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学生心理自我调节式的辅导方法 心理障碍的克服,是一个渐进、转化的过程,不是立竿见影的。通过教师、班主任采用以上诸多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心理进行自我调节,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学生学会运用心理自我调节策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当然这一环节离不开教师的各项辅导。 ①避开、转移: 把一些不愉快的念头、感情和冲动置于一边,或把消极情绪转移到有意义的方面去,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保持心境的宁静。 ②合理解释: 搜集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减轻心中的烦恼和困扰。这种心理又称为“酸葡萄”心理。 ③克制情绪,理智处理: 在感情冲动不能冷静时,要及时反思,理智地处事,避免过激的举动或做后悔的事。如在进入初中以后,对异性初恋的处理。 ④宣泄、松弛: 将心中积压的消极情绪进行适当的释放,以松弛紧张的肌肉,缓和焦虑情绪。过度伤心时,不妨大笑一场;郁闷时,不妨找个亲人或挚友倾诉。 ⑤模仿学习,加入集体行列之中: 选择适当的学习榜样,并加入集体活动之中,弥补自己的不足,使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如不合群和孤僻性格的学生,可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中积极发展自己,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辅导是整个生命的流露”,是人格的力量的体现,而不仅是用技巧、语言、耳朵、眼睛在辅导。因此,班主任的人格力量与自身素质占居着首要地位。班主任的人生经验、社会阅历、丰富的知识、生活态度、个性品质等都是影响辅导的重要因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