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重在积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丰富的积累,语文学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何积累?贵在坚持。每天看一篇文章,每天做一套习题,每天读一段经典,每天记几个新词,你的语文素养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希望在这里,你能每天进步一点点,逐渐成为语文高手!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中考有亢病句修改全攻略,并附2018年中考真题,快来看看吧! ![]() 一 发现介宾短语开头的句子,看是否缺少主语。 例: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使我掌握了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分析:介词“通过……”,“使……”与后面的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整个句子没有主语。应该去掉其中一个介词。(注意:常见的介词有:通过、经过、由于、随着、在……上,使、让、令等) 改正:初中三年的学习,使我掌握了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或: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我掌握了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能力提升:通过这次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故,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盲目修建核电站存在的隐患。(去掉“通过”或者“使”) 二 发现具有两面意思的词语,如“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看前后是否对应。 例: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分析:“能否根治”是两种情况,“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一种情况,前后对应不一致。 改正: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能否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或: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能力提升: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去掉“能不能”或在“成功”前加“能否”) 三 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 例: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分析:例句中本意是“阻止非典的反弹”,若再加否定词,“防止”和“不再”形成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恰与原意相反,成为语病。应去掉“不”。 改正:为了防止非典疫情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能力提升:为了避免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去掉“不”) 四 发现表约数的词语,看是否造成矛盾或重复。(概数前面不能加上“至少”“最多”“最高”“超过”“最低”一类词。) 例1:日本磁悬浮列车每公里成本至少9亿元人民币以上,德国磁悬浮列车超过4亿元。 例2: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 分析:例1“9亿元人民币以上”表约数,前不加“至少”。 改为:至少9亿元人民币 例2“大约”“左右”都表示不确定,重复了,应该删掉其中一个。 能力提升: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超过三千万元以上。(去掉“超过”或“以上”) 五 发现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同倍数相搭配,犯了不符合逻辑的毛病。 (注意:这类数往往同百分数或分数相搭配。如减少了三分之二,降低了百分之五十,缩小了三个百分点等。) 例:10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分析:例子使用“下降”时不能用倍数,应改为几分之几或用百分比。改为:下降了50% 能力提升:由于高新技术的运用,电视机的价格比三年前降低了一倍。(把“一倍”改为“50%”) 六 句中出现多个否定词,看它们是否因多次否定将意思说反。 (注意:对反问句要有清楚的认识:肯定的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如果是双重否定句则表示肯定意思。) 例: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分析:“谁也不会否认……” 这一双重否定句已表示肯定意思,后面再套进“不是……”这一否定词,最终表示否定的意思。(三重否定表示否定。)应去掉“不”。 能力提升: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不受到责备吗?(去掉第二个“不”) 七 发现关联词,看是否出现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错位等毛病。 例1:我们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认真复习,就能在考场上正常发挥,取得好成绩。 分析:关联词“只有……才”“只要……就”搭配。把“就”改为“才”。 例2:不但他喜欢京剧脸谱,而且喜欢京剧的各种服饰。 分析: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该句就应该将“他”移到“不但”前。 改为:他不但喜欢京剧脸谱,而且喜欢京剧的各种服饰。 能力提升:不管气候条件或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应把“不管”改为“尽管”) 八 如果是递进关系的复句,则要留心两个分句的语序是否合理,看有无语序不当的语病。 例:“管住自己”,不仅是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更是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分析: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两个分句的内容也要符合递进关系。 改正:“管住自己”,不仅是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更是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 能力提升: 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把“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和“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掉换位置) 九 发现句中有并列结构,看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语序错位,是否搭配得当。 例1:京剧“国粹”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恢宏,深受戏迷和中老年朋友的喜爱。 例2: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例3: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分析:例1句中“戏迷”包括“中老年朋友”,不能并列。 例2 先“解决”再“发现”不合逻辑,属于语序不当的语病。应改为“及时发现并解决”。 例3 “注视和倾听着”这一并列短语中“倾听”可以与“报告”搭配,可“注视”与“报告”就不能搭配了,句子犯了搭配不当的语病。 能力提升: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把“改正”和“认识”掉换位置) 十 注意句中的判断词,看其主宾是否搭配。 例:他的籍贯是江苏海安人。 分析:该句是判断句,主语是“籍贯”,宾语是“人”,搭配不当。可以改为“他的籍贯是江苏海安”或“他是江苏海安人” 能力提升:夏天的香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把“好季节”改为“好地方”或“把夏天的香山”改为“香山的夏天”) 终极检测 1.【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B.风靡一时的电影《解忧杂货店》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 C.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D.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于,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干。 你做对了吗? 【答案】B 【解析】A项:缺少主语,把“随着”或“使”去掉一个。B项正确。C项:重复,把“国家”去掉。D项:滥用否定词,把“不可”去掉。 2.【2018年中考江苏扬州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第十九届省运会开幕在即,维扬城已做好了招待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的客人。 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C.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你做对了吗? 【答案】B 【解析】A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在最后加“的准备”。B项正确。C项:“约有”“左右”重复,去掉其中一个。D项:有“能否”前后不对应,去掉“能否”。 3.【2018年中考黑龙江绥化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校园的关键。 B.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C.通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使我终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D.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你做对了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项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C项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使”。D项语序不当。改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已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 4.【2018年中考四川巴中卷】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程序,学生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称,结核病仍是全球头号传染病杀手.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你做对了吗? 【答案】C 【解析】C项没有语病。其他各项语病如下:A项语序不当,改为“讨论、推举和表决”。B项两面对一面的问题,删除“否”。D项缺宾语,句末加“的活动”。 5.【2018年中考湖南衡阳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第十三届省运会即将在衡阳举行,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扬水平,取得佳绩。 B.为了防止结核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C.眼前的油茶树含翠吐绿,摇曳生姿,把天堂山装点得生机盎然。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真谛。 你做对了吗? 【答案】C 【解析】A词语搭配不当,“水平”不能“发扬”,把“发扬”改为“发挥”。B“防止”与“不”的使用,导致表达的意思相反,去掉“不”。D缺少主语,去掉“在……中”或“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