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化学 > 综合辅导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http://www.newdu.com 2018-12-10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湖北省郧西县店子中学 张秀发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及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又为《燃烧与灭火》有关知识的展开打下了基础,而且二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如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又为学习酸、碱的性质起到铺垫作用。所以本课时内容是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和纽带。因此,本课题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关注温室效应,知道“低碳” 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溶解性等实验进行设计与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2)通过对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三)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教学关键:如何通过对比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二、教法分析
    二氧化碳是九年级化学中继氧气之后的又一种重要气体。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接触,且从氧气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的基础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自学、观察来掌握。学生虽有一定的实验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缺乏科学探究意识,缺乏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所以对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CO2溶于水、与水的反应采用实验探究法。即通过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得出结论;对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对生活、环境的影响采用多媒体展示法,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取知识。故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指导自学法 
    2、多媒体展示法
    3、实验探究法
    三、学法指导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
    1、自主学习法
    2、合作学习法
    3、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程序
    1、情景导入:有一种物质,它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农民伯伯称它为“植物粮食”,消防队员称它为“灭火先锋”,建筑师傅称它为“粉刷匠”,环境专家却指责它为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同学们猜一猜它是什么物质?谜语引入新课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这几句话还是二氧化碳用途的总结。
    2、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①指导观察二氧化碳的色、态、味。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闻气味,并让学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能力;
    ②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的大小。在课题2中学生已经知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怎样用实验证明呢?(学生可能设计出不同的方法,如果同学们要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可在课外时间到老师那里借用器材来完成。)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过去在教学中录制的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的视频。根据视频学生完成实验6-3,通过实验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并得出得出二氧化碳的第一个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探究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演示可乐喷气实验(打开瓶盖后冒出很多气泡),请同学们思考冒出的气体是什么?这个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还有什么方法来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呢?
    让一位同学演示实验6-4,学生观察、分析、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上述实验塑料瓶里的液体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发现石蕊溶液变红(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药品,减少二氧化碳的用量)。
    【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呢?教师引导学生做出猜想:
    ①是CO2使紫色石蕊变红
    ②是H2O使紫色石蕊变红
    ③是CO2和H2O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
    演示实验6-5,并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第一步取三朵干燥的石蕊小花,第一朵喷上水,第二朵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三朵喷上水后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思考为什么第三朵小花变紫色?第二步再取三朵干燥的石蕊小花,将稀醋酸、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喷到三朵干燥的石蕊小花上;发现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过这个实验说明实验三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第三步取出第三朵小花,小心的用吹风机烘干,观察现象。通过这一组实验可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且碳酸不稳定,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通过这组实验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制定方案,进行实验,获得结论,解释交流”这一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4、探究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请学生完成吹“水”变“牛奶”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并归纳出反应原理。强调这个实验是检验CO2的常用方法。
    5、让学生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并用课件展示。然后转换思维角度,让学生利用所学性质说说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播放干冰升华视频) 并用课件展示二氧化碳的用途的图片。(用课件展示,增大知识容量,缩短教学时间。)从而说明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这样既能使学生懂得学习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际意义,又以新的形式巩固了新课内容,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6、介绍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问题:二氧化碳对人体有害吗?观察表中数据和图片回答(课件展示),从而得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的化学性质。提出问题:怎样进入一个久未开启的菜窖较为妥当?多媒体展示做灯火实验的方法。然后通过多媒体图片向学生介绍了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种重要气体,同时介绍了温室效应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并提问题:什么是低碳,我们怎样做才算低碳?(多媒体播放“低碳”对生活的影响)
    7、学完了本节课后同学们能解释新课导入中谜语的具体含义了吗?(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展示)
    8、课后实践:
    (1)、办一期以“低碳与生活”为主题的黑板报。
    (2)、查阅有关资料,通过有关媒体,尽可能的多了解二氧化碳的知识。然后以“二氧化碳分子流浪记”为题写一篇科普小文章,将其有关知识尽量多的展示出来。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板书设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