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加点的词。 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3、何以战? 。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6、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投以骨()()4、夫战,勇气也() 比较文中下面词语古今义的异同 间(古:今:)鄙(古:今:)安(古:今:) 专(古:今:)牺牲(古:今:)加(古:今:) 福(古:今:)狱(古:今:)虽(古:今:) 忠(古:今:)信(古:今:)情(古:今:) 乘(古:今:)鼓(古:今:)再(古:今:) 五、阅读上文回答问题。 1、本文选自《》,作者是时期的。这本著作是按编写的体史书。文中记述的是我国著名的这一战例。 2、本文是按照怎样顺序进行记叙的?怎样安排详略? 答:。 3、文中所记的事件的起因是什么?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答:。 4、本文的文眼是哪个词?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答: 。 5、曹刿入见的过程中,文章以怎样的形式完成这内容的记叙?表现曹刿对战争怎样的政治思想? 答:。 6、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答:。 7、在整个作战过程中,作者写了哪些情节?这些情节表现了曹刿怎样的军事思想? 答:。 8、在作战过程中表现了曹刿怎样的军事才能?刻画了他怎样的形象? 答:。 9、哪些地方表现了鲁庄公的"鄙"?写他的"鄙"有什么作用?你是怎样评价他的? 答:。 10、二段已经把事件记述完了,但作者还要写曹刿回答鲁庄公的问?为什么? 答: 曹刿论战答案 一、略。二、略。三、(1)判断句、疑问句;判断句、省略句;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四、略。五、(1)略。(2)时间(事情发展)顺序;战前详,战时略,战后较详。(3)齐师伐我;肉食者鄙,未能远谋。(4)远谋。预知肉食者鄙;在三答三问中引导鲁庄公认识要取信于民;掌握战机,迎击敌人;详察敌情。(5)一问三答三断;取信于民。(6)写曹刿进见鲁庄公,表现其见识卓越,深谋远虑。(7)掌握战机,迎击敌人;详察敌情,追击敌人;要以弱胜强,必须沉着稳重,掌握有利战机,实行后发制人的战略防御原则。(8)沉重稳重,指挥果断;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形象。9鄙。认为把衣食分人就的得到百姓的顺从;认为以实数拜神就得到神的保佑;未能掌握战机迎击、追击敌人;战后不知取胜的原因。用来衬托曹刿的远谋。对军事见识鄙陋,但能知人善任。(10)交代取胜的原因,阐明作战的原则,表现曹刿的远见,突出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