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文言文 >

2018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则”的用法

http://www.newdu.com 2018-11-25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
    则
    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大铁椎传》)
    (二)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例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三)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例如: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
    (四)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例如: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东门之》)
    2.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