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生物 > 综合辅导 >

2019中考生物部分命题的特点和复习对策(2)

http://www.newdu.com 2019-04-18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二、科学复习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针对上述的试题分析,对于今年初三科学生物部分的复习提几点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1、夯实基础,熟练掌握“双基”。 今年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第二年,命题范围内容从第一册到第六册。尤其生物方面的内容与《自然科学》相比增加了不少,但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决定了试题的定位,必定注重基础,面向全体。因此在初始阶段的复习中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最好对照《中考考试说明》中的知识条目,逐条逐点的过关,进行知识体系的全面梳理,不遗漏也不添加。《中考考试说明》是指导我们教学最有效、最实际的方向性手册。上面有明确的考试范围。对于每一个知识细目达到怎样的要求都有详细的介定,实验方面也有明确的范围。初中阶段生物学知识一共分为五部分,每一部分在中考考试命题中所占的分值有准确的规定。因此,重视对《考试说明》的研究,重视对历年 试题的分析和比较,并且还要仔细审视《中考考试说明》的中考样题,从中发现 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大限度地掌握中考命题的有关信息,把握重点,准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避免盲目性、提高复习的效果。
    2、构建纵横相连的知识网络 第一阶段的复习没有打破章节界限,重在夯实基础,未免有些支离破碎。第二阶段的复习应该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让学生构建知识网。这一阶段的复习可以根据需要打破课本的顺序来进行。对知识进行归类复习,即将教材中一些相关的带有共性的知识划归成块、分门别类,便于记忆和掌握。如,复习第一册被子植物的生活时,可以把生殖器官放在一起,营养器官在一起复习,把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一起复习,并且加以比较、归纳和总结;再如生物学中往往遵循一个基本原理,即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总是统一的,基于此,我们可以把生物学中一些器官的结构归在一起复习。如心脏的结构、肺的结构、肾的结构、等。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对知识进行串联比较复习,就是根据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外延大小将一些有联系的知识连成一体。如学了植物体的组成,可以将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把这些知识运用箭头流程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不是将这些知识单列出来,通过这样的知识串联学生对植物体、动物体组成层次在比较的基础上有了一个概括的认识,让学生达到了提纲挈领的效果。还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如复习新陈代谢时,要辐射到循环、呼吸、消化、排泄,使学生明确人体这些生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学了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可以列出标题: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包括对运动系统、对循环系统、对呼吸系统、对神经系统等)进行综合复习。有了这样的归纳、整合,学生会对所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居高临下的感觉。 我们有些教师对待生物会采取“放羊式”复习,认为生物应该重在记忆,所以教室里经常书声琅琅,粗看起来学习气氛浓郁,但是学生一拿到试卷却愁眉不展,困难重重。究其原因,这种复习方式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过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结果学生往往抓不住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导致复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3、注重联系实际与知识的更新 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素材,不宜再用繁、难、偏、旧的题型进行高强度训练,要挖掘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作为知识的载体,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科学的本质,使科学教学生活化。这就需要我们去了解时事,关注热点。中考命题的知识点背景大多依托时事热点材料,这是一个趋势,所以我们科学教师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当在报刊杂志、新闻报道中发现与科学有关的现象或事实,都要拿到课堂上与学生讨论,分析此现象可用什么科学知识去解释,如禽流感、外来生物入侵、绿色奥运、温室栽培、绿色食品、转基因食品、温室效应、赤潮和水华、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Ⅰ号事件、西部大开发、人类基因组计划、试管婴儿、克隆技术、艾滋病、四川人-猪链球菌病、SARS、疯牛病、口蹄疫、炭疽病、癌症、流脑等;让学生学会从生物的角度去分析实际生活、生产中遇到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使学习活动融于社会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4、重视生物实验、探究题的复习 这类试题一般比较注重从实验情景、探究过程再加上适度的开放性来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分析能力。在初中生物涉及到的探究题类型其实就这几个,“影响酶催化作用条件” “植物的种子萌发条件”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的向光性实验”“不良习惯对健康的影响”“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等,这些题型都可以从往年的中考题中找到,并可适度加以练习,但无需让学生记住结论,因为题型虽不变,但出题的方向,题目的细节仍然千变万化,记住结论毫无意义,通过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得到一种解题的方法,形成一种技能,在中考时遇到类似的题型能做到心中有底,不至于手忙脚乱。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大胆提出猜想与假设,对实验方案能进行反思与改进等,引导学生勇于实践,积极反思敢于批判,逐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强化训练、精选精做,举一反三 教育教学实践表明:适量的练习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辨析、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可是,有一些师生忽视练习的科学性,在复习期间他们热衷于题海战术,以做题代替复习,以练习代替讲解,深信“量的积累会引起质变”,甚至寄希望于同 撞车,说句不客气的话,这简直是痴心妄想。长此以往,不仅学生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而且连课本中的一些最简单的识记知识也不会。大量的题目压给学生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学生疲惫不堪。因此,要使学生即不损害身心又能训练出一个好的效果,我们就要精选训练题。精选要做到:训练同一个知识点的题目不重复做,选择这一题目要训练哪方面的知识,我们一定要有数;一个知识点可能要通过多种形式或多种题目来考查,我们可以把这多种形式的题目进行优化组合;对同一题目进行扩展和变形;及时做好检测,并且进行认真的讲评分析,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知道错在哪,为什么错了,到底哪方面的知识疏漏,再指导学生弥补缺陷;过一段时间,再用相似的变形后的题目进行训练或检测,直到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我认为练习要适量,宜少忌多,宜精忌滥,宜巧忌偏,要通过做一题,达到“学一片、带一片”。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
    6、回归课本,尽量减少失分点 第三轮复习,即临考前的一两周,一定要回归教材,对教材至少要通读一遍,进行查漏补缺。特别是简答题要重视语言描述的到位和正确性练习,同时可配以少量的练习,让学生保持热身,更重要的是在最后时刻能跟学生多交流,帮助学生疏导学习上和心理上的困难,这也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