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姻”试题闪亮登场 江苏丰县广宇学校 刘庆贺 近年来,中考试题越来越注重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与社会热点“联姻”的试题频频出现。这不仅拓展了试题的取材范围,令人耳目一新,更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一、与奥运“联姻”,考查功的知识 例1(2009年江西省中考试题)如图1所示,是2008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最后一棒火炬手侯斌,靠自己双手的力量,攀爬到火炬台底部并最终点燃圣火的照片,该点火仪式充分体现了残疾人自强自立、拼搏向上的勇气和精神。已知他和轮椅总质量为80kg,攀爬高度39m,历时约3min20s。 (1)如果不计机械装置的额外功,求他的平均功率多大? (2)小明同学看到火炬手攀爬很费劲,想到物理课上学过利用滑轮组可以省力。小明同学如果站在地面上,用如图2所示的哪个滑轮组拉起火炬手最合适,理由是什么?如果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0%,求小明同学的拉力至少要多大?(g取10N/kg) 点拨: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是一次世界盛会,在这次盛会上,无论是开幕式表演还是运动员的比赛,还有场馆建设、交通工具的使用都与物理知识密切相联。以此为背景命题,能考查大家灵活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达到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就本题而言,主要考查大家功、功率、机械效率的有关计算。回答第二问要注意根据题目挖掘出隐含条件,即要回答“哪个滑轮组拉起火炬手侯斌最合适”,就要从省力和用力方向两方面去考虑,不能只考虑一个。 答案:(1) (2)选D滑轮组最合适。因为小明是站在地面上,此时拉力方向向下而且更省力。 根据 所以 二、与物理学史“联姻”,考查电磁知识 例2(2009年安徽芜湖中考试题)物理学的观念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思想宝库。在即将完成初中学业之际,让我们撷取几个物理学发展中的华彩乐章,再一次共同体悟物理学的每一个进步对人类思想观念和世界变革产生的深远影响吧! 19世纪中后期,物理学中引入了新的、革命性的概念“场”。 (1)爱因斯坦说过,“场在物理学家看来正如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的确如此,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它对放入其中的_____________产生力的作用来认识它。 (2)像这样,用易观测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来认识或显示不易观测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是物理学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请再举一例并简要说明。 (3)场的概念使自然哲学对物质概念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点拨:人们认识事物的常用方法是通过眼睛去看,通过手去摸。眼能看到,手能摸到,这样的物质才是真实存在的,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说的就是这样的事。然而,上述方法并不适合所有事物,比如磁场,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磁体和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虽然不能被眼睛看到,也不能用手触摸到,但它与能被我们看到、摸到的有形物质(如椅子)一样,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怎么知道它的存在,当然不能用看、摸的方法,只要在其中放入一个磁体,看它是否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受到了,说明此处存在磁场,否则没有磁场。像这样,用易观测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来认识或显示不易观测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是物理学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转换法在物理中的应用很多,如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以通过它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判断,吸引的大头针越多,磁性越强。再如电流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电流流过灯泡时发光来知道电流的存在;还有研究焦耳定律实验中,电流通过电热丝产生的热量短时间内很难被感知。若事先在两个电热丝上涂些蜡,通过观察哪一个电热丝上的蜡先熔化,哪一个就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多;以及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收音机的“咔嚓”声知道它的存在等。 答案:(1)磁体;(2)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以通过它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判断,吸引的大头针越多,磁性越强。再如电流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电流流过灯泡时发光来知道电流的存在等。 三、与交通工具“联姻”,考查热学知识 例3(2009年江苏省中考试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的 较大。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
(4)请在图4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 (5)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 点拨:试题以汽车为背景材料,创设全新的问题情景,考查同学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1)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情况下能从发动机吸收更多的热量,冷却效果好。 (2)观察比较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防冻液含量在60%时混合液凝固点最低。 (3)由气温为-15℃,结合试题中“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的一段内容,可以确定混合液的凝固点是-25℃~-30℃,从表格查到防冻液含量可能是40%或90%。再结合“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最后确定答案为B。 (4)这一问考查大家绘制图像以及从图像获取有用的数据的能力。绘制图像时,描点的个数应该是七个,连线时,图线必须是平滑的,不要画成直线或折线。 (5)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混合液的沸点是否变化呢?有同学根据沸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不会随质量而改变,认为混合液的沸点不变。这是没有注意题目中“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这告诉我们,防冻液是不易挥发的,长时间使用后,混合液中减少的是水。这样防冻液的含量会增大,因此沸点升高。 答案:(1)比热容 (2)D (3)B (4)如图所示: (5)升高 水由于汽化减少,防冻液的含量会增大 四、与航天科技“联姻”,考查综合知识 例4(2009年山东泰安中考试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跻身世界航天大国!飞船发射时,长征运载火箭点火升空,发射塔下面的水池产生大量的白气,如图5甲所示;图5乙展示的是翟志刚在太空中挥动五星红旗的情景,他在太空响亮说道“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好!”图5丙展示的是飞船的返回舱与推进舱成功分离后,返回舱开始进入稠密的大气层,在距地面80km左右时,返回舱表面温度达到2000℃,看上去像个火球。请你观察图片,联想“神舟”七号发射、在太空工作和返回的工作过程,提出两个物理问题,并对提出的物理问题尝试解答。 问题1: 解答: 问题2: 解答: 点拨:“神舟”七号发射升空,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留下足迹,这无疑是一件令全体中国人激动和难忘的重大科技事件。题目以此为背景设计物理问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题目虽然涉及现代高科技知识,但所描述的问题并不复杂,学生能够回答,拉近了学生和高科技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阅读图片、文字中的主要信息,再联系相应的物理知识,从力、热、光、电与磁、能量等方面回答。 答案: 问题1:火箭发射升空时,水池上的白气是怎样产生的? 解答:水池内的水汽化形成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 问题2:火箭在上升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解答: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问题3:熟悉翟志刚的人,为什么一听就知道是翟志刚在向人们问好? 解答:这是因为每个人的音色不同。 问题4:地球上的人能听到翟志刚的声音是靠什么传播的? 解答:电磁波 问题5:返回舱在穿越大气层返回地面时,为什么看上去像个火球? 解答:返回舱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温度升高。 问题6:返回舱返回地面时过程中,相对于地面是怎样的运动状态? 解答:相对于地面运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