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历史 > 综合辅导 >

2008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六 中外史上的近代化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18-12-11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2008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六 中外史上的近代化问题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学校 陈秀春
    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社会大转变,使工业主义渗透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变革的过程。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17-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进行,给封建思想制度以巨大的冲击,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为思想武器,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到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在经济领域的工业革命,这大大推动了世界向近代化的迈进。中国由于坚固完善的封建体系的束缚,在近代化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但最终没能阻挡这一历史洪流。
    【知识链接
    (一)中国近现代化
    (一)经济上的工业化──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这些人称为“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汽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第一个兵工厂(安庆内军械所),最大的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上海轮船招商局)(要求记忆军用于民用企业各两个)
    2.洋务运动的口号、对中国影响
    口号:自强、求富。
    影响:(1)是一次失败的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3)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4)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的发展──洋务运动刺激
    (2)民族工业的先驱:方举赞和孙英德(1866 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1872广东南海县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清末状元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主张(实业与教育是”富强之大本”)。
    (3)民族工业从兴起到衰落的几个时期:洋务运动-清末(兴起)、1895—1913年(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23年(”黄金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新中国成立(萧条)
    (二)政治上的民主化──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1、戊戌变法
    (1)1895年,《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发动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汽的政治团体是强学会,它的机关报是《中外纪闻》。
    (2)1898年,戊戌变法。变法从开始到失败仅103天,;在此又称“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是: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内容:(略)注意:皇帝是光绪帝。结果:封建顽固派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3)失败原因:①主观: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②客观: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
    (4)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的改革。
    (5)意义:它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教训(它的失败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半封中国行不通。戊戌变法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在临死前说的)。
    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的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革命团体,口号为“振兴中华”。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兴中会、光复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刊物,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性质是:它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孙中山推举为总理)。意义: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生、民权”三大主义。
    (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又称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政府统治结束。
    (4)辛亥革命发生于哪一年?主要领导人是谁?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时间:1911年。领导人:孙中山。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然而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载史册。
    (三)思想文化上的“西化”
    1、萌芽
    (1)林则徐──中国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
    (2)魏源编《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对洋务运动产生重大影响
    (3)严复—《天演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
    2、新文化运动
    (1)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2)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口号:“民主”与“科学”。
    (3)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4)1917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发表掀起了文学革命。1918年鲁迅的白话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白话小说的典范之作。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年底,又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近代中国最早较为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
    (5)新文化运动的分期,前期:1915年-1917年: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后期:1917年-1919年:主要宣传马列主义;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也是中国图书馆之父。
    (6)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意义:(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2)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世界近代化
    1、文艺复兴:14世纪前后首先在意大利开始。
    (1)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重视人的价值。
    (2)性质:不是古典文化复兴,而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3)人物:意大利――诗人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英国――莎士比亚《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4)影响: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商品贸易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欧洲人的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的渲染。
    (2)客观条件:天文、地理知识进步,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等。
    (3)经过: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进入印度洋,发现好望角,②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③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④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4)影响: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革命爆发的原因:①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当权,要发展资本主义,这是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而当时的英国国王却鼓吹“君权神授”,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社会各种矛盾迅速激化。过程:(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2)1640年国王召集议会开会,议会要求限制王权,革命爆发;(3)查理一世挑起内战;(4)1649年处死国王,英国宣布为共和国;(5)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6)1660年封建王朝复辟;(7)1688年政变,资产阶级,新贵族统治确立。结果: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力法案》。因此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了。影响:(1)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2),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3),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2)美国独立战争时间:1775 年-1783年;原因:① 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② 英国的殖民压迫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代表人物是 华盛顿 );经过:①,爆发: 来克星顿 的枪声( 1775 年 4 月);②,建军:任命华盛顿 为大陆军总司令(1775年);③,独立:《 独立宣言 》发表;( 1776 年7 月4 日)④,转折: 萨拉托加战役 ;( 1777 年)⑤,胜利:约克镇英军投降;⑥,承认: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3 年)⑦,成立政府:制定宪法,成立联邦政府,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787 年);意义(略)
    (3)法国大革命:革命爆发的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专制的矛盾;社会等级森严,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的对立;过程:①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②开始的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③革命纲领:1789年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力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④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度,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⑤雅各宾派专政,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1794年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历史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建立拿破仑帝国――历史上称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在位期间,拿破仑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乘胜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所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有捍卫大革命的成果打击欧洲封建统治传播资本主义的积极成份;又有侵略争霸的消极成份。
    (3)“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发展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最早出现的工业部门是棉纺织业。重大发明:(1)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2)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了蒸汽机。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3)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此后,法国,美国等国也都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世界其他国家或早或晚都进行了工业革命。影响:(1)创造了巨大生产力。(2)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通过各种剥削手段,日益富有;无产阶级日益相对贫困,这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逐渐明显和尖锐。(3)改变世界的面貌:欧美成为强大工业国,而亚非拉则长期贫困,落后。
    (4)血腥的资本积累:恶的“三角贸易”、血腥的资本积累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5)美国南北战争:背景(原因):南北经济制度的矛盾非常尖锐,双方围绕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南北方之间的矛盾再也无法调和。导火线:1861年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内战爆发;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进程:(1)战争初期,北方军事上一再失利。(2)扭转战局: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3)结果:1865年北方获得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意义: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6)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背景: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农奴制成为严重的障碍。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个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实权;外国势力入侵。1868年中下级武士以武力推翻幕府统治,后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的内容: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鼓励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7)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美国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此后经不断改进,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工具。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了飞机。后来飞机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8)启蒙运动:代表人: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主要观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意义和影响:伏尔泰等人的思想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也促进了传播这些国家(如中国、日本)的思想解放。
    (8)近代科技的近代化: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名言“如果我看的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成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建了微积分、建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的发展影响最大。达尔文:代表作《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成就: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爱因斯坦: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名言“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成就:提出“相对论”。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测试平台】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各题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1、 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派以“自强”为目标,创办的企业有()
    ①安庆内军械所 ②江南制造总局 ③南通大生纱厂 ④福州船政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下列关于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3、1915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有两面大旗,其中一面是“科学”,另一面是()
    A.民族B.民权C.民生D.民主
    4、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5、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业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说明洋务运动()
    A.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6、明治维新前夕的日本国情与当时中国比较,,明显不同的是()
    A.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被迫开放一批通商口岸
    C.幕府统治日益加深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
    7、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的作用在于()
    A.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
    D.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8、右图漫画画的是一位英国殖民者骑在一匹名为“美利坚”的烈马上,这匹烈马要将骑在它身上的英国殖民者掀翻在地。此漫画反映的主题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南北战争     B.美国独立战争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9、张华在学习“新航路开辟”时,做了如下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A.原始动机:对黄金的渴求    B.技术条件:造船技术极大提高
    C.重大事件:麦哲伦发现新大陆  D.深远影响:世界逐渐连成整体
    10、比较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要求之一。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打击了封建势力  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程
    11、历史课上,老师出示了三位美国总统“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的图片,让同学们介绍各他们的贡献,其中关于林肯的应该是()
    A.领导独立战争,颁布《独立宣言》
    B.维护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C.领导美国人民度过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D.开创了美国总统最多连任两届的先例
    12、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时,中国正在进行()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3、启蒙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准备。下列人物中,属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是()
    A.莎士比亚  B.伏尔泰  C.托尔斯泰  D.贝多芬
    14、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
    A.电子时代  B.蒸汽时代  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
    15、近代历史上,下列哪个国家在改革中通过赎买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二、识图简答题
    16、下列人物为中国近代化做出了贡献,请你在人物图像下写上姓名,并在括号中填入主要事迹的字母代码。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a参与洋务运动     b领导维新变法运动
    c领导资产阶级革命   d倡导新文化运动
    三、材料分析题
    17、材料一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 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下表。
    

    梁启超分期
    

    史学的观点
    

    主要重大的历史事件
    

    中国人自知不如第一期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中国人自知不如第二期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中国人自知不如第三期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2)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从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的三个阶段中任选一名领袖式的、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说说他为改变中国的“不足”做出了哪些努力?
    18、从14世纪到19世纪中叶,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等孕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要素,使世界朝着一体化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取代了封建势力,获得了政治统治权。这些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摘自《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请回答:
    (1)哪位航海家首先“发现”了美洲大陆?
    (2)17-18世纪大西洋两岸发生了哪些资产阶级革命?
    (3)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国?它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4)以英国为例,简要说明地理大发现、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探究活动
    19、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在历史课上,老师让同学就“改革在中外历史的作用”展开讨论。
    (1)以下是几位同学讨论的记录,请将其补充完整。
    张扬: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19世纪60年代,_______和______都是通过这种形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
    李海:我同意张扬的观点。这两个国家的改革方式是一样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的改革。
    候瑞:我明白了认为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比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_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里:改革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比如中国近代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除以上观点外,改革还有什么作用?请你参与讨论,发表你的看法,并举一例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一、1-5:B、D、D、A、C、6-10:C、B、B、C、D、
    11-15:B、A、B、B、C
    二、dbca
    三、17、(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曾国藩、李鸿章等,发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我国近代化工程开始起步;康有为、梁启超等,组织公车上书,创办报刊学会,宣传并领导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确立民主共和,维护辛亥革命成果,积极与中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陈独秀、李大钊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发动和领导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以上任意选一个即可)18、(1)哥伦布(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3)英国、蒸汽时代;(4)地理大发现使世界航运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成长起来,加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而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又是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先决条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简而言之,“地理大发现”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而“资产阶级革命”又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19、(1)张扬:俄国、日本;李海:自上而下;侯瑞: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促进了经济的复苏,稳定了资本主义统治;陈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2)提示: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如日本的大化改新(言之有理皆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