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精选之【古文阅读(二)】(2)

http://www.newdu.com 2018-11-25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课后练习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的字。(2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2)然后襄公鼓之     鼓:     
    7.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                                                                       
    9.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2分)
    10.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阅读理解答案】
    6.(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每小题1分)
    7.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
    8.(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示例:鲁庄公“不鄙”。理由合理得分,结合选文或全文内容作答均可
    10.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