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化学 > 模拟题 >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08年初中化学二模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18-12-10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08年初中化学二模试题
    周文华 (供稿)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 12  O—16  Na—23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2.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D.用盐酸清除铁锈
    3.人体健康离不开营养元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B.老年人缺钙会骨持疏松,容易骨析
    C.缺碘会导致人的甲状腺肿大       D.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越多越好
    4.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
    
 
    

    5.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
    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索周期表中的一个格,从下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2.00%
    D.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
    7.“抓好资源节约,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社会和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
    A.逐步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            B.将废弃的秸杆就地焚烧
    C.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能源   D. 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
    8.关于化学反应2KMnO4K2MnO4+MnO2+ O2↑,你的认识是(   )
    A.是在加热条件下的分解反应
    B.会产生较多副产品,通常不用于实验室制氧气
    C.反应物与生成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均属于氧化物
    D.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变小,说明此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9.H2、CO、CH4 是三种常见的可燃性气体。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H2是理想的燃料                   B.CH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C.可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上述三种气体 D.CO作燃料的热水器应安装在通风良好处
    10.进行化学实验时,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
    A.若洒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 万一药液溅到眼睛里,应立即揉揉眼睛缓解一下
    C.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足时,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D.找不到灯帽时,可以月岩中钛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11.下表是鉴别生活中一些物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
    

    组别
    

    鉴别的物质
    

    鉴别的方法
    

    A
    

    锌片和铜片
    

    观察颜色
    

    B
    

    汽油和自来水
    

    闻气味
    

    C
    

    食盐和白糖
    

    加水溶解
    

    D
    

    陈醋和酱油
    

    品尝
    

    12.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判断参加反应的与反应后生成的个数比是(  )
    A.5:l:2    B.2:1:2
    C.1:l:l    D.2:3:1
    13.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 炸灭火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 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C. 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14.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15.将质量相等的a.b两块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产物中a.b两种元素的化合价相同)。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完全反应所需的时间:a<b
    B.产生H2的质量是:a>b
    C.相对原子质量是:a<b
    D.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a<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6.(5分)选用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保鲜膜  ②铁锅    ③砂糖
    ④食盐    ⑤蔬菜    ⑥小麦粉
    ⑦食醋    ⑧白酒    ⑨植物油
    富含油脂的是             
    属于无机盐的是           
    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可除去热水瓶胆壁上水垢的是           
    17.(3分)Cu、Fe、Al、Aɡ、Au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金属。下面是某学习小组关于这几种金属的学习交流。请你参与交流并回答下列问题:
    (1)李明同学在对上述金属分类时,他根据金属的某种化学性质相同,将“Au、Cu、X”划分为一类,你认为X是        。   
    (2)请你写出上述一种金属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王亮同学查阅到以上五种金属还能开采年限(根据储藏量和目前消
    耗速度确定)的统计数据(如右图)。请你结合右图,提出一条金属
    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化建议:
                                                        
    18.(5分)在生活和化学实验中,人们经常用到各种除湿剂(干燥剂)。
    (l)硅胶。无色或白色颗粒,吸水量为30%~35%,可反复使用。其主要成分可看作是SiO2,其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生石灰。白色块状固体,吸水后生成熟石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水氯化钙。白色固体,有苦咸味,每千克吸水量为1 kg~1.2 kg。若1 kg无水氯化钙吸收1.2 kg水后得到氯化钙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4)浓硫酸。无色粘稠液体,有吸水性,在化学实验中常用它作干燥剂,但日常生活中却很少用它作除湿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5)还原铁粉。灰色或黑色粉末,又称“双吸剂”,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常用于食品保鲜。检验使用一段时间后的“双吸剂”是否仍有效的化学方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9分)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人体保健.医疗卫生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1)食品安全与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
    A. 用“苏丹红一号”作食品添加剂         B.蒸馒头时加入适量纯碱 
      C.加过量亚硝酸钠以保持肉质鲜美,        D.把霉大米淘净后继续食用
    (2)低血糖患者每天都应注意摄入一定量含淀粉的食物,以使血液中维持一定浓度的葡萄糖。请你举一种富含淀粉的食物               。
    (3)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长时间煎炸会产生有毒物质丙烯醛(C3H4O),丙烯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丙烯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食盐是人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人体细胞中约含NaCl 0.9%,一般成人每日需NaCl的量为4.5 g~9 g。
    小明同学根据NaCl+AgNO3=AgCl↓(白)+NaNO3这一反应原理,对一瓶生理盐水进行分析时,不知道加入的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你帮他完善该实验方案。
    

    探究步骤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1)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过量
    

    若无白色沉淀生成
    

    还需进行下一步探究
    

    (2) 另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
    

    

    

    

    

    20.(8分)在我国某地区有一种“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说法。这里的“碱”是指Na2CO3,“盐”是指NaCl。这样捞得的“碱”中含有少量的NaCl。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解释捞碱.晒盐的原理和测定“碱”样品中Na2CO3的含量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       根据右图回答:
    ①t1 ℃时Na2CO3的溶解度为           g;
    t2 ℃时Na2CO3的溶解度         
    (填“<”“>”或“=”)NaCl的溶解度。
    ②“冬天捞碱”的原因是由于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夏天晒盐”是利用             (填序号)的方法,使NaCl晶体析出。
    A.风吹日晒,使溶剂蒸发       B.升高温度,使NaCl溶解度增大
    [实验步骤]
    第一步:称取34.6 g“碱”样品
    第二步:将样品放入130 g稀盐酸中,固体全部溶解,恰好完全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第三步:完全反应后,称得溶液的总质量为151.4 g。
    [数据分析]
    ⑵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全部逸出,试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①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②34.6g“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③“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继续研究]
    ⑶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叁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D
    

    A
    

    A
    

    D
    

    D
    

    B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C
    

    B
    

    C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6.(5分)
    (1)⑨;   (2)④l;       (3)②;
    (4)①;   (5)⑦;    
    17.(3分)
    (1)Ag;  (2)Fe+2 AgNO3==Fe(NO3)2+2 Ag或Cu+2 AgNO3==Cu(NO3)2+2 Ag
    (3)合理开采金属矿物或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制品等 
    18.(5分)
    (1)+4;  (2);  (3)45.5;4)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5)取少量该“双吸剂”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双吸剂”还有效;
    否则无效。
    19.(7分)                   
    (1)B   (2)面食,土豆(马铃薯)红薯等。(3)2C3H4O+7O2==6CO2+4H2O
    (4  (1)氯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  (2) 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氯化钠溶液过量
    20.(8分)
    [查阅资料]
    ①    a     =
    ②    减小
    ③    A
    [数据分析]
    ①    13.2 g
    ②    31.8%
    ③    91.9%
    [继续研究]
    ⑶   2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