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生的成绩应该是围绕实力大致呈现正态分布的: 粗心!真的不可避免?这可不是你拿不到高分的借口! 例如:小明平时的成绩最大可能是80分左右,那么在下一次考试中,可能考100分,也有可能考50分。 这80分则是包括了“粗心”、“失误”等各种综合性因素影响下得出的一个平均值,而这个平均值则能大致反映了学生的真正实力。 小明考到过100分,但这个100分并不是小明的实力,而是小明的最佳发挥。平时我们学生家长经常说的“如果怎么样我的孩子就能考多少分”,这里指的就是最佳发挥。“最佳发挥”是一个学生理论上可以考到的最好成绩,这个成绩可以作为下一步的目标,但是不能作为填报志愿或者是对自己认知的标准。 对于实力较差的同学,"粗心"问题根本不是首要问题。首要的应该是要把基础概念和题型搞清楚。 2、基本概念不清晰,误将知识性错误当做“粗心”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粗心“经验:考试中遇到一些题,你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这次考试错了而已。 事实很可能是你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并未深究。 而这里面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思路其实你还没达到能够领悟总结以及应用的程度,所以这道题你本质上是不会的,不能归结为“粗心”或者“失误”,是属于实打实的知识性错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