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考经验 > 家长必读 >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第6章)

http://www.newdu.com 2018-11-23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第6章 “我很想要那个玩具,可是妈妈不喜欢。”
    --不做支配欲旺盛的父母
    1、菲菲的生日
    今天是菲菲的生日,妈妈和菲菲都希望度过愉快的一天。妈妈带着兴冲冲的菲菲来到菲菲最喜欢的一家玩具店。
    妈妈:菲菲,你喜欢哪件玩具?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给你买你最喜欢的玩具。
    菲菲:哇,太棒了!妈妈,我喜欢这辆小汽车。
    妈妈:不行,不行,这是男孩子玩的。咱们换别的吧。
    菲菲:那,这个组合模型挺好玩的,我要这个。
    妈妈:这对你来说太难了。挑一些女孩子玩的玩具嘛。
    菲菲:那就这只小山羊吧,多可爱呀。
    妈妈:你不是已经有很多毛绒玩具了吗?
    菲菲:可是我没有小山羊啊。
    妈妈:你有小狗、小熊、小白兔了。菲菲,你看那边的娃娃怎么样?它们都挺可爱的。
    菲菲:嗯,那我就买那个娃娃好了,穿白衣服的那个。
    妈妈:不要白色的,还是买粉红色的吧。
    菲菲:不,我喜欢白色的。
    妈妈:白色的一下子就弄脏了。粉红色的多好呀。
    菲菲:不要,不要。我就要白色的。
    妈妈:你怎么这么任性?粉红色的多可爱呀。老板,给我那个粉红色的娃娃。
    菲菲:不要,我要这个白色的。
    妈妈: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再这样就什么都不买了。我们走!
    结果,菲菲什么也没有得到,还挨了妈妈的骂。
    任性不讲理的,其实是母亲。明明承诺“要给孩子买她最喜欢的”,可当菲菲真的选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这位妈妈却用自己的好恶来判断,挑剔这个不好、那个不行,最后变成“不是妈妈选的都不能买”,并且反过来责怪孩子不懂事。起初,菲菲勉强忍受了母亲的干涉,但最后终于忍无可忍,进而反抗。这是必然的结果,支配欲旺盛的父母常常会这样引起自己与孩子的冲突。
    2、你是支配欲旺盛的父母吗?
    何为支配欲旺盛的母亲吗?
    本质上,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总要用自己的想法左右孩子的需求、感觉和喜好。
    越是这样的父母越喜欢假装自己很开明。
    越是这样的父母越容易责怪孩子太任性。
    固然,成人的选择会更有理性,这位母亲每次否定菲菲选择的理由也都很合理。但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母亲是否应该指导孩子的选择,而在于成人是否具有一种能力和习惯:去理解孩子的感觉、尊重孩子的权利。
    作为成人,请设想一下,如果上司许诺给你一些权利,放手让你做出自己的判断,去独立完成一件任务。但是,在事情的进展过程中,他却一步步阻挡你的选择,“引导”你朝着他确定的方向前进,你会做何反应呢?你一定会觉得这样的上司令人无所适从,甚至生厌。他既不遵守自己的诺言,也不信任你的能力,更不尊重你的感觉。
    再回到第一个例子。我们说孩子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毕竟不够成熟。妈妈完全有理由担心菲菲在购买玩具时可能因为忽视一些因素,做出欠考虑的决定。比较聪明的做法是,妈妈可以预先给菲菲提出一些建议,做些解释和规定,允许菲菲在一定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判断力。例如,妈妈可以规定:
    *玩具的价格必须在多少钱以内。
    *不买危险、易损坏或容易弄脏的玩具。
    *不买标有不适合菲菲这个年龄玩的玩具。
    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发生上述那种令人不快的冲突,也能满足菲菲母亲的要求。
    3、预先的坦诚声明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
    预先的坦诚声明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对成人如此、对孩子亦如此。
    预先说明自己的立场,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另一方面,也传递出尊重对方的信号:我看重你对我建议的看法,并希望你能合作。
    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完成一件事情,即使是在一个具体、狭小的授权范围内做出的自我决定,都会令人产生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如果你真的尊重孩子,就应该尊重他的各种人格需求。
    中国的传统文化宣扬晚辈对长辈的尊重和服从,却很少提倡双方的尊重。甚至到了现代,许多父母仍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染上了过于旺盛的支配欲,常常在不知不觉间忽视了孩子的独立个性,有意无意地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愿望和设计去发展。
    这样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成人后缺少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逆来顺受,被人视作“畏缩者”、“胆小鬼”。 另一种则具有非常强烈的逆反心态,对于任何权威都怀有敌意,企图挑战。他们成人后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会处处碰壁,最终变成性格乖戾的“孤家寡人”。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都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成为“支配欲旺盛的父母”。聪明的父母应该会平衡对待孩子的尊重和正确引导。
    尊重孩子应该从小开始,并贯穿在日常生活中。
    首先,要和孩子平等对话,注意和他们对话的语气,倾听他们的想法。
    第二、注意对孩子的评价,小孩子对自我的认识很大程度建立在他人评价之上,所以父母不要轻易做出消极评价。
    第三、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第四、不要当着旁人教训孩子,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
    第五、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辨别是非,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学会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
    第六、尊重孩子不等于盲目迁就孩子。
    在一个家庭里,最怕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剑拔弩张的气氛。只有在双方尊重的环境里,家长才能更有效的引导孩子,而孩子也更容易心服口服。
    在尊重气氛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他们会懂得该如何去尊重他人。这对他们成人后的生活质量会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相关内容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目录
    1、“这是最后一次,我最后一次警告你!”--空洞的威胁吓不住聪明的孩子
    千万不要低估一个孩子对他正在破坏规则的意识程度。大多数孩子对否认大人权威的事进行了相当的分析:他们事先考虑行为并且权衡了可能发生的后果。
    2、“我就是不吃!”--如何处理孩子的对抗
    如果父母在孩子挑衅的时候不能掌握局势,他们就为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家人制造了可能持续一生的伤心。
    3、我哭,我哭,我大哭!──应用“强化定律”矫正孩子的行为
    父母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时,要注意两件事情:一、你要学会坚持。二、随时用语言解释你的行为。
    从小开始,坚持跟孩子解释你的行为。长此以往,你会发现孩子会比较讲道理,而且听得进去道理。
    4、“我不要打针,我怕!”--抓住挫折带来的机会
    柏拉图说过:“对一个孩子最残酷的待遇,莫过于让他‘心想事成’。”
    一些父母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低估了孩子的承受力,他们觉得孩子太软弱了,根本无法对付生活中的现实。这种态度逐渐会使孩子形成对自己的错误认识,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对付一切。
    5、洛克菲勒的家规--奖励常常比惩罚更有效
    不幸的是,很多父母本能地不愿使用奖励的方法,可能他们把奖励看成了“溺爱”或者“贿赂”。
    “奖励”这种最成功的教育手段之一,因为一种观念上的误解而被大大忽视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