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文言文 >

2010中考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鱼我所欲也(2)

http://www.newdu.com 2018-11-25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一.《孟子·告子上》鱼熊掌生义舍生取义
    二.同时得到苟且偷生厌恶祸患(灾难)通"避",躲避
    按照这种方法不丢掉过路的饥民用脚践踏固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的俸禄通"辨",辨别(有)什么好处侍奉通"德",感激
    通"欤",语气词通"向",从前介词,为了动词,接受这种
    停止(放弃)天性(天良)
    三.翻译:
    1.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4.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5.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四.阅读理解: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
    2.比喻类比
    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追求正义、弃恶扬善、甚至可以放弃生命
    5.正义的事业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
    6.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但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
    7.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之奉",为了"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作者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应当"可以止"
    8.排比句式,加强了语言的气势
    9.赞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10.比喻论证: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能掌,比喻"生与义不可得兼"时"舍生而取义"
    举例(事实)论证:乞人不受"蹴尔"之食,路人不受"呼之"之食论证舍生取义是人所共有的本性。
    对比论证:鱼和熊掌、生和死、"向"和"今"对比,突出舍什么、取什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