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阅读下面选文,回答24—28题。(15分) 时常用真善美雕琢自己 ①潜能无限,青春的脉动催人奋进;高山仰止,德行的力量感染心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深情寄语:“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可见,青年人要时常用真善美雕琢自己。 ②古人云,“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意涵,是公民追求的基础价值,也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尺。真善美的行为最能打动人,真善美的价值最能感化人。街头巷尾,青年志愿者义务整理凌乱的共享单车;公交车上,“90后”女护士跪地抢救心脏骤停的老人;危急时刻,年轻的女教师舍生忘死保护自己的学生……生活中,一些青春的身影被真情点赞,他们闪耀着真善美的亮光,传递着真善美的能量。 ③追寻真善美,基础在勤学。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强调:“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面对逝而不可追的青春年华,青年人应分秒必争、孜孜不倦,追求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境界,巧用去粗取精、博而愈专的方法,克服浮躁之气、深入研习经典,才能为青春远航扬起前进的风帆。 ④拥抱真善美,贵在多思。遇到问题多加思考,就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再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否则,就会陷入片面,再简单的问题也可能束手无策。青年可塑性极强,处于训练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切不可自我放任、虚掷光阴。青年人要时刻保持对新事物恶敏锐性,让思考成为联结学习、观察、实践的主线,以思想的力量激活创新的细胞。 ⑤成就真善美,也需涵养自处的能力。奋斗的征途上,无论顺境、逆境,都是生活的风景,都可转化为人生的财富。关键是面对一时的得失成败,以什么样的心态与修为去处世任事。微视频《青年榜样习近平》,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农村插队的时光,让许多人感怀:他下雨刮风在窑洞里铡草,晚上看牲口,什么活都干,可再苦再忙,也没有放弃读书。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始终葆有进取的姿态,就一定能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⑥“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人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时常用真善美雕琢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能以行动筑牢精神的地基,让多彩的青春融入伟大的时代。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6日,有删改) 24.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横线上。(3分) 24.【答案】青年人要时常用真善美雕琢自己。(答标题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文章的中心论点。寻找时,心中一定要明确中心论点一般出现的位置,再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提取或概括。 25.阅读选文,请你说说作为青年人怎样才能做到用真善美雕琢自己呢。(3分) 25.【答案】追求真善美,基础在勤学;拥抱真善美,贵在多思;成就真善美,也需涵养自处的能力。 【解析】仔细分析题干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分论点,只是问法间接一些。当然,这种问法比直接问“本文第③、④、⑤段的中心句(观点)是什么”要好得多,要求考生的思维先进行转化,然后才容易答题。 26.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6.【答案】运用了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成就真善美,也需涵养自处的能力”这一观点(分论点),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作答时,考生先需要心中对常见的论证方法熟练掌握,再针对具体的语句分析运用的论证方法和阐述其作用。 27.下面的材料如果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文中的哪一段合适?请说明理由。(3分) 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美国]洛克威尔 27.【答案】放在第④段,洛克威尔的话强调了拥有真知,重要的是多思,能够证明第④段的观点“拥抱真善美,贵在多思”(或:与第④段的观点“拥抱真善美,贵在多思”相符合),所以放在第④段。 【解析】本题考查补充论证,由于给出了具体的论据材料,只需直接找准补充位置即可,比主观性的补充论据要简单一些。取舍具体的位置时,注意扣住材料中关键词“多思善疑”来恰当选择。 28.阅读选文后,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收获或启示。(2分) 28.【答案】示例:读了本文后,我的收获是,青年时,应该为心中美好的理想而刻苦学习,作为学生,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汲取知识上,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这样我们的青春才更充实,更有意义。 【解析】本题呈现开放性,给考生的作答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但这种自由不是绝对的,最好结合本文的中心论点来组织语言,这样才容易立足文本,深挖自我收获或启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