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新创意新精神 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蓼坞中学 王荣桥 中考化学压轴题一般是化学综合计算题。2006年该类考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联系,这些试题的命制形式灵活、不拘一格,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营造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考试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扬,现举例解析如下: 1.自命题型计算考题 例1.(2006巢湖考题)我省发展钢铁产业有独天独厚的条件:马鞍山是全国最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庐江有在全国都数得上的高品质的磁铁矿石,两地的交通也便利。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褐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3H2O)、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上述几种铁矿石中理论上最适宜炼铁的两种矿石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请你利用下图中所提供的3个数据,自拟一道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 分析:铁矿石的选择应把握两点: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尽量不含或少含有害元素(不产生污染),编制计算考题,既要符合图景所表达的意义,又要数据合理、准确无误。 解:(1)比较所给出的几种矿石可知最适宜炼铁的两种矿石为:(1)磁铁矿、赤铁矿,理由是铁的含量高,有害元素少,冶炼时所产生的污染少。 (2)图片展示的是高炉炼铁的过程,它暗示考生要制得56 kg含杂质3%的生铁需含氧化铁80%的铁矿石的质量。 自拟题目:要制得56 Kg含杂质3%的生铁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多少千克? 解:设需要含Fe2O38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为x ![]() ![]() 解得x =97 Kg 答:制得56 Kg含杂质3%的生铁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97 Kg。 评析:本题积极尝试以课外的材料为试题背景,拓展试题的资源、丰富试题的形式。打破常规的命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解题,既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考查学生的文字功底,是命题上的一大创新。 2.反思推理型计算考题 例2. (2006,浙江丽水考题)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刚和小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他俩将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盐酸,在蛋壳上很快就有许多小气泡产生,将收集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可判断,收集到的气体中含有 ; (2)实验过程和测定的相关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 ![]() 小刚根据“蛋壳残渣质量为4.3 g”,求得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小勇根据“反应过程中减少的质量”(10 g+100 g-106.7 g=3.3 g)也求得了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你写出小勇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3)小刚和小勇根据不同的数据求得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有明显差别,请你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 分析:利用所给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计算,但结论不同。 解:(1)根据气体的性质,可推知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2)残渣质量为4.3 g,则碳酸钙的质量为:10 g-4.3 g=5.7 g,其质量分数为:5.7 g/10 g×100%=57% 小勇的计算过程为: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3.3 g x:3.3 g = 100:44 x =7.5 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g/10 g×100%=75% (3)小刚和小勇的计算结果有明显差别的原因可能是:小刚计算所用的蛋壳残渣可能未干燥,实际蛋壳残渣质量小于4.3 g;也可能是小勇计算所用的数据“3.3 g”中包含了反应过程中盐酸挥发了的氯化氢气体的质量,即实际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小于3.3 g 评析:通过对计算数据及计算方法的考查,考查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发散性,引导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反思,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提醒学生:化学实验应具有科学性和严密性、准确性。 3.字母数据讨论型计算考题 例3.(2006,全国复赛题)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定Cu-Fe合金、Fe-Zn合金和Fe-Al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一瓶未标明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必要的仪器。他们取其中一种合金的粉末5.6 g与足量该硫酸充分反应,经测定,产生了气体a g。请你参与讨论: (1)当粉末为Fe-Al合金时,a>________; (2)当粉末为Cu-Fe合金时,a<____________; (3)当________>a<________时,粉末可能是 。 分析:字母的取值不同,物质的组成不同,本题用极端假设法求解会更加方便、快捷。 解:(1)假设合金中铁的质量为5.6 g,则根据化学反应的方程式:Fe+H2SO4=FeSO4+H2↑可计算出此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 g,同理可计算出5.6 gAl与足量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0.2 g,因此当粉末为Fe-Al合金时,a>0.2 g。 (2)铜不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当粉末为Cu-Fe合金时,a<0.2 g (3)假设合金中锌的质量为5.6g,根据化学反应的方程式:Zn+H2SO4=ZnSO4+H2↑可计算出此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17 g,而等质量的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 g,因此当0.2 g>a>0.17 g时,粉末可能是Cu-Fe合金或Fe-Zn合金。 评析:用字母代替具体数据,化具体为抽象增加了试题难度,用讨论法解题则更好的考查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严密性。 4.数据短缺型计算考题 例4.(2006,江西南昌考题)晴晴同学为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不与酸反应),向6.0 g石灰石样品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2 g。试计算: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 (2)若要计算上述反应所消耗盐酸溶液的质量,题中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 。 分析:本题第1个问题可带入数据进行计算,属于基础性题目,第2个问题则需围绕“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求出盐酸中HCl的质量,要求盐酸溶液的质量,则必须知道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解:(1)解:设6.0 g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 CO2↑ 100 44 x 2.2 g x = 5.0 g (2)题中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评析:此题让学生通过对所缺计算数据进行思考,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所需计算数据的来由和应用能力,从而提高考生对无数据计算考题和多余数据计算考题的数据处理能力,再次利用另一反应物的质量进行求解,开拓的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5.信息型计算考题 例5.(2006,南通考题)某兴趣小组同学在一份资料中了解到:铜有CuO和Cu2O(红色)两种常见的氧化物。因为Cu和Cu2O均为红色,故他们猜测,在H2还原CuO所得的红色产物中可能含有Cu2O。 (1)该小组同学准确称取了8.0 g黑色CuO粉末放入大试管中,不断通入足量的H2,在加热条件下进行还原,如果产物只有Cu,其质量应为 。 (2)该小组在H2还原CuO时,当发现8.0 g黑色CuO粉末全部转变成红色时,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6.8 g。此红色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以此推得Cu2O的质量为 。 (3)将(2)中所得的6.8 g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48.0 g过量稀盐酸(Cu2O与稀盐酸的反应为:Cu2O+2HCl=CuCl2+Cu+H2O),充分搅拌,除有红色固体外,还发现溶液变蓝。试计算此蓝色溶液中CuCl2的质量分数。 分析:本题是一道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考题,其信息为:CuO+2HCl=CuCl2+H2O;Cu2O+2HCl=CuCl2+Cu+H2O,解题时应把握好信息,并利用信息进行解题。 (1)8.0 g黑色CuO粉末中,铜元素的质量为6.4 g,即如果产物只有Cu,其质量应为6.4 g (2)结合(1)的结算结果可知该红色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为:6.8 g-6.4 g=0.4 g,以此推得Cu2O的质量为=3.6 g (3)设生成CuCl2的质量为x,生成Cu的质量为y。 ![]() 所得溶液中溶液中CuCl2的质量分数: ![]() 评析:学生对Cu2O与水的反应比较陌生,把学生置于陌生的化学计算环境中,利用所给信息让学生进行计算,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新知识的应用能力,该题与化学式的计算相结合,突出了计算考题的综合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传统的命题方式将会受到严峻的挑战,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景、合作、实验探究等要素考查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人文性的综合性计算考题将会逐年增加,这也必将成为07年中考化学的命题趋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