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化学 > 综合辅导 >

抗震救灾与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专题训练

http://www.newdu.com 2018-12-10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抗震救灾与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专题训练
    广东省揭东县金溪初级中学 林玉龙
      一、新闻连接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8.0级地震,给广大灾区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损失。中国人民充分发挥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传统美德,向灾区捐献大量的物资和资金,支援灾区,重建家园。
      二、专题训练
    1、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懂得如何做好应对。如果你在地震现场,你认为应该怎么做?下列做法哪项是不合理的    (      )
    A.迅速逃到操场等空旷地方       B.呆在楼上一动不动
    C.在楼上尽快楼下跑               D.如果在楼上确实没办法往下跑,则尽量靠墙壁角落
    2、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的,你认为下列做法哪项正确  (     )
    ① 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② 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③ 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④ 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⑤ 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⑥ 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⑦ 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⑧ 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⑨ 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⑩ 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A.只有①③⑤⑦⑨    B.只有②④⑥⑧⑩   C.只有①②③④⑤   D.全部正确
    3、在灾区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措施有:
    ①加热煮沸  ②消毒  ③过滤  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    (      )
    A. ③①②④        B. 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4、在灾区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 ②加明矾吸附沉降 ③蒸馏 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     D.①③④
    5、在灾区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其中混水澄清法:用明矾,硫酸铝、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适量加入混水中,用棍棒搅动,待出现絮状物后静置沉淀,水即澄清。没有上述混凝剂时,可就地取材,把仙人掌、仙人球、木棉树皮等捣烂加入混水中,也有助凝作用。其净水原理是(    )
    A.过滤  B.消毒杀菌  C.蒸馏     D.吸附沉降
    6、另一种饮水消毒法:煮沸消毒效果可靠,方法简便易行。也可用漂白粉等卤素制剂消毒饮用水。按水的污染程度,每升水加l-3毫克氯,15-30分钟后即可饮用。其净水原理是(    )
    A.过滤 B.利用高温和化学方法消毒杀菌  C.蒸馏  D.吸附沉降
    7 、世界卫生组织将某氧化物RO2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l:64,则RO2的化学式为  (   )
    A.C02        B.C102              C.S02              D.N02
    
8、(1)下列关于消毒剂(Cl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为51.5            B.1 g二氧化氯含氯元素0.355 g
    C.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    D.1个二氧化氯分子含有1个氧分子
    (2)下列关于消毒剂(ClO2)的读法的是     (    )
    A.氧化氯    B.二氧化一氯    C.二氧化氯   D.氧化二氯
    9、震后灾区的防疫工作应该迅速启动。对于灾区中死亡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时,卫生防疫工作人员采用大量的消毒剂对死亡动物尸体进行消毒。采用撒泼大量的消石灰并深埋,其中消石灰的作用是(    )
    A、美观大方     B、杀菌消毒      C、标记作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CaCl2)和次氯酸钙[Ca(ClO)2],因其良好的消毒、漂白和除臭性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它是白色粉末,具有强烈氯气味,易吸水,化学性质不稳定,遇有机物或遇热可引起燃烧。用于棉织品及纸浆的漂白、污水处理、蔬菜瓜果及自来水消毒、环境卫生等,亦用于制药、脱色等。
    (1)漂白粉属于    (    )
    A.化合物     B.单质      C.纯净物           D.混合物
    (2)下面关于漂白粉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
    A.氯化钙(CaCl2)和次氯酸钙[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B.氯化钙(CaCl2)和次氯酸钙[Ca(ClO)2]都是无氧酸盐   
    C.氯化钙(CaCl2)属于盐类,次氯酸钙[Ca(ClO)2]属于氧化物 
    D.次氯酸钙[Ca(ClO)2]中含有原子团ClO
    (3)根据内容归纳出漂白粉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                          
    11、震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是次氯酸钙与酸反应产生有漂白性的物质次氯酸: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
    (3)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__________;
    (4)反应(1)和反应(3)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编号)          。
    12、震后灾区预防某类病毒的方法是消毒,常见的碱类物质、甲醛等都有较好的杀死病毒的作用。其中NaOH溶液因消毒效果好且廉价易得被广泛使用,从而使工业烧碱用量增加。但工业烧碱中含有杂质碳酸钠,为了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某工厂甲、乙两实验员分别设计了实验方案:
    Ⅰ甲的方案是: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烧碱样品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1)甲实验员洗涤沉淀的具体操作是:向沉淀中加入蒸馏水,然后过滤,重复2~3次 。确认沉淀已洗涤干净的依据是                                               
    (2)氯化钡溶液和氯化钙溶液都能与该样品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但使用氯化钡溶液比氯化钙溶液所得的结果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原因是                                    
     乙的方案如下图所示:
    
    (1)根据乙的实验装置图分析,浓硫酸的作用是              ,碱石灰的作用是                。小明认为按照乙的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不可避免的误差,例如: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等。该设计中还有一个因素也会导致不可避免的误差,你认为是下列因素中的(填序号)         
    ①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②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③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2)经测定知,该工业烧碱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80%,某养殖户需配制2000g 2%的氢氧化钠溶液对禽舍进行杀菌消毒,需要这种工业烧碱           g。
    参考答案
    1B  2D  3C  4C  5D  6B  7B  8C  9B  10 (1)D (2)BD
    (3)它是白色粉末,具有强烈氯气味,易吸水    化学性质不稳定,遇有机物或遇热可引起燃烧
    11 (1)Cl2+Ca(OH)2== CaCl2  +  Ca(ClO)2
    (2)次氯酸钙[Ca(ClO)2]
    (3)Ca(ClO)2+CO2+H2O=CaCO3↓+2HClO    (4) (1)
    12、(1)取适量洗涤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或稀硫酸溶液、硫酸钠溶液等)无沉淀产生。(也可用同样的操作,滴加相应的试剂检验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等)  (2)①Ca(OH)2微溶于水,使沉淀的量偏多  ②等量的Na2CO3分别与CaCl2、BaCl2反应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大,称量时误差小(答出一项得1分)
      (1)吸收水分  吸收反应中生成的CO2   ③    (2)5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