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又到一展室中,欣赏了八大山人的许多幅真迹。我对画上签名“八大山人”四字的写法特别感到兴趣。他把这四个字写得十分奇特,看上去有的象“哭之”二字,有的象“笑之”。他为什么这样写呢?我想,大概是哭明一代的覆亡,笑腼颜世故的奴才们之可耻吧。八大山人有个弟弟叫牛石慧,也是个画家,而他的签名“牛石慧”三字写得更奇特,仔细看去,竟是“生不拜君”四个字。兄弟俩这样签名,显然是有意为之。他们不愿向清朝的君主叩头,不愿“低眉折腰事权贵”,骨头还是硬的。 硬骨头,或者叫做骨气,这个东西,有人认为可贵,有人认为呒啥意思。你不待奉清朝,不过是怀念明朝而已,两者都是封建皇朝嘛!遗民,或者新贵,有什么本质的不同?然而我觉得,朱耷虽然是皇族后裔,但能保持一点民族气节,还是可爱的。他的反抗虽然是消极的。但毕竟是一种反抗。他宁肯把他的画赠给贫僧寒土,却坚决拒绝用它去向达官贵人献媚邀宠。他的画中透露出一种桀鳌不驯的性格,愤世嫉俗的情态,“冷眼向洋看世界”的风度,这些,在他那个时代,还是难能可贵的。我们今天是处在社会主义时代,与旧社会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这种坚持正义的硬骨头精神,也还是需要的。我们看到,就在我们的时代,那种“没骨花卉”并没有绝迹。在林彪、“四人帮”肆虐的十年间,我们看过各种人物的登台表演。有人的面孔一天可以变三变;有人的骨头是棉花做的;有人不仅骨头轻,而且心肠黑。他们为了钻营拍马,捞权夺利,可以诬陷发迹,告密升宫,卖友求荣……对那些出卖自己的灵魂爬上高位的人,拿八大山人的画给他看,也许他会冒充风雅,但他是根本看不懂的。 青云谱是个芬芳、清静、高洁的所在。李白诗有云:“猎客张兔置,不能挂龙虎,所以青云人,高歌在岩户。”(《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朱耷可算是“青云人”,青云谱可算是“岩户”了。这个“青云”可是不同于薛宝钗絮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中的“青云”呵! 时候不早了,我们不得不告别青云谱。出得门来,又见到晾在水边的庄稼。那农家女孩不见了,但一大片黄灿灿的稻谷,依然开在日光下曝晒着,发出一阵阵香味来。忽然又闻到从墙内逸出的几丝若有若无的木樨花香,一会儿,这花香和稻香就溶和在一起了。 归途中,酝酿了几个句子。回到旅舍,在台灯下,写成了这样一首诗: 八大山人有故居,青云圃挽碧莲湖。叩环只待樨迎客,问径欣逢花结庐。劲节仲昆留浪迹,佯狂哭笑入浮图。一生三绝诗书画,笔落人惊硬骨殊。 作者简介:屠岸,文学翻译家、作家。原名蒋壁厚。生于1923年。江苏省常州市人。在上海交通大学铁道管理系学习时,即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曾与朋友合办油印诗刊《野火》。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年,开始写作并翻译外国诗歌。1949年,在上海市文艺处从事戏曲改革工作。1950年至1951年,任华东《戏曲报》编辑,翻译出版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诗歌工作者在苏联》。1956年至1962年任《戏剧报》常务编委兼编辑部主任。1956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翻译出版了南斯拉夫名居《大臣夫人》。1963年以后任剧协研究室副主任。1973年以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党委委员,现代文学编辑室副主任、主任。除出版的翻译作品外,还发表许多篇诗歌、杂文和文艺评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