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及其利用》考点透视 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 刘 涛 一、单元知识学习与2011年中考题型预测 本单元属于化学与能源的专题知识,在学习氧气性质时,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我们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本单元从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入手,通过对比实验进行探究,知道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再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同时常识性了解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还要了解化石能源的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需要合理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积极应对能源危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单元知识考点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广泛联系有关处理火灾或爆炸的社会热点新闻,例如: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平台建设工地突发大火,进行紧急疏散,积极自救并报警,及时营救出27名被困人员;又如美国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突然发生爆炸,造成大量石油泄漏事故,将会酿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充分认识到化学与STS、环境教育的紧密联系。 二、考点透视与例题选讲 考点1:可燃物燃烧条件和灭火方法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而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即“火三角”):可燃物,氧气(或空气)和温度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灭火的原理是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其中一项:消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离氧气(或空气),以及降温至着火点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例题选讲】(2009年南京)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与假设]1.有可燃物 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设计与实验] ![]() [得出结论]猜想正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 个条件,只要破坏 个燃烧的 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反思质疑1]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查阅资料1]镁条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细铁丝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烟;磷能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表达与交流]根据上述内容和课本中对“燃烧”的描述,你认为 叫做燃烧。 [反思质疑2]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 [查阅资料2]含碳细铁丝燃烧时,其中的炭粒生成的CO ![]()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 【解析】依据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具体探究可燃物燃烧时同时需要三个条件: [设计与实验]假设1:点燃蜡烛,蜡烛可以燃烧;假设2:点燃蜡烛,蜡烛燃烧;假设3:将燃着蜡烛扣入烧杯中,蜡烛逐渐熄灭。(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得出结论] 燃烧必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只要破坏1个燃烧的条件,即可灭火。 [表达与交流]凡是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叫做燃烧。 [设计实验]设计的实验方案为:取长短相等、粗细相同的含碳细铁丝和不含碳细铁丝,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观察其现象。 【中考题型预测】通过对比试验探究重点考查可燃物燃烧条件和灭火方法的实际应用,主要以填空、实验探究等题型出现,其分值约为2~4分。 考点2: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可燃物燃烧时的影响因素有可燃物性质、氧气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如炼钢时鼓入氧气能提高炉温,是由于加大了氧气的浓度;煤炭粉要比煤块燃烧旺则是由于煤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比煤块的大些。 【例题选讲】(2008年南通)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解析】影响可燃物燃烧现象的因素主要是氧气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要虚”的实质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则正确答案为D。 【中考题型预测】常识性认识影响燃烧现象的具体因素,认识通过化学变化获得能量的重要性,主要以选择、填空题型出现,其分值约为1~2分。 考点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⑴ 爆炸概念: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就会在极短时间内集聚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⑵爆炸发生的条件:可燃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或氧气的浓度越高,燃烧范围广的情况下,遇到明火都可能爆炸。因此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处都要严禁烟火。但爆炸并不是都由燃烧反应引起,例如轮胎爆破、锅炉爆炸由物理变化引起。点燃气体之前应检验气体纯度(验纯)。 【例题选讲】(2009年肇庆)卡拉OK歌厅的装修材料使用了许多吸音材料,如泡沫、海绵等。它们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B) A.泡沫、海绵是可燃物 B.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很高 C.燃烧的浓烟中含大量有毒气体 D.着火时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撒向安全处 【解析】泡沫和海绵都是着火点较低的可燃物,燃烧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可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防止有毒成分进入口鼻,科学安全逃生。故该题正确答案为B。 【中考题型预测】通过中考试题情景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始终第一位。主要以选择和填空题型出现,其分值约为1~2分。 考点4:节约化石能源、开发新能源 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分别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煤被称为“工业上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石油被称为“工业上的血液”,是一种复杂由沸点不同的化合物构成的混合物,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主要成分为甲烷(CH4 ),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 ![]() 【例题选讲】(2009年烟台)开发和利用清洁而又高效的新能源,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 ⑴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理想的制氢方法是 。目前已经开发利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 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⑵目前,我市长岛、栖霞、莱州、招远、开发区等地的风力发电厂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海阳的核电项目也已经启动。这些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除了促进经济发展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好处(写出两条)? ; 。 【解析】制取理想的制氢方法是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氢氧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化电能;开发新能源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 【中考题型预测】从保护环境的角度选择燃料,了解三种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合理利用化石能源,研究开发新能源,合理解决能源危机。主要以选择和填空题型出现,一般有为2~3分分值。 考点5: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燃料燃烧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形成酸雨,燃料不充分燃烧,不仅浪费燃料资源,还会污染环境,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有:⑴温室效应;⑵大气污染:煤的燃烧造成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或在空气中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汽车燃料的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喊铅化合物和炭粒尘粒等。 【例题选讲】(2010年温州)今年4月,冰岛埃亚菲亚德拉火山爆发,大量水蒸气和二氧化硫混杂在火山灰中,随空气流动大面积蔓延。 ⑴二氧化硫(S02)中硫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⑵据专家估算,全球火山每年释放出数百亿千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经过一系列变化生成硫酸,加剧了酸雨污染。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S02+2H20+02=2H2S04,试计算16千克的二氧化硫完全反应生成硫酸多少千克? ⑶除火山等自然因素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加剧酸雨的形成。写出一种有利于减少酸雨的措施: 。 【解析】冰岛火山爆发释放大量二氧化硫,坑造成一定范围的酸雨,SO2中硫氧元素质量比为32:32=1: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出:16千克的二氧化硫完全反应生成硫酸24.5千克;为了防止SO2的排放形成酸雨,则有利减少酸雨形成的措施是尽量减少使用含硫燃料、含硫燃料脱硫后再使用、除去烟气中的有害气体再排放、开发新能源等。 【中考题型预测】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有温室效应、热污染和大气污染等,利用最新科技解决环境问题,将化学知识学以致用。本专题主要以填空和实验探究等题型出现,一般有为4~6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