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考经验 > 家长必读 >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第14章)

http://www.newdu.com 2018-11-23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第14章 “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只是一个孩子!”
    --平等对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价值感和责任感
    1、一个教子习惯的假象实验
    让我们先来做一次有关教育习惯的假想实验:
    首先,设想你和4岁的儿子正在客厅里一起看电视,看到高兴处,得意的孩子想都没想就把穿着鞋子的双脚放到了那张新买的沙发上。此时,你会做何反应呢?
    请找一张纸,写下你遇到以上情况时可能表现出的反应:包括表情和语言。
    好!再设想以下这种情况:
    一位朋友来到你家做客,他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兀自坐到这张崭新的沙发上点起了香烟,不幸的是,眉飞色舞的他把还带着火星的一点烟灰掉到了沙发上。你看到了,你会做何反应呢?
    请再次在纸上写下你可能的反应:同样包括表情和语言。
    对比这两种反应,它们有什么不同吗?从中你是否感悟到了什么?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通常情况下,很多父母会做出如何的反应。
    第一种情况下,他们很可能会马上皱起眉头说:
    “马上把脚从沙发上拿下去。”
    “体面的人从来就不该把脚放到沙发上。”
    “如果你知道好歹的话,就该把脚从沙发上拿下来。”
    “我建议你再也不要把脚放在沙发上了。”
    但是,在第二种情况下,沙发的主人一般不会给予指责或威胁。一部分人可能会忍住心头的不快继续谈话;比较坦诚或者更有勇气的人也许会面带微笑,委婉甚至略表歉意地提示:
    “不好意思。这张沙发才买不久,挺贵的,我很爱惜它。”
    “我有些担心烟灰会不会把新买的沙发烫坏。”
    在朋友面前,人们一般都会尽量克制自己,轻易不去命令、告诫、威胁,即使是忠告也是如此。因为大部分人都十分尊重朋友,把朋友看成与自己一样有着足够的智慧和成熟的心态。他们认为如果直截了当地要求朋友怎么做,意味着打破了相互之间的平等感,会令对方难堪。所以,他们尽量选择不会破坏对方尊严的表达方式去处理冲突,相信朋友也会尊重自己的感受,允许对方自行选择改变行为的方式。
    如果你在纸上记下的两种反应类似于此,这表明你和大多数父母一样,并没有像平等对待朋友那样,平等地对待你的孩子。
    我们每天都可能采用了不平等的方式对待我们的孩子,这也就难怪孩子不会像朋友那样体贴你的难处,尊重你的感觉。对于你所显露出的人格不平等的态度,孩子往往会抗拒、回敬、防范甚至敌视。因为孩子觉得受到了压制,如果这种不平等的对待发生在公开场合,他们就会觉得非常丢脸。
    2、没有价值感的孩子就没有责任感。
    父母常常抱怨孩子在家里缺少责任感,不考虑父母的需求。其实,责任感和价值感是紧密相连的。一个人,只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对他人产生影响,能够得到别人的喜爱和尊重,他才能油然而生自豪的感受,并且从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
    还有一些父母认为:孩子那么小,懂得什么责任心?责任心是成年人才能够拥有的。这样的想法更是极其错误的。
    汤姆的妈妈原来也是这样认为的,不过,一次意外的机会让她彻底改变了想法:
    3岁的汤姆在妈妈眼里和其他的同龄孩子实在没有什么区别,除了会吃会喝之外,最多会玩玩玩具什么的。她也从来没有指望孩子会去照顾别人、懂得处世之道,更别说什么价值感和责任感了。
    有一年,因为爸爸工作调动,他们全家搬到了一座新的城市。汤姆进了新的幼儿园,结交了新的伙伴。
    两个月后,幼儿园要开家长会,邀请汤姆的妈妈去参加。妈妈对这座城市还没有完全适应,也从来没有去过那家幼儿园。在去参加家长会的路上,妈妈半开玩笑地对汤姆说,“汤姆,在你们幼儿园里,我可是一个人都不认识,我有些紧张,到时候你可得帮帮我呀!”“没问题!我认识那里的每一个人,包括那些每天接送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汤姆认真地回答。
    汤姆的确帮助了他的妈妈。他负责地陪妈妈来到会议室,非常严肃地把妈妈介绍给校长以及其他老师,并且认真地将小朋友一一指给妈妈看,告诉妈妈他们的名字以及哪位是他的爸爸或妈妈。接着,汤姆把妈妈带到一个沙发面前,并给她端来了一杯水,“妈妈,你先坐在这儿,我去趟厕所,一会儿就回来。”
    你看,这就是3岁的汤姆表现出来的价值感和责任感。
    妈妈很震惊,也为此感动和骄傲。从此,妈妈改变了原先那些主观的认识,开始平等地对待汤姆了。
    “把孩子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人”,这是许多父母难以准确理解并做好的事情。什么是平等?有些父母简单地认为,对孩子过于严格可能就是不平等,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其实,父母对孩子实行宽松政策,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并不是真正的平等;父母压抑自己的需求,委曲求全以满足孩子的欲望,也不叫平等。平等意味着尊重对方的需求,相信他的智慧和能力,信赖他的品德,理解并允许他保持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或生活方式。
    正是因为汤姆的妈妈在无意之中,表现出了与汤姆的平等关系,这才大大激发了汤姆的价值感和责任感。妈妈告诉儿子,自己有些紧张,意味着妈妈信任汤姆的品德:不会嘲笑他人的窘迫;妈妈希望汤姆帮忙,意味着妈妈相信汤姆的能力。在亲子关系中,平等的前提是把孩子看做一个“独立的”人,有一定的智慧和能力,有一定的优良品德,也有一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同时,他也有自己的困惑和情感需求。父母不是孩子的主宰,只是孩子的生活顾问、孩子的榜样,当然有时也会是孩子的领导,但是领导也需要平等地对待下属呀。
    3、如何寻找机会培养孩子的价值感
    有些家长把培养价值感和责任感看做比登天还难,他们可能还会抱怨:我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机会到处都是。美国的家长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在孩子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妈妈就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换尿布的时候,妈妈说:“来,大卫,帮妈妈拿好你的小袜子。呀,你真能干,居然自己可以把尿布拿过来。”即使是几个月大的孩子,也会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肯定。孩子在稍微大一点,允许他们自己吃饭,自己洗手,自己把尿布拉上去,同时父母还要给他们赞许,让他们感觉到父母既信任他们的能力,又肯定他们的价值。
    另外,不要对孩子太娇惯。在美国,孩子走路跌倒或不小心碰到身体的某个部位,一般家长都一笑置之,有的家长甚至还开开小玩笑。如果确实是碰疼了,妈妈也只是揉一揉,亲一亲:没关系,一会儿就不疼了。而中国的很多家长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做法,那就是,迁怒于其他物体。比如,是凳子绊倒了孩子,妈妈会说:“我们打凳子,害我们宝宝跌疼。”于是妈妈做势打凳子,而孩子因为转移了注意力,也就不哭了。这一招有个很吸引人的短期效应,那就是小孩的注意范围很短,很窄,一旦他注意了另一个事物,他对之前的微疼就不再注意了。妈妈觉得这招很灵:瞧,孩子不哭了!可是这一招有个很不好的长期效应,那就是,孩子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转移责任。比如凳子绊倒了他,本来是他的责任,妈妈应该告诉他,下次走路要避开凳子,注意凳子的腿,等等。但是如果迁怒于凳子,给孩子一个信息:以后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找到“替罪羊”。长此以往,很难期待这样的孩子有着极强的责任感,推卸责任倒有可能是他的拿手好戏。
    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孩子价值感和责任感的内涵也会增长、扩大,不再局限于家庭。但是,从家庭中培养出来的对父母、对家庭的价值感和责任感却是孩子未来责任感的基础。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记述过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一天,教师们正在谈论西西里岛发生的巨大灾难:地震彻底摧毁了墨西拿城,数千人丧生。一个大约5岁的儿童站了起来,走到黑板前写起来:“我感到很难过……”。我们注视着他,估计他将对发生的事情表示悲伤。但他继续写道:“我感到很难过,我只是一个小孩。”这实在是一种奇怪的言论。但这小家伙接下去写道:“如果我是一个大人,我就能够去帮助他们了。”这个孩子的母亲平时在街头贩卖药草养家糊口。据说,孩子常常为劳累的妈妈捶背,因为他体谅妈妈走街串巷很辛苦。
    平等对待孩子,培养孩子的价值感和责任感,可以从一些非常具体的小事做起。
    比如有意识地分派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像擦桌子、扫地、浇花等等,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对家庭、对父母的重要性。
    在孩子哭泣时,如果可能的话,就让他在你的怀抱中尽情地哭吧,这样,你告诉了他:你尊重他的感觉、认同他排解困惑和痛苦的方式。
    当孩子因遭遇麻烦或困惑向你唠叨时,请树起耳朵,闭上嘴巴,让孩子就像对老朋友倾诉一样把内心的烦恼排除掉,这种做法传递给孩子的是:父母理解孩子的处境,认同他发泄情绪的做法,相信他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
    当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时,父母扮演的是顾问的角色,而不是上帝的角色,这种做法传递给孩子的是:父母相信他自己具有相当的智慧,能够解决出现在他面前的问题,只是他还需要父母的一点点鼓励和支持而已。
    当父母遇到麻烦或心情不好时,跟孩子交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信赖,信任他是一个善解人意、并乐于帮助他人的人。
    谨记 缺少价值感和责任感的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往往会产生精神上的迷茫和无所适从,他们容易失去上进的动力,也容易为一些物质性的轻浮事物而吸引并沉溺其中。因此,在如今这种光怪陆离的社会里,培养孩子的价值感和责任感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必要了。
    <<相关内容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目录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目录
第1章  “这是最后一次,我最后一次警告你!”--空洞的威胁吓不住聪明的孩子
     千万不要低估一个孩子对他正在破坏规则的意识程度。大多数孩子对否认大人权威的事进行了相当的分析:他们事先考虑行为并且权衡了可能发生的后果。详情<<
第2章  “我就是不吃!”--如何处理孩子的对抗
     如果父母在孩子挑衅的时候不能掌握局势,他们就为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家人制造了可能持续一生的伤心。详情<<
第3章  我哭,我哭,我大哭!──应用“强化定律”矫正孩子的行为
     父母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时,要注意两件事情:一、你要学会坚持。二、随时用语言解释你的行为。从小开始,坚持跟孩子解释你的行为。长此以往,你会发现孩子会比较讲道理,而且听得进去道理。 详情<<
第4章  “我不要打针,我怕!”--抓住挫折带来的机会
     柏拉图说过:“对一个孩子最残酷的待遇,莫过于让他‘心想事成’。”一些父母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低估了孩子的承受力,他们觉得孩子太软弱了,根本无法对付生活中的现实。这种态度逐渐会使孩子形成对自己的错误认识,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对付一切。 详情<<
第5章  洛克菲勒的家规--奖励常常比惩罚更有效
     不幸的是,很多父母本能地不愿使用奖励的方法,可能他们把奖励看成了“溺爱”或者“贿赂”。“奖励”这种最成功的教育手段之一,因为一种观念上的误解而被大大忽视了。 详情<<
第6章  "我很想要那个玩具,可是妈妈不喜欢。"--不做支配欲旺盛的父母
     你要经常解释你的行为,你为什么要责骂他,或者你为什么要表扬他,把你的是非观传递给孩子,并且确保你的行为符合你的是非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的孩子也会以你的是非观去约束自己的行为。 详情<<
第7章  “你还小,让我来帮你!”--不必要的帮助阻碍了孩子智慧和性格的发展
     缺乏儿童心理发展知识的父母,不理解孩子的需求,往往出于“爱孩子”或者担心孩子受到伤害,而推迟了孩子感知世界、开发智力、发展自我的时间进程,错过了宝贵的发育敏感期。 详情<<
第8章  一块果汁软糖的诱惑--在等待中学习克制
     如果父母被动满足孩子的每一个要求,那么父母就会成为孩子的奴隶,即使忙得四脚朝天也不会让孩子得到一半的满足。我们应该设法让孩子懂得:诱惑无处不在,欲望随时产生,但是,世界不是以他为中心,因此,必须学会等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详情<<
第9章  "呜呜,妈妈,琼今天又欺负我了!"--让孩子通过自卫赢得自尊
     自卫使孩子既保护了自己的身体,也保护了自己的心理。当武力制止了对方进一步伤害自己的时候,自卫者就会在心理上取得巨大的胜利,他会感到:我不是一个任人宰割的人,我有我的尊严。详情<<
第10章  "不是我干的!"--制止孩子撒谎的几个技巧
     孩子小时候因为是非观念不清而说谎,他们多数会说出其实是他希望的结果,渐渐长大后,则用说谎来逃避麻烦。对于父母而言,让孩子知道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说谎都会陷入更糟糕的麻烦中,这非常重要。详情<<
第11章  "别走!别离开!带上我!"--改变孩子的依恋心理
     为了消除孩子在父母离开后的不安全感,暂时离别前,父母一定要再三告诉孩子你会回来,并向他说明你会说到做到。父母应该时常鼓励孩子,让他感到能够自己独自一个人玩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详情<<
第12章  "你不认错就永远别回家!"--在惩罚孩子时也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我们确实需要掌握一些技巧,让孩子在受到严厉惩罚时,仍能体会到父母的爱。详情<<
第13章  只做"开门人"--有效沟通从消除10种交流障碍开始
     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尝试着敞开心扉,却常常以失望告终,甚至在敞开心扉后却发现会受到进一步的伤害,孩子的心灵大门就会渐渐关闭,直到有一天,他不再来"烦"你了。详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