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政治 > 综合辅导 >

中考政治命题改革方向

http://www.newdu.com 2018-12-11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中考政治命题改革方向
    甘肃省民乐县洪水中学 张建新 邮编:734500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在《纲要》中有明确的表述:“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考试改革是评价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考试内容改革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改变以前只重视学生学业成绩,忽视学生非学业素质发展的状况,全面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进步与成就。遵循新课程评价改革的基本理念,结合初中政治学科的特点,具体来说,中考政治命题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这是中考命题改革的重点。为防止中考成为一种纯应试技巧的考评,命题应力图克服录取新生中的高分低能、死记硬背和不会学习的问题,使考生的分数较真实地反映他们的能力水平。考察学生是否将政治学科培养的各个素质“内化整合”形成自己的综合素质。命题过程中要创设新情景,防止学生解题时只用一些记忆等低能水平来代替命题者所设计的分析、综合、评价等高能级水平的考查。
    例一、2003年度《时事》杂志第六期上发表了题为“牢记‘两个务必’”的文章,介绍了党的十六大结束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几位同志来到河北平山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特别是关于“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重要论述,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
    为此,某中学初三(1)班决定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1)请你为这次班会拟定一个主题。
    (2)你认为应如何围绕主题,开好这次班会?(要求:有具体的活动准备和活动步骤)
    (3)请围绕班会主题写一份发言提纲。
    此题以“两个务必”为题设背景,突破了书本上原有的发扬艰苦奋斗的理论。要求学生为主题班会设计主题、拟定开好主题班会的具体准备和活动步骤、写发言提纲,进行分析和综合,探索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测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考察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建立政治概念和形成政治规律的过程,以考查学生的思维和思维能力
    考试不仅要关注学生所得出的答案,更要关注得出答案的过程。学生获得答案的推理过程、思考问题、理论的运用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过程,也应纳入到考试的视野之内。新课程考试改革要求,考试题目的设计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充分表现出收集资料、推理、判断并作出结论的过程。
    例2、进入新世纪,全国上下都在议论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西部大开发。这是我国21世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伟大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我国面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决策。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部大开发是针对我国什么样的国情提出来的?
    (2)制定下列战略和国策的国情依据是什么?
    A、西部大开发:
    B、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C、科教兴国战略:
    D、依法治国方略:
    E、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F、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
    G、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本题考查西部大开发的有关问题,渗透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果因分析法,此题源于课本,考查学生平时学习是否关注研究问题的方法,知道政治不仅指政治理论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增强探究性与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学习,一般指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的社会中选择一些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使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发展,特别是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学习的评价都是开放性的,不仅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且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不只是一个固定的形式、标准,而是多个不同的形式、标准。评价的开放性是评价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
    例3、材料一:我国陆地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近40%;土地荒漠化占国土总面积的27.9%;全国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西部地区草地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9.5%。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80亿。
    材料二:近年来,兰州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兰州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有绿化、煤气、供热、阳光、型煤5个工程组成的“蓝天计划” 进展顺利,已初见成效。
    (1)材料一表明了什么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根据你的认识,请你列举环境问题影响经济与生活的实例。(至少三例)
    (3)请你为本地环境污染的整治设计一幅“蓝天计划”。(写一篇建议书)
    试题是探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的问题,问题的提出就具有挑战性,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所要探究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问题的最终答案也不是固定的,每个学生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命题增强探究性与开放性,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发展。
    四、命题要体现时代性,引导学生关心国内重大时事热点问题
    考试内容要随时代而有所更新,为此命题要体现时代性,将国内重大时事热点问题纳入政治考试,无疑会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例4、目前,在中学生中,出现了一种“上网热”。有的学生认为上网给自己带来了积极影响:可以避免胆怯心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可以自由发言;与同龄人自由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提高了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
    (1)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认识。
    (2)国家和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试题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国内重大时事,意在引导学生关注重大时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个性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不再是过去那种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评价标准到评价内容全部一刀切的僵硬局面,转而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这就是评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点。这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同样适用于考试改革。为此,考试命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例如:探索同一考试内容的多样化呈现方式或多样化考试方式,给与学生选择的空间,让他们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发展成果呈现出来。
    例5、某中学为了加强对同学们的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准备办一次名为“百年悲怆,百年抗争,百年奋斗,百年复兴”(1840—1949)(1949—本世纪中叶)的历史图片展。
    (1)假如请你布置此次展览,你将分哪几部分布展?请分部分说明你将展示哪些代表性的图片。
    (2)请你为此次展览写一个前言或结束语。
    学生解答此题可以自由想象、自由发挥,在变通的、发散的思考中求得创新和突破。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六、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提出“从生活走向政治,从政治走向社会”,就是说政治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生活实际,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只有这样政治课程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政治现象及其规律,在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还能培养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政治是有用的,体会到政治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为此,政治命题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
    例6、材料一: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强调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材料二:甘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生息、繁衍和劳动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古代的甘肃人民创造的灿烂的文化成就,是甘肃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日报》报道,由兰州市文化局和兰州日报社共同举办的“文化兰州论坛”于2003年5月6日在省城兰州举行。本次论坛给社会各界搭起了为建设“文化兰州”而建言献策的平台。与会者指出:构建“文化兰州”,首要把全市人民凝聚在先进文化的旗帜下;构建“文化兰州”,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第一位;构建“文化兰州”要用创新的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1)发展先进文化的含义是什么?
    (2)请你列举两至三个能代表甘肃古代社会文化发展成就的事例。
    (3)为落实十六大精神,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营造美好的文化环境,你所在的学校计划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A、制定校园文化现状的调查表。
    B、就如何营造美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
    C、谈谈你将以什么样的实际行动参加校园文化建设。
    (4)说一说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5)请你结合材料二和本地实际,以《我为建设文化献一言》为题,给你所在地政府(市、县、乡)写一份建议书(不超过250字),简要阐述你对本地开展文化建设的主张。
    试题通过探索政治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政治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生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中考命题改革要强化新课程意识的精神,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命题要少考察记忆性的内容,多考一些与生活实际问题相关联的、需要创新思维的内容,以反映学生真正的理解状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