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与社会 > 综合辅导 >

试题样例简析

http://www.newdu.com 2018-12-11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试题样例简析
    吉林省东丰县教师进修学校 谷淑荣
    
    一、单项选择题
    历史与社会课程需要学生综合地分析、比较和判断,进行选择和解决许多社会现象、生活问题,其综合性强,内容跨度大,知识关联紧密。而选择题的选项具有相似性和迷惑性,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在审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如一些关键性的限定词语、一些图片的主要特征等,在选择的过程中注意从本质上去把握、区分备选项。一看备选项本身是否正确,二看备选项是否符合题意,从而排除干扰项,找出唯一正确的答案。解答单项选择题,要注意思考性、干扰性和答案的唯一性,选项应有意义,无歧义、无重叠、无暗示,因而是测评学生历史与社会学习水平的重要题型之一。
    例1 (吉林省2005年中考试题2)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可以确定世界上任何地点的地理位置。某地点的经度是西经30°,纬度是南纬30°,它位于(     )
    A.东半球、北半球               B.东半球、南半球    
    C.西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解析:课标要求为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属于运用层次。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空间概念即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理解与运用。了解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经线和纬线及其度数,能够在地球仪上找出这个地点。通过对抽象的经度、纬度的考查,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研究方法的兴趣,又突出了重点。正确答案是D。
    例2 暑假期间,小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地旅游,在那里他们喝到了新鲜的牛奶和奶茶,还参加了一种叫做“那达慕”的盛会,请问,小丽最有可能去的地方是(     )
    A.太湖流域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天山牧场
    解析:课标要求为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属于运用层次。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标准第一主题中内容的掌握程度。题干提供了“新鲜的牛奶和奶茶”、“那达慕”等信息,让学生对几个选项进行逐次筛选,从中可评价学生通过一个地方的生产活动和文化活动来分析其自然环境特征,推测其可能分布的地区以及把区域的人文现象与自然条件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也考查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正确答案是C。
    例3 (吉林省2005年中考试题4)假如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4世纪的欧洲,考察手工工场的出现,应选择去(     )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解析:课标要求为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属于理解层次。此题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意境,让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把时间和空间、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直接考查历史知识。此题从语言叙述上体现着亲切的人文关怀,让学生轻松入题,从而达到考查的目的。正确答案是A。
    例4 (吉林省2005年中考试题10)下图是第29届北京奥运会会徽,它的正式名称是(     )
    
 
 

       A.中国印·飞扬的北京           B.中国印·飞奔的人
    C.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D.中国印·舞动的文
    解析:课标要求为结合历史与现实中的实例,表达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感受,领会保持、珍重民族文化传统的意义,属于运用、体验层次。此题的特点是以图片形式与现实联系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国家、社会的大事。通过图片从视觉角度引发学生思考,也能直观形象的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在答题的过程中起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正确答案是C。
    例5(吉林省2006年中考试题1 )下列地形中,主体部分在我们吉林省境内的是                                                              (     )
    A.大兴安岭                   B.长白山脉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
    解析:课标要求为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属于识记层次。此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家乡自然环境、地域特色, “一个吉林”、“一个长白山” 既贴近学生,有突出了对家乡知识方面的考查。正确答案是B。
    例6(吉林省2006年中考试题4)唐朝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繁盛时期,与唐朝同时处于文化繁盛时期的国家是(     )
    A.古代希腊                     B.阿拉伯帝国     
    C.古代罗马                     D.查理曼帝国
    解析:课标要求为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属于识记层次。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和中外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不仅知道唐朝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繁盛时期,也应了解与唐朝同时的阿拉伯帝国文化也处于繁盛时期。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应注重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横向、纵向的比较。正确答案是B。
    二、归纳列举题
    组合列举题重在考查学生如一些大的历史发展脉络、一些框架性的知识结构、一些相似的重要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归纳、列举、综合等能力。此类型试题具有知识跨度大,涉及领域广,综合归纳性强,命题范围广等特点,所以要求学生在掌握具体史实的基础上,注意对历史宏观知识框架的把握。列举题的类型包括横向列举、纵向列举、综合列举等。因此,应注意对历史与社会内在纵横联系的梳理和总结。在解答时要审清题意,根据限定的条件,列举出有关内容,表达要简单扼要。
    例1 (吉林省2005年中考试题12)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列出相对应的一位代表人物。
    (1)文艺复兴运动──      
    (2)法国启蒙运动──  
    (3)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1)达·芬奇(或莎士比亚等)(2)卢梭(或伏尔泰等)(3)哥伦布(或迪亚士等)
    解析:课标要求为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属于理解层次。此题考查的是对历史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体现了考试注重基础性、综合性的特点。而且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选择性。
    例2 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列出相对应的事件名称。
    (1)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3)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4)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从此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答案:(1)洋务运动  (2)辛亥革命   (3)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4)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5)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解析:课标要求为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新中国成长的道路和经历的曲折,属于识记层次。此类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综合能力以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现象结论性或本质性的评价。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应注重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根据史实理解相应的评价与结论。
    例3 (吉林省2005年中考试题13)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列出相对应的环境问题。
    (1)美国拉夫运河事件──           
    (2)中国北方沙尘暴现象──
    (3)德国黑森林被毁事件──         
    (4)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发现──
    答案:(1)城市垃圾污染(2)生态环境破坏(或植被破坏等)(3)酸雨蔓延(或二氧化碳过度排放等)(4)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或含氟电器的使用增多)
    解析:课标要求为了解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知道问题的解决需要自身努力以及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属于识记层次。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当前各国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认识。环境问题既是中国问题,也是世界问题,更是关乎人类命运的大问题。如何协调好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应负的责任。
    例4(吉林省2006年中考试题11)根据下列信息列出相对应的海峡或运河名称。
    (1)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2)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3)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峡──   
    (4)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运河──
    答案:(1)苏伊士运河(2)直布罗陀海峡(3)马六甲海峡(4)巴拿马运河
    解析:课标要求为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属于识记层次。此题旨在对大洲大洋界线的考查,使学生通过读图掌握世界海陆分布、大洲、大洋分界的标志以及了解海峡、运河对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所以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注重把握该类知识。
    例5(吉林省2006年中考试题13)根据下列信息列出相对应的人物。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2)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3)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4)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答案:(1)马克思(或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孙中山(4)邓小平
    解析:课标要求为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属于识记层次。此题特点是对同类知识进行组合。考查的内容是对历史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设计体现了中外结合的综合性特点。主要考查学生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区分历史人物的能力。
    例6 (吉林省2006年中考试题14)根据下列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我国环境的主要问题──
    答案:(1)人口数量大(或人口多素质低)(2)总量大、人均少(3)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或环保问题)
    解析:课标要求为列举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和进行交往的事例,从多样和快捷的现代传播方式中,领会社会信息化的意义,属于识记层次。此类题旨在考查学生了解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状况及其问题,树立忧患意识。设计意图,只有了解当今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形势,懂得三者协调发展的道理,才能主动关注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材料分析题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开放性较强的课程,为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材料分析题灵活、开放、覆盖面广等特点尤其符合本课程考试的要求,因此成为考试与考查的重要题型。材料分析题多是通过一些生动活泼的情境设置,以文字或图表(各种地图、图片、漫画、图示等)的形式呈现出来;在问题设计上注意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切入,同时还根据具体材料的特点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知识迁移等能力。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应把材料反映的信息与所学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并且在语言表述上要求精炼、准确,同时要有是非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例1 (吉林省2005年中考试题16)读下图,回答问题。
    
    (1)黑河—腾冲一线是什么分界线? 
    (2)“秦岭—淮河分南北”。1月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北回归线(E)穿过我国最东部的哪一个省份?历史上把它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的民族英雄是谁?
    答案:(1)人口分布界线。(2)0℃等温线。(3)台湾省。 郑成功。
    解析:课标要求为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属于运用层次。此题利用地图这一形象、直观的手段综合的考查了相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历史知识。同时体现了历史与地理知识的综合,也体现了各年级、各册书之间的有机联系与融合,目的是考查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多个侧面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2 (吉林省2005年中考试题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在古代,我国开通了一条从长安向西,通往中亚、西亚、直达欧洲的交通大道,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在今天,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洲际铁路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西部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域文化,为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互补,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1)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做出贡献的是谁?当代“新丝绸之路”指什么? 
    (2)请概括说明古今丝绸之路都起到了什么作用?如果沿丝绸之路观光旅游,你认为是最值得去的名胜古迹是哪一处? 
    (3)请写出在“西部大开发”中一项发挥西部资源优势、实现资源调配工程的名称。
    答案:(1)张骞。亚欧大陆桥。(2)古今丝绸之路都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或都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或都有利于东西方友好往来与贸易发展)秦始皇陵兵马俑。(或敦煌莫高窟等)。(3)西气东输。(或西电东送) 
    解析:课标要求为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交通手段的进步,使区域间联系日益密切,属于识记、理解层次。历史与社会学科是一个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环境、科技、文化等知识的综合学科。此题从多层面、多角度选材,体现了这一综合学科的特点。问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层次、梯度和可读性,考查学生能否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此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开放性,能比较全面的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水平。答案不唯一,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例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在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1)材料中“香港回归祖国”是邓小平提出的什么构想?这一构想最初是为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2)回顾中国近代史,写出香港开始被英国割占所签订的条约名称。
    (3)简要谈谈阅读材料后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1)“一国两制”;台湾问题。(2)《南京条约》(3)香港成功的回归,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百年的耻辱得以雪耻,使我们更加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贡献。(表述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课标要求为列举实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属于理解、体验层次。此题旨在让学生理解香港为什么能够回归,是怎样回归的。同时,使考试的过程变成了一次情感体验和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例4 (吉林省2006年中考试题15)读“中国的疆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长春位于北京的什么方向?
    (2)请写出得知长春到北京实地距离的方法。(图 见考试题)
    (3)西安是哪个省的行政中心?请写出历史上曾在此定都的一个朝代名称。
    答案:(1)东北(方向)
    (2)先用直尺量出两地图上距离,再用比例尺公式进行计算即得。(意思相近也可给分)(3)陕西省(或陕)西汉(或隋朝、唐朝等)
    解析:课标要求为知道地球仪和地图的主要特点和功能,属于识记层次。此题利用了一个简单的“中国的疆域”示意图,既考查了七年级的方位、比例尺、行政区划内容,又考查了八年级的朝代知识,体现了七、八年级的综合、史地知识的综合。特别是第(2)问,不是简单地直接要学生回答长春到北京实地距离的数据结果,而是要求回答“得知方法”考生需要将方法正确的计算过程(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用语言明晰而简洁地叙述出来,充分反映了命题的新颖与灵活,体现了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5 (吉林省2006年中考试题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结束了,而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多极化在不断发展。新的多极化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前,一个超级大国,多个世界强国并存的“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下去。而且中国对世界格局将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1)材料中的“旧的世界格局”指的是什么?
    (2) “一超多强” 中的“强”除中国外,还有一些国家或组织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3)请写出一条理由,说明中国为什么能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答案:①两极格局(或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美苏争霸;北约华约对抗;“冷战”)
    ②欧盟、俄罗斯、日本(写出其中任意两个即可)
    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或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等)(答出上述含义之一即可,其他表述符合题意也可给分)
    解析:课标要求为描述二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属于识记层次。此题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旨在让学生了解国际形势、关注社会,增强国际意识。尤其是关注中国在世界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试题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迁移性、开放性与时政性。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激发。
    四、综合探究题
    历史与社会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分析、综合、比较、探究的能力,能够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说明、综合探究等。根据新课程的特点设计了综合探究题题型。主要用于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综合、概括、评价及表述能力,同时又重视了综合探究过程和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此题注重知识的综合性、纵横联系和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注重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此题的呈现方式主要是文字叙述,也可以拓展为撰写解说词、史实报道、看图配文、人物小传、小论文等形式。在解答此类型题应观点正确、鲜明,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语言表述要简洁、流畅。
    例1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请你描述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河流等)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至少一项)。家乡人民在发展社会生产中,有没有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有,请你举出一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案:略。
    解析:课标要求为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属于运用层次。此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可以多方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如能否理论联系实际、关注自己身边的事物,并对周围的事物做出解释和说明,以及建立起事物之间的联系。此外透过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和态度。
    例2(吉林省2005年中考试题19)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一方面英勇反抗外国侵略,一方面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请写出到五四运动前进行探索的三个历史事件及其相对应的一位代表人物。从他们的探索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事件:洋务运动──李鸿章(或左宗棠等) 戊戌变法──康有为(或梁启超等)
    辛亥革命──孙中山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或李大钊等)
    (答出以上三个探索事件及其相对应的一位代表人物即可给分)
    启示:中国人民勇于探索;具有忧患意识;具有进取精神具有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找到救中国的出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答出以上含义之一即可给1分,其他表述符合题意也可给分)
    解析:课标要求为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属于理解层次。 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历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感受这些仁人志士所体现出来的历史责任感、爱国精神、探索精神,此题具有跨度大、综合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3(吉林省2005年中考试题20)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作为当代中学生,应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与变化。请以“我与时代”为主题展开探究,并将探究成果用小论文形式呈现出来。要求:(1)体现当今国际形势的特点及表现。(2)运用下列关键词:多极化、欧洲联盟或中国、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或跨国公司、恐怖主义等。(3)主题突出、语意连贯,字数不少于100字。
    解析:课标要求为了解当今的全球化趋势,形成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的意识,属于识记、运用层次。此题是一道拓展延伸的探究题,在呈现方式上体现出综合性、分析探究性的特点。命题形式也是一种新尝试,通过对当今国际形势特点及表现进行探究,然后将探究成果用小论文形式呈现出来,答案也较开放,可以自由发挥,充分展示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关注社会,增强国际意识,同时培养文学素养、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以杜绝以往初三教师和学生划书、抄书、机械再现的现象。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能力储备有限、通过关键词的提示,能使学生有效避免因无从下手浪费答题时间。
    例4(吉林省2006年中考试题19)今年全国各地举办了许多“重走长征路”纪念活动,某校也准备组织学生参加。(1)今年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重走长征路”纪念活动?(2)如果你参加这次活动,请写出准备做重点考察的三处地点。并就其中一处,谈谈你的理由。(3)通过这一活动,你希望能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答案:(1)因为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2)地点:瑞金、遵义、金沙江、泸定桥、大渡河、吴起镇、会宁等(答出其中任意3个即可给3分,其他表述符合题意也可给分)
    理由提示 ①瑞金:1934年中央红军转移,开始长征;②贵州遵义: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成为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宁:1936年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等。(选取其中一例即可给2分,其他表述符合题意也可给分)
    (3)长征精神:(或艰苦奋斗;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团结协作;坚定信念等精神)
    继承发扬: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家乡,振兴祖国做好准备(或勇于克服困难;树立远大理想;持之以恒等)(其他表述符合题意也可给分)
    解析:课标要求为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属于识记层次。此题以红军长征“70周年纪念”为契机,通过“重走长征路”这一具体情境的营造,将以成为历史的长征与学生贴近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而且设计新颖,富有创意,体现时代主题。同时又使考试过程变成了一次情感体验和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过程,本题的特点是开放性强,在问题的设计和答案要求上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