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综合题型分类解析 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 刘 涛 溶液单元中考复习要求全面掌握溶液的组成与特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溶解度概念的理解与溶解度曲线的运用,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等,中考考查设置溶液综合试题其内容全面并丰富,可以结合溶液在生活生产中实际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和化学实验探究等,增强考查方式的多样性。现将有关溶液试题进行分类解析,以期对各位考生解答此类问题有所帮助! 专题一:考查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例题1】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⑴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 。 ⑵在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均为50 g的四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搅拌至充分溶解(如有不溶解的KNO3,则过滤除去),得到溶液。加入KNO3的质量与得到相应溶液的质量如右表所示:
①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是 g。 ②实验1、2、3、4配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d,则它们的关系为a b c d(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⑶向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生石灰,溶液立即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填字母)。 A.生石灰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不再溶解 B.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 D.生石灰与水反应消耗水,溶剂减少,有溶质析出 分析:生理盐水是将氯化钠NaCl溶于蒸馏水中形成的;从表格中四组数据可发现:实验①和②没有形成该温时饱和溶液,实验③和④形成该温时饱和溶液。因有KNO3固体剩余,则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 ![]() ![]() ![]() ![]() ![]() 答案:⑴氯化钠;⑵①110 g;②小于;小于;等于;⑶ABD。 专题二:考查溶液中的数形结合思想 【例题2】NaCl 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 ⑵右图为NaCl 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则表示NaCl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填“甲”或“乙”);其中温度t的范围可能在______(填字母序号)。 A.10 ℃~20 ℃ B.20 ℃~30 ℃ C.30 ℃~40 ℃ D.40 ℃~50 ℃ ⑶10 ℃时,分别在100 g 水中加入35 g NaCl 和KNO3固体,加热到60 ℃时,NaCl溶液为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加热前后,有关两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10 ℃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B.60 ℃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加热前后,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加热前后,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分析:理解溶解度概念需要将不同温度时溶解度数据与溶解度曲线相结合。从表格中寻找出10 ℃时KNO3 的溶解度为22.9 g;比较不同温度时NaCl和KNO3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可发现氯化钠符合乙的情形。t ℃时(P点)NaCl和KNO3 的溶解度相等,从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对比得出:温度t的范围可能在20 ℃~30 ℃之间。10 ℃时,35 g NaCl溶于100 g 水形成10 ℃时不饱和溶液,升温至60 ℃更不饱和,则加热前后,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10 ℃时,35 g KNO3 溶于100 g 水形成10 ℃时的饱和溶液,升温时剩余溶质将继续溶解,到60 ℃时不饱和,则加热前后,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先增大后不变。 答案:⑴20.9;⑵乙;B;⑶不饱和;BC。 专题三:溶液与化学实验综合考查 【例题3】根据下表数据回答问题:
⑴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 ⑵在装有100 g NaOH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100 g冰水并充分溶解后测定溶液温度为10 ℃,此时所得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该烧杯放入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使溶液温度升至60 ℃,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⑶利用⑵中所得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 ①加入试剂A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__; ②滤液1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分析:从表格中溶解度数据可发现: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查表10 ℃NaOH的溶解度为42 g,则100 g NaOH溶于10 ℃的100 g水中形成该温时的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时剩余固体将继续溶解,至60 ℃全部溶解并形成该温时不饱和溶液,则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100 g:100 g=1:1。 装置甲中用过量氢氧化钠吸收混合气体中的CO2,可得到NaOH和Na2CO3 的混合溶液。由于A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则A可能是熟石灰Ca(OH) 2 ,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 2 +Na2CO3=CaCO3↓+2NaOH,又由于甲中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则滤液1中含有的溶质有NaOH和Ca(OH) 2 ;操作Ⅱ为了得到氢氧化钠晶体应冷却。 答案:⑴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或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影响变化大); ⑵饱和;1:1;⑶①Ca(OH) 2 +Na2CO3=CaCO3↓+2NaOH;②NaOH和Ca(OH) 2 ;过滤;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同步训练】 1.溶液的应用非常广泛。 ⑴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②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 。 ③20 ℃时,K2CO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④30 ℃时,向114 g K2CO3固体中加入100 g水,充分溶解后升温至40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为 g(结果保留整数)。 2.下列数据是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⑴医疗上,氯化钠常用于配制0.9%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中溶质为________。 ⑵从海水中提取食盐通常采取晾晒海水的方法,这是因为随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 (填“大”或“小”)。 ⑶2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25 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⑷现有2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应该蒸发掉 g水。 ![]()
【参考答案】 1题:⑴①甲;② t1 ℃时,KNO3和K2CO3的溶解度相等;③11∶10 ;④不变; ⑵①过滤;②B C ;③33。 2题:⑴NaCl;⑵小;⑶20%;⑷100;⑸BD。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