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考经验 > 家长必读 >

初三生及家长 请算好“回巢”这笔账

http://www.newdu.com 2018-11-23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招办建议:是否“回巢”性价比是考虑关键
    一位招办人士建议家长,选择“回巢”时要考虑性价比,不能仅从分数的高低来决定是否“回巢”,只有多考虑几个方面才能真正将这笔账算清楚。各区、县的招生计划数是按考生比例确定的,所以盲目选择“回巢”是不明智的。
    杨浦区教育考试中心主任王忠明说,是否选择“回巢”要考虑两点因素。一是今后报考的学校孩子是否喜欢;二是交通是否便利。这都需要提前考虑。他建议,虽然填报志愿的时间在5月份,但是选择“回巢”的家长和学生却必须提前考虑今后的填报。
    老师意见:征求孩子意见 事先打好“预防针”
    实验东校初三年级何老师说,中考“回巢”的学生每年、每届都有,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中考可以说是一个学生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选择,所以家长和学生自己压力会大些,希望能在保证自己的正常发挥的前提下,依靠些许“外力”来确保成功。
    但是,家长在做决定时,务必要与孩子一起沟通和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同时,也不要忽略孩子在中考时情绪上的问题,例如有些学生在考场中放眼望去都是陌生人,他们会变得紧张,会发挥失常,这都需要家长为孩子打好“预防针”。
    不可忽视:选择“回巢”等于放弃推荐和自荐机会
    也许有些家长在面对分数上的优惠时“红了眼”,却忘记了学校的推荐和自荐这个途径。格致初级中学的梁颖老师就强调,如果家长和学生选择了“回巢”,那就等于自动放弃了学校推荐和自荐的资格,只能选择在中考中“裸考”出战。
    [名词解析]“计划数”里的文章要读懂
    在招生考试的各类信息中,招生计划数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信息之一。计划不是抽象单纯的数字,在数字内层里,蕴含着许多隐性信息,应该读懂、读透。
    首先,要相信计划,不要以为招生录取前公布的计划数只是一个“大概”,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可以“变通”,可以调整,可以突破。查看历年中招的计划和实际录取数,可以发现,实际录取数小于计划数的情况确实存在,那是由于报考人数不足造成的,不是人为地“压缩”计划;实际录取人数大于计划数的情况从未发生,那不是由于报考人数恰恰相当,而是被计划数所限定。用招生工作的“术语”说,这就是“计划的严肃性”。所以,看计划数应该理解为“上限”数。
    读透计划数有利于考生确定自己升学的主攻方向,选择适合于本人学业水平的报考策略。例如示范性高中总是最令考生心驰神往的学校,但也是竞争的交汇点。本人报考哪所示范性高中,有几分成算,放在第几志愿较妥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离不开读透计划数。一所示范性高中的招生计划数,要拿30%招收“推优生”,12%招收“名额分配法”考生,还要留出向外区招收零志愿考生、面向全市“自主招生”的名额,去除这么几项,用于招收本区考生的计划还剩多少?如果不细读计划数,只看这所学校招生总数,确定志愿表的时候就要误判。
    读透计划数有利于考生抓住报考机会。
    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从机制上说,是全市统一招生,除了区属一般完中只限招收本区考生外,其他学校——示范性高中、经批准的民办高中、有特殊招生要求的普通高中,几乎所有的中职校都跨区招生,考生的选择面很大。哪所学校在考生的报考区招生,招多少人,唯有在招生部门公布的计划书里能够见到。考生和家长会在许多媒体和信息传播场所获得招生信息,但是宣传的主体不同,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总不如政府发布的计划书可靠与齐全。所以,要想抓住适合于自己的升学机会,避免遗漏疏忽,计划书一定要读透。
    读透计划数有利深入了解招生学校。
    招生计划以计划书的形式公布,不单单公布一个招生数,而是必须连同学校性质、所属区县、办学地址、收费标准、分专业分区域招生人数一并公布。这些最必要的信息要素让考生对报考目标有比较具体了解。假如,某一名称陌生民办学校,如果连办学地点在市区还是在郊区,收费标准是3500元还是8000元都不知道,考生能贸然报考吗?
    读透计划数有利考生维权和监督。“公开”是招生录取的重要原则之一,经有关部门正式公示过的计划,是招生学校和考生个人维护合法权利的依据,在万一发生权利义务冲突的时候,公示过的计划就成为解决纠纷的证据。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务必细读计划书,以免被糊里糊涂侵权,也避免以想当然的理由违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