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诗文,完成19——25题: [ 甲]: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堘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到则披草而坐 ②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20、对选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每天和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完曲折的溪流) B.觉而起,起而归(睡醒就起来,起来就回去) C.穷山之高而止(上到山顶才停止) D.故为之文以志(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理想) 21.对上文意思的理解,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A.文章题目中的“始得”二字,表露出作者第一次游赏的欣喜,定下了全文情感的基调。 B.本文第一段概写在西山游览的情况,第二段具体描述西山的独物景象,突出西山的卓尔不群。 C.“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这是对西山宏伟气象的赞美,也寄寓了作者的心志。 D.本文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阔大,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了作者的傲世情怀。 [乙]: 蔡磷坚还亡友财 徐珂 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④而致之。 注: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④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2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亡何,其人亡 (逃走) B.且父未尝语我也 (告诉) C.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父亲) D.卒辇而致之 (送还) 23、.对上面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磷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为了解蔡磷“重诺责,孰风义”。 B.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主要是因为父亲不曾把这件事告诉他。 C.“券在心,不在纸”,意思是朋友之间的友谊、信任要铭记在心里,而不是写在纸上。 D.这则短文以具体的事例赞扬了蔡磷的诚信。 [ 丙] 蝉 虞世南 垂緌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②秋风。 注:①垂緌:緌(ruí),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所以说“垂緌”。②藉:凭借。 24.你觉得诗人笔下的蝉具有怎样的品性? 25.第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19.用手分开 从前 20.D 21.B 22.A 23.B 24、品性高洁,不攀附权贵。 25.一个人品性高洁,有真才实学,即使没有外界的帮助,也可以声名远播,取得成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