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初三下册语文知识点文言文古诗文详解(2)

http://www.newdu.com 2018-11-23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重点语句翻译
    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每有一个关键词没落实就扣半分,扣完为止。比如“恶、患、甚、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样的行为不也应该停止了吗?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本性,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如果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别人食物,即使走路的人也不接受。
    9、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Section targeting
    赏析:
    本文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它的主旨是讲每个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本文善用比喻,开始用比喻导出中心论点,使“舍生取义”的道理明白易懂;以“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来比喻守义不辱,也非常形象生动。对比也是本文的显著特色。第一段鱼和熊掌对举,生和死对举,都是以相似的句式将相关的意思比出来,让人一看就明白应该肯定什么,应该否定什么。第三段以“向”“今”相互比较,突出了所要说明的问题。此外,论证严密、层层深入也是本文论述方面的特点。
    一、整体把握
    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
    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因此,放到《告子下》全文里看,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
    文章第一段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本文的论点。作者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
    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是故所恶有甚于死者”):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释。第一层中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引出论点,虽然很巧妙,但比喻毕竟不是严密的论证,第二层就直接对论点进行较深入的分析与阐释了。
    作者先从正面来讲:虽然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是,因为我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虽然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是,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因此即使是死亡之患,我有时也不避开它。这里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所说的“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
    接着,作者又从反面来申述观点: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东西没有超过死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死亡之患的办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这里隐含的意思是,一旦将爱惜生命和惧怕死亡发展到极端,那么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准则,做出让人不齿的事情来,最终,人的价值和尊严丧失殆尽。因为暗含了这样的意思,因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
    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
    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人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又举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一箪食,一豆羹”虽然比“万钟”少得多,可是“弗得则死”,看来更为重要。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按财富的数量说,“万钟”自然是多的。但是,“万钟”决定的是“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却是生命,自然要比“万钟”更重要。通过这种对比,既让人认识到将“礼义”抛到脑后,贪求富贵的行为是多么地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Section targeting
    二、问题研究
    1、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本文除了“举例论证”外,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一中心论点。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
    3、“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什么?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4、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5、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
    6、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7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8、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 鱼和熊掌对举 生与死(义)对举 向与今比较等
    9、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10、“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指什么?
    *文中指在生和义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孟子学说中是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1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13、"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14、 "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15、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1)句意思相反,第(2)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1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