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历史丰碑──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四) 湖 北 王从林 中华崛起 百年梦圆 辛亥革命矗立了近代中国民主共和的丰碑,但民族独立和强盛之路命运多舛,其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固我。在民主革命的十字路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仿佛是“天降大任于斯”,一批心忧天下的共产党人,拾起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接力棒担起民主革命的未竟事业,救民于水火,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压迫中华民族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东方雄狮由沉睡到猛醒。为了新中国长治久安,共产党人排除万难,首先铲除长久以来危害社会的封建毒瘤,荡涤了一切污泥浊水;土地改革彻底扫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使广大劳苦大众拥有了自己的土地,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获得了真正的解放。解读辛亥革命指导思想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摆脱了西方列强的奴役和压迫,人民拥有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孙中山民主革命的目标终于由共产党完成。 翻看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众多强国计划以纵横神州的铁路布局和三峡工程建设最引人注目,囿于当时的现状,这不过是一个美好的历史蓝图,孙中山的遗憾在新中国60年之际被中国共产党实现。三峡工程从1994年正式开工到2009年竣工,随着世界特大型水电站──三峡大坝在三斗坪中保岛的落成,江汉平原一年一度洪水的威胁基本解除,开创了长江治水史上的里程碑,同时强大的电流为中华的崛起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中华民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标志性工程。 回顾那条承载辛亥革命历史命运的川汉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因投资太大,国力不济,技术难以攻克等原因被搁浅。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力和工程建筑技术的快速提升,2001年,被搁置已久的(川汉铁路)宜万铁路被国家计委和铁道部纳入“十五”计划, 2003年12月1日,宜万铁路奠基仪式在恩施举行,拉开了复工再建的序幕。经过5万建设者6年艰苦奋战,成功克服了岩溶隧道等世界级难题终于竣工。伴随通车仪式在湖北恩施举行,川鄂山区千沟万壑的险阻被风驰电掣的火车踏在脚下,一个延续百年的梦想变为美丽的现实。“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将永远成为留给古人的感叹。孙中山理想规划里的诸多工程在改革开放的建设凯歌中,和这条与辛亥革命理想风雨同舟的铁路一样,大都有了一个完美的历史收官。 新中国诞生后的中华民族开始了复兴之路的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在巩固人民政权的同时进行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随着“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初步扭转了“一穷二白”的局面,后来“大跃进”和“文革”等教训使强国富民之路日臻成熟。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勤劳中国人的智慧得到了创造性的迸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菜篮子工程让国人迅速告别了物质不足时代,困扰中国几千年“民以食为天”的百姓吃饭问题进入由温饱向小康的飞跃。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在神州大地焕发了勃勃生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铸就了中国GDP在2010年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的地位。数据的闪烁见证了以小博大、由弱到强的辉煌历程,诉说了中国用不到6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200年工业化之路的酸甜苦辣,锁定了中国工业强国的地位。2008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健儿一举夺得了金牌总数第一的骄人成绩,震惊了世界,13亿中国人第一次以巨人的姿态笑傲世界体坛,昔日“东亚病夫”的帽子被永远扔进了太平洋。伴随综合国力的迅猛提升,今日的中国成为世界和平的举足轻重力量。遥想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期间提出的“振兴中华”的口号,百年后的今天变为现实,孙中山若在天有灵一定会含笑九泉。 作者简介:王从林,湖北枝江市马店中学教师,湖北省历史学会会员。教学之余,先后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政史地》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多篇。参与编写《历史要点手册》、《中考历史倍速训练法》、《人教历史七年级上册》、《华中师大八年级历史上册》等教辅用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