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速查式复习 第4讲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 江苏滨海三中 陆可爱 ■专题知识整合复习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国古代人民所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和文明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正确的古今意识。 第4讲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中考命题规律总结 公元6~10世纪(581~960年,共380年的历史),这是隋唐时期的历史。这一时期,中国进入了蓬勃兴旺的隆盛时期,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亚洲地区中心,并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本课时历来是考查的热点、重点,要高度关注。要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重要内容、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重点掌握贞观之治的内容、对唐太宗的评价、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考点梳理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考点1 了解繁荣一时的隋朝
考点2 了解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内容
考点3 知道武则天的主要事迹
考点4 知道“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考点5 知道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考点6 了解唐代中外文化开放交流的史实
考点7 知道辉煌的隋唐文化
◆中考典题 高频考点──知道怎样考 【典题1】(2010·安徽)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对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的掌握。回顾课本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四段,北起涿郡,南达余杭,中心在洛阳,由北向南依次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而沟通涿郡与洛阳的一段是永济渠。 【答案】B。 【名师归纳】隋朝大运河的有关内容,可以用“一二三四五六”来归纳记忆:①一条大运河;②沟通南北两方;③运河沿岸有三个重要城市:涿郡、洛阳、余杭;④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⑤连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⑥流经了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共六个省。 【典题2】(2010·河南)“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说此话的人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是( )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文景之治 【解析】这是唐太宗的话,他的年号是贞观,他在位期间出现过“贞观之治”的局面。对于此类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从题干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本题有效信息是不管是“中华”还是“夷狄”“朕”都“爱之如一”,可见“朕”的民族政策较开明,课本明确提出隋唐时期采用开明民族政策的就是唐太宗,与唐太宗联系在一起的盛世就是贞观之治了。 【解答】B 【名师归纳】评价唐太宗。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统治期间,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唯才是举,同时认真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政治上,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经济上,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赋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法律上,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对待国内民族关系方面,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西北各部尊称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天可汗”。综上所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典题3】(2010·黄石)“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唐朝哪一位皇帝统治时的盛世景象(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武则天 D.唐肃宗 【解析】这是杜甫《忆昔》一诗中的内容,并点明了描写的是“开元”时期的盛世景象,而唐玄宗的年号是“开元”,在开元年间出现过“开元盛世”。对于此类材料型选择题,关键是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本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时间“开元”、现象“盛世”,很容易得出正确结论。 【答案】B 【名师归纳】隋唐时期繁荣的原因:①以曲辕犁、筒车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②地主阶级冲破豪门大族世袭垄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③以科举制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制度的确立,巩固了社会变革在的成果,焕发了社会的活力(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隋律、唐律疏议)。④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坚强后盾(唐朝皇帝励精图治、以教化代刑罚)。 【典题4】(2010年·扬州中考说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材料二: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请回答: (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它对唐代的教育事业产生的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材料均出自教材,学生理解应该不成问题。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创立”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就能做出正确解答;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作用的理解、归纳能力,就在当时来说,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 【答案】(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长策”指科举制度。影响: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试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名师归纳】 ![]() 【典题5】(2010·黄石)唐朝的对外交往中,以佛教为纽带与之往来的国家是( ) A.高丽 B.波斯 C.天竺 D.大食 【解析】采用联系法即可解决,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中国历史上曾多次有人到印度学习佛教文化,而印度古城天竺。 【答案】C 【名师归纳】唐朝对外关系的启示:①唐朝对外关系前所未有,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唐朝和睦的民族关系也为对外交往频繁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应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发展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③唐朝统治者对待外国和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重视对外交往。因此,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外国的经济技术合作。 【典题6】(2010·泰安)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凝重,导致二人不同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 A.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B.所受的教育不同 C.仕途不同 D.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解析】对于此类比较型选择题,要结合世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去考虑,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李白与杜甫分别处于盛唐时期和唐由盛转衰的时期,从他们的诗里反映出不同的时代风貌。 【答案】A 【名师归纳】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开放②对中国各民族文化和外国优秀的文化兼容并收③对历代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第4讲训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一、夯基固本 自主检测,厚积薄发 【考点一】繁荣一时的隋朝 1.(2010·扬州市)隋朝大运河连接长江和淮河的一段是(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2.(2010·黄石市)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在历史上的最大作用是( ) A.巩固隋朝统治 B.沟通五大水系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便利了南北交通 ![]() A.通济渠 B.永济渠 C.江南河 D.邗沟 4.(2010·山东威海)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5.(2010·江苏连云港)“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成了贞观之治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 【考点二】唐太宗“贞观之治” 6.(2010·重庆)“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之一。当时,经济发展、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贞观年间在位的皇帝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7.(2010·广东汕头)3.“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 8.(2010·四川成都)“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这是《资治通鉴》对唐朝哪一位最高统治者的评价?(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考点三】武则天事迹 9.(2011年·南京市六合区马鞍中学)历史上对武则天持基本肯定态度的主要理由是( ) A.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帝 B.开创武举 C.实行选拔贤才的政策 D.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10.(2011年·盐城市中考说明)举出武则天时期完善科举制的主要措施。 【考点四】开元盛世 11.(2010·山东聊城)6.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 ![]() ![]() ![]() ![]() ①地动仪模型 ②曲辕犁 ③筒车模型 ④罗盘针模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13.(2010·广东东莞)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留心理道”的皇帝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14.(2010·山东潍坊)“开元初……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 A.重用贤人 B.重视生产 C.提倡节俭 D.强化皇权 15.(2010·广东汕头)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 )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考点五】科举制度 16.(2011年·阜宁初级中学)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17.(2010·重庆)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8.(2010·湖南邵阳)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创于唐初,废除于清末 B.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C.毫无公平公正性可言 D.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人才 19.(2010·湖北黄冈)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至此,历经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科举制逐渐完善于(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0.(2010·江苏淮安)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与科举考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密切关系。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内容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考点六】唐代中外文化开放与交流 21.(2011·淮阴区古寨初级中学)“和同为一家”描述的是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关系?( ) A.突厥 B.吐蕃 C.回鹘 D.南诏 22.(2011年·响水县初级中学)唐朝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不包括( ) A.经济的繁荣 B.开放的对外政策 C.对外交通发达 D.唐朝文学艺术繁荣 【考点七】隋唐文化 23.(2011年·南师大附中)隋唐时期书法名家辈出,在书史上留下“笔谏”美名的是( ) A.柳公权 B.颜真卿 C.魏征 D.欧阳询 24.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 A.《金刚经》 B《圣经》 C.《古兰经》 D.《木兰辞》 25.(2011年·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下列连线错误的是( ) A.诗圣──杜甫 B.赵州桥──最古老的石拱桥 C.隋朝──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D.鉴真──六次东渡,终达日本 二、综合提升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26.(2010·山东)下列有关隋唐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创立三省六部制 B.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 C.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 D.封建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27.(2010·山东莱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1)上图所示是古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请写出其名称。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上表中玄奘的著作是什么? 第4讲训练 参考答案 1.C【解析】沟通涿郡与洛阳的一段是永济渠,沟通黄、淮两大河流的水运是通济渠,连接长江和淮河的一段是邗沟,在长江以南的一段是江南河(北起镇江,南至杭州)。 2.C【解析】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在中国历史上是最重要的一条运输线,更是经济线。 3.C【解析】江南河,是在长江以南的一段,连接着钱塘江与长江的一段。 4.D【解析】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是唐朝唐太宗。 5.A【解析】首先排除B和D,然后结合题干“渔商”“转输”“为利”推断出与经济有关。 6.A【解析】“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 7.D【解析】任用姚崇为相,是唐玄宗。 8.A【解析】唐太宗时期,在政治上,任贤纳谏很出名。 9.D【解析】武则天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10.增设殿试和武举考试。 11.D【解析】地动仪是东汉科学家张衡的传世杰作,罗盘针出现在宋代。改造制成了曲辕犁,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这是盛唐农业的贡献。 12.C【解析】筒车,这是唐朝创制的新式灌溉工具。 13.D【解析】“开元”,唐玄宗的年号。 14.D【解析】注意“不包括”。 15.D【解析】“坊”是唐代的居民区,“市”才是商业区。 16.D【解析】解答时要注意仔细阅读材料提出有效信息点:青年李进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武举考试开始于武则天统治时期。 17.A【解析】隋炀帝设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这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 18.B【解析】A中应该“开创于隋朝”,C应该“有公平公正性”,D中应该“不看重门第,利于选拔人才”。 19.B【解析】科举制逐渐完善于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 20.D【解析】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 21.B【解析】8世纪初,金城公主又嫁到吐蕃,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22.D【解析】唐朝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①国家安定统一,社会的安定,政治的清明。②经济文化的繁荣。隋唐的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声望,吸引了各国使节、商人和学者来隋唐进行访问和学习交流。③对外开放的政策。④海陆交通的发达。当时对外交通的道路主要有两条: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可达朝鲜;西经敦煌,越葱岭,东到印度、伊朗、阿拉伯各国,向西的一条与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有一定的相类。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达朝鲜和日本;从广州出发,可达马来半岛、印度、波斯湾,这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23.A【解析】柳公权“笔谏”唐穆宗:穆宗帝问他怎样用笔最佳,他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句名言被后世传为“笔谏”佳话。 24.A【解析】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5.C【解析】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朝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26.D【解析】对于此逆向思维题,可从选项入手,结合课本知识,分析正误。D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等时期的历史特点。 27.(1)丝绸之路。(2)对外开放。《大唐西域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