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和聚落》2011年中考题精选与解析 辽宁省桓仁实验学校 朱恒军 (2011·烟台) ![]() 1.右图是该地一种典型的民居,可以看出该民居特别注重( ) ①防寒保暖性 ②通风散热性 ③防潮防湿性 ④防沙防风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11·潍坊) 2.西亚居民的人种和信仰的宗教分别是( ) A.黄种人、基督教 B.白种人、伊斯兰教 C.黑种人、犹太教 D.混血种人、佛教 (2011·泰安) 3.右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4.某乡人口5万人,2010年人口出生率为1.2%,死亡率为0.6%。则该乡这一年自然增长的人口为( ) A.900人 B.1500人 C.300人 D.1600人 (2011·济宁) 5.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大的国家比人口数量小的人口密度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人口数量也大 C.欧洲人口密度大,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大 D.非洲人口增长快,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大 (2011·济南) 6.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有( ) ①亚马孙河流域 ②尼罗河流域 ③长江流域 ④恒河流域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1·滨州) ![]() 7.该地区是阿拉伯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其人种主要是( ) A.黑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白色人种 D.混血人种 8.电视新闻中常见本地区的国家领导人,他们往往身着白色长袍,头上围着头巾。这种传统服饰的作用主要是( ) A.防寒保暖 B.遮风挡雨 C.遮阳挡风 D.抵挡风雪 (2011·兰州) 9.小雪想去英国留学,她首先应该过好的语言关是( ) A.英语 B.阿拉伯语 C.法语 D.西班牙语 (2011·抚州临川) 材料1:伊斯兰国家是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不一定是阿拉伯国家,也包括伊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马来西亚这样的其他民族国家。 材料2:阿拉伯国家是以阿拉伯族为主体的国家的总称,包括沙特、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大部分是伊斯兰教国家,但也有不是的,比如黎巴嫩是以基督教为主,但黎巴嫩人是阿拉伯人。 材料3:关于中东问题的历史沿革,不妨以“一、二、三、四”概而言之,那就是: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战争。根据以上材料回答第10题。 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中东地区只有一个民族 B.中东居民信奉同一个宗教——伊斯兰教 C.黎巴嫩人是阿拉伯人,信基督教 D.伊朗人(波斯人)信波斯教 (2011·抚州) 11.世界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多位于( ) A.赤道附近的雨林地区 B.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C.高纬度的两极地区 D.离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 12.下列对传统民居的叙述中,符合傣家竹楼的是( ) A.院落开阔,坐北朝南,墙体厚,窗户较小,以利于御寒 B.院落较小,墙体薄,窗户较大,屋顶坡度大 C.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好、均匀、富含钙质等的特点 D.竹木结构,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堆放杂物 (2011·徐州) 能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某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是学习地理的基本能力之一。请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图2),完成13~15题。 ![]() 13.世界人口稠密地区的分布,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上的共同特点是,都位于( ) A.中、高纬度的近海地区 B.中、高纬度的内陆地区 C.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区 D.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 14.世 ![]() ![]() ![]() A.甲 B.乙 C.丙 ![]() 15.图3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 (2011·株洲) 16.根据下表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M国 ②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N国 ③M国属于发达国家 ④N国属于发达国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11·邵阳) 17.传统的聚落建筑风格不可避免地打上各地自然环境的烙印。关于下列地区的居民的说法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 A.黄土高原——窑洞 B.北京——四合院 C.北极地区——冰屋 D.西亚——高架屋 (2011·怀化) 18.2001年初,某省的总人口为6562万人,这一年人口出生率为1.15%,死亡率为0.68%,请你计算2001年度该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0 B.0.56% C.0.47% D.0.34% 19.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 ![]() A.英语和阿拉伯语 B. 汉语和西班牙语 C. 汉语和英语 D.俄语和英语 ![]() (2011·武汉) 20.右图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a B.b C.c D.d (2011·鸡西) 21.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 A.非洲 B.亚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22.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 ) A.东南亚的高脚屋 B.因纽特人的冰屋 C.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D.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 (2011·哈尔滨) ![]() 23.右图所示建筑,属于哪种宗教的代表性建筑(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犹太教 24.下列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组合不正确的是( ) A.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 B.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C.东南亚地区——高架屋 D.中国南方——平顶房屋 25.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A.汉语 B.法语 C.英语 D.俄语 (2011·济源) 26.世界人口的增长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分析下表,关于X国和Y国的正确说法是( )
A.X国可能在北美 B.Y国可能在欧洲西部 C.X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Y国 D.Y国人口分布稀疏 (2011·东莞) 读表1,完成27~28题。 表1:金砖五国资料
27.以上四个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A.俄罗斯 B.巴西 C.南非 D.印度 28.2010年除南非外其余四国经济增速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则当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可能是( ) A.9.6% B.8.2% C. 4.8% D.4.4% 29.《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到图示地区取经,因为该地区是哪个宗教的发祥地( )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 佛教 D.犹太教 (2011·漳州) 30.阿拉伯国家大多数居民信仰(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2011·泉州) 31.拉丁美洲居民主要使用下列何种语言( ) A.英语 B.汉语 C.阿拉伯语 D.葡萄牙语 家住泉州的小明同学利用暑期游历了欧洲西部的多个国家(与北京时间相差约7~8小时),据其见闻完成第32~34小题。 ![]() 32.小明见到的当地主要人种是( ) A.黄种人 B.混血种人 C.黑种人 D.白种人 33.当地人多数有到教堂(如图3)做礼拜的习惯,他们信奉(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34.小明晚餐前给家里的妈妈打电话,此时妈妈可能在( ) A.早晨锻炼 B.中午收看新闻 C.傍晚散步 D.深夜休息 (2011·晋江) 35.图2是泉州市的清真寺,它与下列哪一宗教有关( )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36.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 A.汉语 B.英语 C.法语 D.俄语 参考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