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速查式复习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 江苏滨海三中 陆可爱 ■ 专题知识整合复习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国古代人民所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和文明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正确的古今意识。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 ■ 中考命题规律总结 对于本单元的考查,重点是北京人、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炎帝与黄帝。难点是农耕文化的特征、“禅让”。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考查最重要的最基础的知识点,分值不大,但考差率高。且复习备考时要特别关注本考点与乡土历史联系密切的部分,中考出题的可能性非常大。 一、考点梳理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考点1 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考点2 了解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考点3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考点4 记住夏朝的时间、建立者
二、中考典题高频考点──知道怎样考 【典题1】(2011·南京雨花台中学)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解析】元谋人在我国原始人类文化中的地位,该考点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先排除C,因为半坡人已到氏族社会时期,然后三选一。抓住“最早人类”,排除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答案】B 【名师归纳】从学科角度来看,此题非常重要。因为历史学科是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而元谋人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了人类社会。 【典题2】(2010·江苏连云港)较早种植水稻并居住于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解析】河姆渡居民是长江流域的代表,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介绍一个记忆方法:水稻──水──河姆渡(含“水”旁)。 【答案】D 【名师归纳】半坡与河姆渡原始文明有共性,也有其各自的特性。共性是:①两者都处于大致相同的发展阶段,属母系氏族阶段;②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形态,兼有饲养、渔猎、采集等经济活动;③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④都会使用和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相异之处是:①地理环境不同;②建筑房屋的特点不同;③农作物不同;④陶器制作的风格不同。因此,我们常认为半坡原始文明反映了北方地区农耕文明的特点,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文化的代表;河姆渡文明反映了南方湿润地区农耕文明的特点,是长江流域母系氏族文化的代表。 ![]() A.河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陕西省 【解析】考察黄帝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以及黄帝陵的位置,该考点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而黄帝陵在陕西。 【答案】D 【名师归纳】为什么把黄帝称作为“人文始祖”:①他战胜蚩尤,促进了各族的相互融合,为华夏族奠定了基础。②中华文明中的很多创造发明都归结于他的功劳,如衣车宫井,为华夏族奠定了物质基础。③中华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象征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黄帝又成了中华精神文明的象征。④他的品德、才能、功绩为后人所称颂、崇敬,在中华民族有崇高威望,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人文始祖”。 【典题4】(2011·盐城市第一中学)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 A.秦始皇 B.齐桓公 C.启 D.禹 【解析】夏王朝的建立者,该考点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是构成波澜壮阔的历史的基本要素,要牢固记忆住这些固定要素。大禹因治水而“禅让”成部落联盟首领之后,大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公元前2070年“禹”建国作为中国最早国家的开始,作为我国历史跨入文明时代的开始。 【答案】D 【名师归纳】禹以前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财产公有的大同社会;禹以后是财产私有的阶级社会。禹废“禅让”制度,他是大同时代最后的大酋长。从原始公社公有制的瓦解,到世袭制的确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考点综合与新题型 【典例4】(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 相传,尧很节俭。他住在茅屋里,吃糙米饭,喝野菜汤,身上穿着麻布袄。舜品德也好,能以身作则。他在历山耕田,历山的人不再争田界,互相很谦让。人们都愿靠近舜居住。舜在一个地方住上三年,那里就成了村落。他博得百姓普遍赞扬。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舜时候,水患严重。舜命禹去治水。他一心治水,前后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洪水终于止住,百姓过上了安宁的生活。禹在人民心中树立了威信。舜年老后,以同样的方式传位于禹。 结合材料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这样一种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是什么制度? 【解析】“舜品德也好,能以身作则”,说明舜有美德;“他在历山耕田,历山的人不再争田界,互相很谦让”,说明他有能力;“洪水终于止住,百姓过上了安宁的生活”,说明大禹治水,为民谋福;“禹在人民心中树立了威信”,说明群众有口碑。 【答案】(1)德才兼备,为民服务、威信高的人(2)禅让制。 第1讲训练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夯基固本 自主检测,厚积薄发 【考点一】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1.(2011·无锡怀仁中学)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 A.埃及 B.印度 C.巴比伦 D.中国 2.(2011·苏州文昌实验中学)根据片段联想:①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②能够直立行走,但还保留着猿的体质特征③使用天然火④过着群居生活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3.(2011·海门市东洲中学)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你认为这群远古人应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4.(2011·泗洪县第二中学)据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大约有180万年。如果这一结论确凿的话,可以把中国已知最早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 ) A.10万年 B.20万年 C.100万年 D.110万年 5.(2011·东海县房山中学)某外国朋友想考察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 A.云南元谋 B.浙江河姆渡 C.北京周口店 D.湖南道县 【考点二】了解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6.(2011·江都中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8.(2011·仪征市第二中学)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9.(2011·邗江中学)下列最能够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 A.粟的种植 B.水稻的种植 C.玉米的种植 D.小麦的种植 10.(2011·镇江一中)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 A.生活在长江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C.种植粮食作物粟 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 11.(2011·溧阳中学)下图中的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该原始居民应是( ) ![]() ![]() ![]() ![]() 磨制石锄骨制箭头纺轮刻有符号的陶片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12.(2011·天一中学)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最能体现该地区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应该是( ) 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人工取火 D.住干栏式房子 【考点三】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13.(2010·江苏南京)相传,造出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人文初祖”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4.(2011·无锡市第一中学)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A.牧野 B.涿鹿 C.长平 D.城濮 15.(2011·辅仁中学)中国台湾某旅游团要去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 ) A.大禹陵 B.黄帝陵 C.秦始皇 D.孙中山陵 ![]() A.尧 B.舜 C.炎帝 D.黄帝 17.(2011·华罗庚中学)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右图反映的是( ) A.大禹治水 B.精卫填海 C.后羿射日 D.夸父逐日 18.(2011·徐州一中)传说4000多年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一位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为了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一毒”。他是( ) ![]()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大禹 【考点四】记住夏朝的时间、建立者 19.(2011·启东中学)我国古代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是( ) A.禹准备让位给伯益 B.尧传位给舜 C.启打败有扈氏 D.禹传启,家天下 20.(2011·盐城中学)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它建立于( ) A.约公元前21世纪 B.约公元前16世纪 C.公元前14世纪 D.公元前11世纪 21.(2011·滨海县第一中学)下列古代制度中,在夏商时已不存在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奴隶制 D.推举制 二、综合提升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22.(2011·扬州中学)下列对中华文明来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华文明来源于黄河流域 B.中华文明来源于长江流域 C.中华文明来源于珠江流域 D.中华文明是多来源发展,互相渗透,融聚一体 23.(2011·栟茶中学)下列与农业出现有关系的是( ) ①早期居民开始修建房屋 ②早期居民开始制作陶器 ③早期居民开始使用天然火 ④早期居民开始使用打制石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2011·金陵中学)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形象。在河南濮阳距今6000多年前的墓葬中,出土了贝壳堆塑的龙,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早期的龙形象。龙是多种动物形象的复合体,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龟,项似蛇,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想一想。龙的形象暗示了什么?( ) A.龙是多种动物进化的结果 B.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进而构成华夏族主体的历程 C.远古时代人们有着丰富的想象能力 D.不同部落有着共同的审美观 25.(2011·洋思中学)“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先生的这首诗歌歌颂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蚩尤 26.(2011·南京东庐中学)我国早期人类没有使用过下列哪些工具( ) A.石器 B.木器 C.铁器 D.骨器 E.陶器 27.(2011·苏州实验中学)假如时空倒流,你回到170万年前的中华大地,你最有可能见到的情景是( ) A.北京人正在把捕获的野兽放在火上烘烤 B.元谋人正在采集食物 C.河姆渡人正在种植水稻 D.黄帝大战蚩尤 28、(2011·无锡市河埒中学)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三、拓展探究举一反三,一显身手 ![]() (2011·东台市时堰中学)右图是在陕西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名字叫作“鱼纹彩陶盆”,请你根据这个彩陶盆反映的历史信息,推断出当时人是怎样生活的?(至少找出2条信息) 30.(2011·泗洪县第二中学)材料分析题。 传说黄帝是北斗神,有一天,黄帝的母亲附宝去往郊外,一个巨大的闪电在北斗星的周围耀眼地闪烁,使附宝得到感应,于是生了黄帝,所以黄帝非常聪明,成长后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他有很多发明创造,如制造宫室、舟车、兵器、衣裳、发明养蚕、文字、音律、医药、算术等。由此结束蛮荒浑浊,开创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 这个传说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为科学? 第一讲训练 答案 1.D【解析】此题出现在中国古代史部分,如果考生不知道正确答案,可用常识推测法。其一,此题出现在以中国古代史为主体的考题中,一般就应该选择中国。其二,国土越大,发现远古人类遗址的可能性就越多,在埃及、印度和中国三国中,中国面积最大。其次,可用排除法。首先排除C,因为目前世界上不存在巴比伦这个国家,然后再三选一。 2.B【解析】④是所有早期人类共同的社会组织情况,无区分度,首先排除。从①②③任何一项入手,此题转化为单一知识点考察,都可找到答案。 3.C【解析】从时间──距今约三万年,从体形──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从生产──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从生活──已会人工取火,不难判断出。 4.A【解析】180万-170万=10万。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170万年。 5.A【解析】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 6.D【解析】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是最早种植粟的居民。 7.D【解析】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度聚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 8.A【解析】半坡原始文明与河姆渡原始文明均属农耕文明阶段。 9.B【解析】农耕文明阶段,河姆渡的水稻种植最典型,半坡的粟种植最典型。 10.A【解析】半坡──坡──黄土高坡──黄河流域。 11.B【解析】半坡人的生产: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磨制石锄)、骨制箭头(采集渔猎)、能够纺织(纺轮)、制作彩陶(刻有符号的陶片) 12.A【解析】农耕文明起源于母系氏族繁荣期,是指以农耕生产为主的一切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农耕技术、石器、陶器生产,定居方式、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等方面内容)。半坡原始文明与河姆渡原始文明均属农耕文明阶段。农耕文化成就最主要体现在种植农作物上:黄河流域──北方──种植粟──半坡人;种植水稻──南方──长江流域──河姆渡人。 13.A【解析】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14.B【解析】成语“逐鹿中原”的由来。 15.B【解析】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而黄帝陵在陕西。 16.D【解析】嫘祖是黄帝的妻子,她发明了养蚕缫丝。 17.A【解析】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18.A【解析】炎帝,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号称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19.D【解析】大禹死后,儿子启继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0.A【解析】约公元前2070年,相当于约公元前21世纪。 21.A【解析】禅让制发生在尧舜禹之间,传说中的原始部落联盟首领的推选的一种民主制度。 22.D【解析】“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叙述了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勾画了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中华文明遍布各地,呈现了多元发展、互相渗透、融聚一体的特点。 23.D【解析】大约在一万年前,古代世界才开始发生了农耕和畜牧。早期居民开始使用天然火,则早在20万年前。 24.B【解析】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自称“炎黄子孙”。“龙”是华夏族的图腾。 25.A【解析】黄帝,号称轩辕氏,发明舟车(指南车),平定蚩尤。 26.C【解析】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铁器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27.B【解析】抓住“170万年前”这个关键时间即可。 28.D【解析】在原始居民生活的年代,还没有文字,所以只能靠考古发掘来了解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神话传说、史书记载、学者推断只能对考古发掘的情况提供旁证,属于第二手材料。 29.①制陶用来盛放粮食和水,说明出现了原始农业、手工业,人们开始定居生活;②陶器上有鱼纹,说明打鱼在当时还是人们重要的生产活动;③鱼是人们当时的食物之一;④这个陶器烧制比较精细,说明陶器烧制的水平比较高。 30.(1)可信: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出现文字,编出乐谱等等,这是可信的。(2)不可信:黄帝出生的情况不真实,明显带有神话色彩,夸大黄帝的神奇;所有发明是黄帝的个人发明,也带有神话的色彩了。因为上其中的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3)历史上的这些记载,反映的应该是黄帝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但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所以人们也就把这些发明都归功于黄帝及其部属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