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文言文 >

2018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乃”的用法

http://www.newdu.com 2018-11-25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
    乃
    1.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例如: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臣乃敢上壁。(《谦颇蔺相如列传》)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例如: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例如: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乃"有时还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例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