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2018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之柳堤

http://www.newdu.com 2018-11-25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来源:]
    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
    A. 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 ”,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 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 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 “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
    A. 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
    B.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
    D. 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
    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
    10、
    ①【答案】C
    【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
    ②【答案】DE
    【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11、【答案】略
    【解析】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要求。
    总结: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