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2008年中国外交的“开年大戏”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青城中学 杜建平 【背景材料】 岁尾年初,中国首都北京异常繁忙,从日本首相福田、法国总统萨科齐,到印度总理辛格、英国首相布朗,诸多大国政府首脑接踵访华,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2008中国外交的大幕己经拉开,名角登场,精彩热闹,上演了一场多彩的“开年大戏”,在中国和某些国家关系中出现了超越历史“向前看”的积极态势。在中国外交“开年大戏”中,两个重要邻国──日本和印度的首相、总理先后访华,均取得重要成果。中日、中印关系中都有长期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如日本首相表示要正确对待历史问题,不参拜“靖国神社”。中印两国总理都表示要超越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发展双边关系。 ![]() ![]() ![]() ![]() 【课本链接】 1.中日关系 (1)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他们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唐朝去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最有影响的是唐玄宗时应邀去日本的高僧鉴真。 (2)近代的日本参与和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1年的局部侵华战争和1937年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中英、中法关系 (1)16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年~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北京,抢掠和火烧圆明园。 (3)1900年,英国和法国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在“一国两制”的指导下1997年7月1日,中英顺利完成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 3.中印关系 (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唐朝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2)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综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民族既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又有吸纳世界文化精华的魄力,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学习精神的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到来 2.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中日友好的是( ) A.秦兵马俑遗址 B.大昭寺会盟碑 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D.敦煌莫高窟 3.大化改新是日本古代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这次改革模仿的是中国的( ) A.秦汉制度 B. 隋唐制度 C.宋元制度 D.明清制度 4.被世界大多数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由哪三个国家倡导的( ) A.中国、印度、巴基斯坦 B.中国、新加坡、印度 C.中国、印度、缅甸 D.美国、苏联、巴基斯坦 5.2007年9月21日,爱国人士何鸿燊先生以6910万港元的价格,购入原属圆明园海晏堂御制12生肖“水力钟”喷泉的马首铜像,并决定将其捐赠给国家。你知道马首铜像是何时流落海外的( ) A.鸦片战争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了一桩让世人震惊的侵华事件,随后侵占东北三省。要了解该事件的详细情况,我们最好参观( ) A.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B.七七事变纪念馆 C.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D.西安事变纪念馆 ![]() A.北京 B.沈阳 C.南京 D.上海 9.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围绕宗教和领土问题纷争不断,造成了南亚地区长期的动荡和不安,这一局面的形成和历史上哪一国家对该地区的统治有关?(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西班牙 10.某同学准备建一个“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的专题网站,他选取了以下历史素材,不恰当的一个是( ) A.《南京条约》 B.火烧圆明园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卢沟桥事变 11.2007年7月7日,北京、西安、沈阳、桂林、南京等地社会各界举行各种活动,纪念某一历史事件七十周年,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中华儿女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一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台儿庄战役 12.2007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第七次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这是因为这一天是( ) A.日本开始侵略中国的日子 B.中华民族的中秋团圆节 C.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日子 D.中日两国友好建交的日子 ![]() A.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B.仇恨可以忘记,悲伤不能忘怀 C.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D.让所有日本人血债血偿 14.2007年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其标志是中国、日本的英文打头字母“C”和“J”组成的心形标识,标语是“心的期待,新的未来”。那么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关键是( ) ![]() B.中国人要彻底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C.日本政府正视历史,放弃军国主义思想 D.中国大力加强国防建设,以武力震慑日本 15.近年来,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 B.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C. 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渐增强 D.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 ![]() 16.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哪一条约签订的情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以上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哪一地区的沦丧与回归?你看了图一和图二,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3)如今的中英贸易和清政府时的中英贸易有什么不同? (4)温家宝对布朗说:中英关系在新的一年里会有新的开端和更大的发展。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作为一座饱经战争创伤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人民渴望和平、热爱和平,我们将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到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的实际行动中去,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坚决反对战争暴力,反对恐怖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危及平民生命和财产的非正义行为。我们呼吁把屠刀化为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悲泣,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一切爱好和平的团体和人士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和平、和谐、和解的新世界而共同奋斗! ──《南京和平宣言》 材料二: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隈丸优次在本月10日、11日亲访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对纪念馆和南京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提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展示的内容反复强调了日本人的残虐性。这样的展示让我们担心会给前来参观的中国人造成对日本人的反感和仇恨,希望中国方面能够调整展览的内容”。 ──《朝日新闻》 (1)南京是一座饱经战争创伤的历史文化名城。请举中国近代的三个例子说明。 (2)材料中的“我们呼吁把屠刀化为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悲泣,让战争远离人类”,是针对哪一重大事件而发出的感慨? (3)日本要求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展览的内容作出修改,不要过分强调日本侵略“残虐性”的一面的做法对不对?请说明理由? ![]()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请说出外国军队攻占北京的三次战争。北京大学是哪一重大事件的唯一产物?他的最初名称是什么? (2)山东的曲阜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里。请说出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与董仲舒向汉武帝的哪一建议有关?中国近代的哪一事件严重冲击了孔子的思想? (3)日本迁都东京与日本近代的哪一次著名改革有关?1945年9月2日,发生在东京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 (4)从2006年十月安倍的“破冰之旅”,到温家宝今春的“融冰之旅”,再到此次岁末福田康夫的“迎春之旅”,中日之间春的气息越来越浓。你认为中日关系如何才能健康发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B4.C5.B6.D7.A8.C9.B10.C11.B12.C13.D14.C15.C 二、非选择题 16.(1)《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香港;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3)清政府时,英国的鸦片贸易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而现在的中英贸易是平等互利的,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4)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17.(1)鸦片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解放战争(2)南京大屠杀(3)日本政府的这种做法不正确。因为这是日本政府不能够正视历史罪行,妄图抹杀侵略罪行的表现(4)材料四的说法不正确,我们今天强调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并不等于利用战争来解决历史问题;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应当和平共处,共同致力于人类社会的和平。 18.(1)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戊戌变法,京师大学堂(2)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文化运动(3)明治维新;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4)日本只有正视历史,承认所犯的罪行,放弃军国主义思想,着眼于未来,中日关系才能够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