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物理 > 综合辅导 >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透镜

http://www.newdu.com 2018-11-23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一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二、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 υ> 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四、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物镜焦距较短,物体通过它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投影仪的镜头);目镜焦距较长,物镜成的像经过它成放大的虚像(像放大镜)。
    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注:伽利略望远镜目镜为凹透镜,天文望远镜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视角: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视角越大,成的像越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