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养成往往从第一次开始,“第一次”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教育期。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重视并抓住每一个“第一次”的教育时期,这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开端。 和大多数孩子一样,丁赛从小到大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但自从她会爬开始,我每次都不会主动抱她起来,而是鼓励她“大赛赛不怕!快爬起来!真棒!”有了第一次的“标准”,以后不管摔得多么厉害,女儿都能很快爬起来,还会拍拍小手和衣服上的灰尘,然后追上我接着走。 女儿一天天长大,自己抢着上手干事情的意识日益强烈,尽管看似在添乱,但作为母亲必须珍惜她对“第一次”的主动。后来的吃饭、穿袜子、戴帽子,甚至擦皮鞋…什么事情她都抢过来要求自己做。她“第一次”的结果几乎都需要我们返工或清扫战场,花的时间会多于直接代办。可是假如不给她这个“第一次”的机会,无异于剥夺了女儿学习、实践的权利从而压制了她的进取意识。 一次,带她去修皮鞋。我让她坐在鞋匠给顾客准备的凳子上。不料,女儿只是歪坐着凳子的一小边儿,拍着空出的一大块,“妈妈坐这!”看着我满意的神态,修鞋师傅也夸赞“这样小就心疼人,真是好孩子!”女儿听到夸奖干脆站起来踮着一只脚拼命推着我坐下…这是孩子“第一次”表现出的心疼人意识,也是第一次听到“心疼人,真是好孩子!”的评价。以后,再让她为别人做什么事,一提“心疼人”,她就很开心地去做。长大后,她的内心深处不时涌出的心疼姥姥,心疼爸爸妈妈,心疼她认为值得关心的人。 丁赛的个子比较高,每次出去玩,我都鼓励她自己走,别让大人抱。她跟着我的时候特别顺溜,但若只跟老丁在一起就会耍赖,双脚不肯着地。一次,我们三人一起下了公共汽车,她习惯性地拉住爸爸的手摇晃着“爸爸……”我故意蹲下问:“大赛赛是想让爸爸抱吗?”涨红了脸的女儿,仿佛思忖片刻,不太情愿地说:“爸爸……领着我。”看着女儿的童稚,老丁立刻意识到孩子“第一次”表现出来的意志力弥足珍贵,不失时机地加油:“大赛赛走路特别快,既不让妈妈抱,也不让爸爸抱,真棒!”得到赞赏,女儿的小脚迈得更快了。 记得美国教育家曼恩说过“习惯仿佛像一根绳索,要每天给它缠上新的一圈。用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只有绳索的“第一次”捆绑严格到位,以后每天缠上的新绳索才不会偏离脱散。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道理不讲不明,但不能随随便便讲,不能生硬地灌,不能居高临下地训,只有正式地、润物细无声地滋润,才能丝丝入心田,扣扣紧相连,让孩子从心底里认头:“学生当然可以玩,但必须以学为主”;“人生当然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但学习永远是生命中最大的事情”等道理。这个孩子遂养成了寒暑假读书学习,大年三十读书学习,旅游探亲活动的间隙读书学习,赴世界各地参加国际经济研讨会议的飞行途中也读书学习的好习惯。 30年和女儿的相伴生活历程,我与老丁都格外留意对孩子“第一次”的正面指导,用道理、用要求、用鼓励,也用智慧。把握住女儿的“第一次”,为的是不给她留下走向岔道的缝隙。因为人生实在短暂,面临的关隘狭口数都数不清,哪里有时间允许女儿再重头来过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