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 数字与素质 数字是人们使用的一种计数符号,素质是一个人的能力、才干,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语却被牢牢地绑在了一起。在很多人眼里,数字似乎已经成了衡量一个人素质优劣的重要标准。 升学要看考试分数,找工作要看英语级数,升迁要看业绩指标…人才的素质往往凭数字决定。这种方法其实是不可取的,不利于真正人才的选拔。 首先,一个人的分数高低并不代表一个人的能力大小,高分不_定高才。知识学习积累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如果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即便是满腹经纶也是没用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中在中学考试全校第一的几乎没有,而成绩平平的却有一大批,就是很好的说明。 其次,一个人值得炫耀的一些数字往往只能代表过去。人们常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每时每刻,时间和空间都在以不可逆转的形式飞速发展,你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是0.1秒以前发生的事。在当今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每个人稍不留意就会落后时代,有时会落下一段永远也无法弥补的差距。所以,成绩仅能代表过去,一个人的素质仅凭过去档案中的成绩来衡量,一个官员的业绩仅凭他管辖范围内GDP的增长速率来评比(且不论数字的真实性)是不科学的。中国的青少年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得到的金牌数位居世界前列,而至今却无一人获得诺贝尔奖,这很好地说明了我们不应该躺在数字上睡大觉,而忽略了不断提升素质的重要性。 另外,很多重要的素质是无法用数字衡量的。人的素质方面,如心理素质、情商等某些对人成才有重要作用的因素永远无法用数字来统计乃至评比高低。我们在考查一个人的素质时,不能忽略这些没有数字的素质。有些职业或部门对这类素质的要求非常严格,比如汽车专业试车手,对心理素质及随机应变的能力要求非常高。雅典奥运会上彭渤与王克楠因走板失误将唾手可得的金牌拱手相让的例子更能说明这一点。 井上先生说过,如果把已有45亿年历史的地球当作365天,人的一生不足0.8秒,与朝生暮死的蜉蝣没有什么两样。在这短暂的0.8秒里,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而不是表面的数字。(《作文》) 【简评】 文章值得肯定之处有三点:其一.选点小,切入话题恰当。数字是表象,背后是能力与素质,但人们往往更看重直观的数字,以数字掩盖素质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作者在行文中将笔墨直指数字与素质之间的裂缝,观点集中鲜明。其二,三个分论点层层递进,结构严谨,逻辑缜密,颇有气势。其三,文章的语言极有分寸,令人信服。如“数字往往只能代表过去”中的“往往”,“很多重要的素质是无法用数字衡量的”等。在议论文中把握住了说话的分寸,就能避免观点的绝对化,使文章无懈可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