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的地名:成都、陕(即:陕西)。这些词语都按原文或原义写出。 其余各词语的意思,依次如下: “初”,即“当初”,“在”原义不变; “闻”,“听说”;“入相”,即进入相府,译为:“当了宰相”; “谓”,“对……说”; “其”,“他的”; “僚属”,“同僚们”; “奇材”,同今义“奇材”; “惜”,“可惜”; “尔”,叹词:“及”,到,等到; “出陕”,出京外任陕西地方官; “适”,恰,正赶上; 自,从; “罢还”,罢官还乡; “供帐”,供设帷帐; “为”,做; “去”,离去; “送之郊”,送他到市郊; “何以”,以何,用什么; “教”,教导; “徐”,慢慢地; “莫谕其意”,不明白他的用意; “归”,回到府中; “至”,到; “谓”,说。 进行第二步、第三步,就是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并加以通顺。译文如下: 当初,张咏在成都(作官),听说寇准被拜为宰相,(就)对他的同僚们说:“寇准是个奇材,(只)可惜学术方面(有些)不足啊。”等到寇准出任陕西地方官,张咏(也)正好被罢官从成都还乡,寇准非常敬重地供设帷帐,并准备了盛大的接待仪式。张将要离去,寇准送他到市郊,问道:“(先生)有什么话要教导寇准吗?”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您)不可不读啊。”寇准并不明白他的用意,回来以后,拿出那《霍光传》读它,到“不学无术”一句,笑着说:“这是张公教导我啊。” 在这一段译文中,对原文的词语含义适当地现代语义选择,句内、句间作了串连,有些省略成分作了补足。从而使语义畅达,更符合作者的原义。这就是省略句的问题。 对于判断句,要加“是”,如“寇公奇材”,可译为“寇准是个奇材”。 对于倒装句,要按现代汉语的语序来翻译,如“何以教准”句中“何以”就是“以何”,可译为“用什么”。 关于被动句,要按现代汉语习惯加“被”。如“闻准入相”,这是意义上的被动,可译为“寇准被任命为宰相”。 总之,文言语句、段的翻译,需要理解语句间的逻辑关系、语气关系,弄清实词含义、虚词作用,发现词类活用和通假,正确处理一些凝固的结构和文言句式。 但是,所有这些解题的技巧,都是建立在掌握文言知识,形成文言语感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平时多读多译一些浅显易懂的文言篇章是十分必要的,这既训练了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又领略了祖国文化遗产的巨大魅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