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文言文 >

2010中考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http://www.newdu.com 2018-11-25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填空
    本文选自《 》,其书的主要内容是,是一部    家的重要著作。
    二、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三、指出并解释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2衡于虑()
    3入则无法家拂士()4、所以动心忍性()
    四翻译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人恒过,然后能改
    8、舜发于畎亩之中
    四阅读理解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答:。
    2第一段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这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3、第一段属于什么论据?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4、"是人"指什么人?人能担大任的先决条件是什么?(人能担大任的客观条件是什么?)文章从哪几方面阐述?
    答:。
    5、受磨难为什么能使人承受大任?(能担大任者必须具备哪些性格?)
    答:。
    6、人在磨难中有什么益处?(人能担大任的主观条件?)
    答:。
    7、人怎样才能生存发展?(用文中几个字作答)
    答:。
    8、作者认为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使国家生存发展?
    答:。
    9、课文着重证明论点的哪一方面?
    答:。
    10、第一,二,三段分别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
    11、第四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
    一、二、三、(略)。四(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排比;列举事例,增强气势,说服力更强(3)事实;例证法(事实论证),有力证明磨难(忧患)使人生存发展。(4)能承担大任的人;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精神、生活、身体、行为。(5)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6)人恒过--而后喻。(7)改、作、喻。入则无法家弼士--国恒亡。国内有法家弼士,国外有敌国外患。(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事实(例证法);道理论证;道理论证、正反论证。(11)照应题目,再次点明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