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支点 历史的长河汩汩流淌,英雄的鲜血渗入时间的孔隙,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进。望着汹涌而下的浪潮,我侧耳听去: 听!昂扬激越,余音悠长的琴声在刑场上响起,它充满了怨,充满了恨,又充满了让人热血沸腾的正义。是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在死亡面前仍神态自若地演奏着绝世的《广陵散》。 他是卓尔不群的野鹤,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心中充满正义。为了正义,他可以抛弃一切名和利,甚至自己的生命。他不会随波逐流,只会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追求自由,追求崇高。他之所以这样,只是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为了自己精神的支点。 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比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看!那个一脸疲惫,被囚禁在狱中却仍沉于写作的司马迁。残酷的腐刑,让他痛苦、绝望。然而,一个战场上的英雄(李陵)一下子被视为叛徒,令任何一个心中有正义的人都不能忍受。于是,司马迁站出来了,为了一个并无交好的人而触怒龙颜。结果,他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死,一个是活着--从此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在这种情况下,有谁会愿意选择活着?但司马迁这样做了。父亲--一个史学家的遗言,让他不能无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这样的精神支点,让他在6年的痛苦生活中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于是,我沉思了,在恍恍中看见了北海那个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的苏武。当他被囚禁在牢狱般的环境中时,渴了,抓一把雪吃;饿了,就煮吃皮带、羊皮。然而,这一切,没有让苏武有一丝的屈服。他对大汉的忠诚,即使是匈奴人让他等公羊生出小羊羔来才能回去这样不可能的事情,也不会使苏武有丝毫的动摇。 大汉是苏武出生、成长的国度,是他的至爱。于是,这个精神支点支起了坚韧不屈的大汉臣子。于是,有了“为臣命中敢辞难,脱遇艰难亦自安。试看子卿持节处,雪花如席不知寒”的赞美。 历史的浪潮逐渐退去,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精神支点,它似是历史的英雄对我的眷顾。 简评:本文以“精神支点”作为全文的着眼点,以此聚集材料,选择角度,开掘文意,着力表现嵇康、司马迁、苏武等人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使文章具有个性的光彩。文中材料丰富,表达形式多样,营造了磅礴的气势和沉郁的意境。不仅表现了考生厚实的文化积累,也让我们领略了他驾驭语言的扎实功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