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成都中考试题评析 河南省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 徐建强 整体感知: 从结构和风格方面来看,与去年基本相同,试题内容考查全面,重点知识突出。整套试卷以能力立意为主,难易适度,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具体特点为立足教材,引导师生在教与学的进程中,重视基础,重视教材;关注国家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社会,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贴近生活实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学生要有学以致用的意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 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三棱镜分解白光 B. 笔在水面处“折断” C. 水面上山的“倒影” D. 手影游戏 考点定位:利用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分析生活现象 答案:C 解析:三棱镜分解白光、笔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水面上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手影游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2.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一颗葡萄重约5N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 C.公交车在市区的行驶速度约为60m/s D.汽油机的热机效率约为90% 考点定位:生活数据估测 答案:B 解析:一颗葡萄重约5g,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公交车在市区的行驶速度约为20km/h,即约6m/s,汽油机的热机效率约为30%(教材又介绍) 点评:对生活数据的估测可以增强考生对物理现象的实感,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以成为中考命题中的一个热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固体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B.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C.常用的电热水器都用到了超导材料 D.铜、铁、铝都可以被磁化 考点定位:导体、绝缘体的区分和磁化 答案:B 解析:不是所有固体都具有导电性,如塑料,A项错误;电热水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如用超导材料(电阻几乎为零)则不能加热了,C项错误;铜铝不可被磁化,D项错误。 4.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原子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C.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 D.原子核不能再分 考点定位: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 答案:A 解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考点定位:声音传播的条件;音调的决定因素;防治噪声的途径;超声波的应用 答案:D 解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宇航员对话是利用了电磁波进行的,A项错;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改变了弦的振动频率,影响的是音调,B项错误;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噪声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项错误;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内部没有压强 B.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容器侧壁没有压强 C.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D.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跟液体密度无关 考点定位:液体压强 答案:C 解析: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由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 7.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 s后的现象如图3所示,该现象说明 ![]() ![]() 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 B.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考点定位:分子热运动、物体内能和扩散现象 答案:C 解析:根据分子热运动理论可知,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而且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则AB项错误C项正确;扩散现象存在于一切形态的物体之间,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是分子运动的结果,D项错误。 8. 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家庭电路中,开关可以直接接在零线和火线之间 B. 家庭电路中,用铜导线替代熔丝更安全 C. 在一个普通插线板上长时间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用电器,没有安全隐患 D. 三脚插头的一个插头是与用电器金属外壳相连的 考点定位:家庭安全用电 答案:D 解析:家庭电路中,开关接在火线中间,从而控制电路通断及安全, A项错;熔丝具有熔点低的特点,当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时,熔丝温度过高被熔断,从而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铜导线熔点高,不易被熔断,B项错误;在一个普通插线板上长时间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用电器时,导致电流过大,插线板温度过高引发火灾,C项错;三脚插头的一个插头是与用电器金属外壳相连,为了防止漏电时发生触电事故,故D项正确。 9.2011年11月3日,“神舟 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顺利完成首次对接,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图4所示为“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 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C.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轨道上运行时没有质量 D.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轨道上运行时没有惯性 考点定位: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质量,惯性 答案:B 解析: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组成一个整体,他们是相对静止的,故B项正确A项错误;物体的质量与惯性都是物体得固有属性,不会因为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故C、D项都错误。 点评:以我国航天大事为背景,考查动力学的基本问题,使得试题新颖,从而引导学生注意关心国家大事、增强民族自豪感。 10. 关于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上的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 B. 核能是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 C. 核废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不能随意丢弃 D. 目前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 考点定位:能源相关问题 答案:C 解析:如地球上得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均为不可再生的,核电站就是利用原子核的裂变的链式反应产生的能量发电的,这也是核能的主要利用途径,不可再生。使用中产生核废料带来核辐射,故不能随意乱丢弃。故C项正确。 11.图5是运载火箭点火起飞的情景。在火箭离地升空的过程中,关于火箭中搭载的卫星的能量及能量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机械能的总量不变 D.机械能的总量增加 考点定位:机械能 答案:D 解析:火箭升空过程中,燃料对火箭做功,使得火箭动能增加,火箭在不断上升重力势能也增加,所以总的机械能增加,所以火箭中的卫星总的机械能增加,故答案为D项。 11.如图6所示,无风时,站在地面上的小蚂蚁骄傲地托着果实。对于该静止的果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果实受到重力和蚂蚁的支持力作用,这是一对平衡力 B. 果实受到重力和蚂蚁的支持力作用,这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果实能够静止,是因为蚂蚁对它的支持力小于果实受到的重力 D. 果实能够静止,是因为蚂蚁对它的支持力大于果实受到的重力 考点定位: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及区别 答案:A 解析:对果实进行受力分析知,它受到重力和蚂蚁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具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特点,而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13.关于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达到上浮和下沉的 B.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浮力达到上浮和下沉的 C. 潜水艇下沉越深,所受浮力越大 D. 潜水艇浮出水面的过程中,所受浮力不变 考点定位:阿基米德原理及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 答案:A 解析:潜水艇受到的浮力 ![]() 14. 关于图7(甲)、(乙)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可以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 B. 甲实验的过程中,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能 C. 乙可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D. 乙实验的过程中,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能 考点定位: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答案:B 解析:甲乙两装置均是课本中演示实验的电路图。甲图无电源为演示电磁感应的电路图,开关闭合,导体棒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有电流产生,动能转化为电能,B项正确A项错误。乙图中有电源,演示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开关闭合导体棒会运动,电能转化为动能CD项都错误。 点评:根据教材演示实验电路图,考查基本物理知识,是考题与教材的完美结合。引导教师在教的过程中重视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应重视对演示实验的电路设计及实验原理,从而轻松应对考试。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5. 如图8所示,一只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开另一只小船,结果发现两只小船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该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力的作用是 的。 ![]() ![]() 考点定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性 答案:运动状态 ,相互 解析:船受力运动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两只小船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说明两只船均受到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6.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 V, 各个用电器之间的电路连接方式是 联。 考点定位:家庭用电知识 答案:220 ,并联 解析:我国家庭电路使用的是200V交流电,由于并联电路电压相等,这种连接方式使得每个用电器都能正常工作。 17.工厂里的冷却塔大多用水作为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 较大;在古代,人类学会了钻木取火的方法,这是利用 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考点定位:比热容的应用,内能的改变方式 答案:比热容,做功 解析: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常用水给汽车发动机降温;在钻木取火中,摩擦生热,即消耗机械能,产生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式。 18. 小刚同学在实验室用天平测一个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位置如图9(甲)所示,则该石块的质量是 g;图9(乙)中电流表的示数是 A。 ![]() ![]() 考点定位:天平的使用、电流表读数 答案:52 ,2.4 解析: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该物体质量为50g+2g=52g;电流表选择的是0~3A量程,分度值为0.1A.故电流表的示数为2.4A. 19.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10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 。(填“甲”或“乙”), 甲的密度是 g/cm3。 考点定位:密度的求解 答案:甲,1.5 解析:密度计算公式 ![]() ![]() ![]() 20. 我国“蛟龙”号潜水器(图11)在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5000 m水深大关, “蛟龙”号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所受水的压强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若海水的密度为1.03×103kg/m3,“蛟龙”号在深5000 m处所受海水的压强为 Pa。(g=10 N/kg) ![]() ![]() 考点定位:液体压强的计算 答案:变大,5.15×10 7 解析:由液体压强的公式 ![]() ![]() 21. 如图12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将________,电压表示数将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 考点定位:电路动态分析 答案:变大 ,变小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R1、R2与电流表串联,电压表与R2并联。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R2阻值变小,电路总电阻R减小,根据 ![]() 22. 如图13所示为某电热水器的原理示意图,发热体分别由R1和R2组成,通过通、断开关可以使热水器处于“加热”或“保温”状态。断开S1、闭合S时,电热水器处于 状态。已知该热水器的加热功率为1000 W,要把10 kg水由18?C加热到68?C,加热时间为 s。 [c水=4.2×10 3 J/(kg·?C),发热体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 ![]() 考点定位:电功率和热量的计算 答案:保温,2.1×10 3 解析:加热状态要比保温状态电功率大,由题可知断开S1、闭合S时,电路中只有一个加热体R2(电阻)接入电路,则此时电功率 ![]() ![]() ![]() 三、作图与计算题(共16分。计算题在解答时应写出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3.(4分) (1)在图14中:①标出支点O的位置;②画出作用在撬棍上的力F1的力臂。(2)如图15所示,一束光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在图中画出:①过O点的法线;②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 ![]() 考点定位:力臂和折射光路图的画法 答案: ![]() ![]() 解析:(1)杠杆绕固定点转动的点叫支点;过支点向力F1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段即为F1的力臂,如上图所示: (2)入射光线与水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过入射点画出法线,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从而画出折射光线,如上图所示。 24.(6分)小强同学的质量为60 kg,他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每只脚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25 m2 ,g取10N/kg,求: (1) 小强同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小强同学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考点定位:重力及压强的计算 答案:(1)600N ,(2) ![]() 解析:(1)G=mg=60kg×10N/kg=600N (2) ![]() 25.(6分) 某校科技小组设计了一个简易的电热器,电路原理如图16所示,其中U=10 V, R1=10 Ω,R2=15 Ω。求: ![]() ![]() (1) 开关S闭合时,电路的功率为多少? (2) 开关S断开时,电路中的电流为多大? 考点定位:电路的分析及电功率和欧姆定律 答案:(1)10 W ,(2)0.4A 解析:(1)开关S闭合时,R2短路,电路中只有一个电阻R1,电路的功率 ![]() (2)开关S断开时,R1R2都接入电路中,由欧姆定律得 ![]()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l4分) 26.(6分)小聪、小明分别做了两个不同的探究。 (1)小聪利用图17所示的器材对“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以下探究: ①选择器材a、c、d、e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②选择器材a、d、e、f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③选择器材a、b、d、e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 ![]() 小聪在上述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 A. 比值法 B. 等效法 C.控制变量法 D. 估算法 (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使用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如图18(甲)所示,当他将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调为28cm时,移动光屏,在屏上可看到清晰的倒立 (填“放大”、 “缩小”或“等大”)实像。在此基础上,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实像,应将蜡烛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调节光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 ![]() 考点定位:(1)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中的应用;(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答案:(1)C (2)缩小 靠近 解析: (1)步骤①中选择不同体积的铁块,放在同一密度的液体中利用弹簧秤测量浮力,利用了控制变量法;同理,在②③步骤中也是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2)当蜡烛距凸透镜28cm时,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此时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实像,应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并让光屏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 27.(8分)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过程中,两小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小组1猜想:电流可能跟电压成正比; 小组2猜想:电流可能跟电阻成反比。 (1)小组1的做法是:按图19所示连接电路,此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填“断开”或“闭合”)。 保持定值电阻R=10Ω不变,闭合开关S后,调节滑动变阻器R′,得到多组数据。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 (2)小组2连接了如图20所示的电路图。 ![]() ![]() 正确的实验步骤为: ①让5Ω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记录电流表示数; ②将5Ω电阻换成10Ω电阻,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大于1.5V,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当观察到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_ V时,记录电流表示数; ③将10Ω电阻换成15Ω电阻,闭合开关后发现: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最右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21所示。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 ![]()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大 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 C.滑动变阻器断路 D.定阻电阻短路 考点定位: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 答案:(1) 断开 (2)②右 1.5 ③B 解析:(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从而保护电路。 (2)②将5Ω电阻换成10Ω电阻,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大于1.5V,为保持电压表的示数1.5V不变,应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即增加电路总电阻,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右移动从而增大接入点路的电阻。 ③由图3可知,将10Ω电阻换成15Ω电阻、滑片移动到最右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大于1.5V,说明定值电阻分得的电压仍然太大,即电路中电流仍较大,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