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手记】 文章充满童心、童真、童趣,吊人胃口的沙果激起了小作者涟涟的心漪。细细品来,“一个不招人喜爱的孩子怎么配得到幸福?”一句话为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接着通过小作者细腻的心理变化、独特的视听感受来推动情节:金老师吃沙果、自己一副馋相呆呆地望、被老师发现后害怕得紧闭双眼、大大的沙果静静地躺在我的手心……心理感受可谓大起大落,跌宕起伏。同时文章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浑然一体,也使得情节变化摇曳多姿。 [病文分析] 心系热干面 ①晋代张翰在洛阳做官,当秋风乍起时,想念起南方故乡的莼菜鲈鱼来,于是慨然辞官,千里迢迢奔回故乡。此举,同为移民的我心领神会。 (建议:删去此段,两人不可同日而语,且离题远。) ②我是湖北武汉人。小时候在武汉,每天早上总是被热干面浓浓的香味唤醒。一起床,就迫不及待地抱起碗,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芝麻酱满嘴都是,一边稀里哗啦地吸面,一边用手背左一下右一下地抹嘴,把脸涂得像个大花猫一样。外婆总是在一旁慈爱地看着我笑,等我吃完后用热毛巾轻轻帮我把脸擦干净。那热干面的味道至今难忘! (建议:调整第②段位置,以插叙的形式出现,插在第④段后面。) ③到深圳后,就再也没有吃过正宗的热干面。一些打着“正宗武汉热干面”招牌的小店,都令人失望万分,甚至一些专门做武汉菜的酒店居然也没有热干面。有一天,妈妈带我去前海路和桃园路交叉口一个不起眼的小店。据说那里的热干面很好吃,我可没抱多大希望。 (点评:上段为调整顺序后的第一段,以欲扬先抑的方式开头,引人入胜。) ④刚到店门口,一股熟悉而亲切的香气扑鼻而来。就是它了!他乡遇故知的喜悦顿时溢满心间。轰隆隆的抽油烟机,摆在桌上大碗小碟的佐料,弥漫着白气的铁锅。恍惚间回到故乡的小面馆。(增加一句:回到家里吃到奶奶做的热干面……) (点评:上段为调整顺序后的第二段,段末增加一句话,引起回忆。) (点评:第②段内容调整至此为第三段,插入奶奶做热干面以及自己吃热干面的窘相。增加文章的立体感。) (增加一段:“‘快坐下吧,’妈妈的催促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以便照应前文,把思绪拉回到现实。) 找个位置坐下。店主不高但结实,皮肤黝黑,声音洪亮,中气很足,一张典型的武汉面孔。“吃么事?”这率性爽朗的武汉话使我倍感亲切。 “两碗热干面!”妈妈也微笑着以武汉话回答。店主转过身去,左右开弓,一手抄面一手拿碗,在沸腾的锅中上下颠簸几下,右腕一翻,面入碗中,芝麻酱、酱油、咸萝卜、醋…… 微微泛黄的面上浇着金黄的芝麻酱,散发出浓浓的香气,引诱着我的口水。迅速拿筷子熟练地拌好面,香气越发浓郁。吃一口,滑爽温热的面裹着芝麻酱的香甜滑入胃中,立即为身体注入一种能量。这香气顺着胃往上升腾…… 一股暖流从心底汩汩流出,被这面勾起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亦如鲁迅故乡的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热干面成为我对家乡的牵挂。 热干面的味道在空气中荡漾,牵着我的胃,系着我的心! 【阅读手记】 习作描写生动细腻,很见功底,不足之处就是略显平淡。修改后的行文更见波澜:开头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文章中间插入儿时的回忆,之后再按照事件的顺序娓娓道来,最后吃面生情,心旌摇荡,余味无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