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听泥土说话 阅读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5-10 好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听泥土说话
    查一路
    (1)儿子失败了,带着沮丧从那个城市回来。母亲是个哑巴,从菜园里回来,见了儿子就明白了一切,用手比划着,又觉得比划不清。于是,将准备放下的锄头又拾起来,挖了一块土递给儿子。
    (2)这一夜,儿子没睡。月光照在方桌上,方桌上放着那块泥土。儿子望着泥土出神。后来,他仿佛感觉到泥土在跟他说话。是啊,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输光了 一切,家乡的泥土输不掉。就算不被任何城市收留,这块泥土会接纳他。就算失败如影相随,只要是块泥土,播下种子总有发芽的机会。儿子看着泥土一夜没睡,对着月光想了一夜。
    (3)第二天,儿子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带上那把泥土上路。儿子的心如泥土般踏实,性格如泥土般坚韧,待人如泥土般诚恳,为人如泥土般坦荡。
    (5)十年的挣扎、打拼,儿子成功了。一身光亮从城里回来,得意洋洋。
    (6)母亲从菜园回来,显然较之十年前已苍老了许多。儿子接过母亲的锄头,怨责母亲,“您老这是何苦?这锄头您今后再也用不上了。”说完,就要把锄头扔了。母亲比比划划,感觉到比划不清时,又把锄头重新拾起来,挖了一块土,送给儿子。
    (7)一如十年前的那个夜晚,月光照亮了儿子屋里的小方桌和方桌上这块新的泥土。眼前的情景让儿子想了又想,又和泥土对了一夜的话。泥土永远处在低处,所 以不会从高处落下来,跌得很痛。月光下,只有泥土黑漆漆一片,它不以光亮示人,它的光芒永在内心,才有质朴浑厚的力量。泥土不会因为身处山峰而自傲,也不会因为身处低谷而自卑。每一块泥土都很自然、平静、从容,所以才如此博大、深厚。
    (8)第二天,儿子走了,带着深深的羞愧。
    (9)从此,儿子处世如泥土般低调,性情如泥土般内敛,为人如泥土般虚心,对待成
    败得失亦如泥土般自然、平静和从容。
    (10)几年之后,与儿子同时发迹的伙伴,三三两两地从很高的位置掉下来,跌得很痛。只有儿子一步一步走得很稳。
    (11)“发迹之后,我就扔掉了那把土。不过,好在失败之前,母亲送给了我这把土。”儿子常对朋友们说,“再把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
    1.文章构思巧妙,两次写儿子在不同经历中倾听泥土说话,第一次是在_________时倾听,听到的是:
    第二次是在_______________ 时倾听,听到的是:
    2.文中的“泥土”仅仅是指自然界的泥土吗?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3.阅读全文,仿照第(8)段,在第(3)段的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2分)
    第二天,儿子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再把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的深刻含义。 (2分)
    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昔有孟母,为儿成才,三迁居地;更有岳母,苦心刺字,教儿“精忠报国”。
    材料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
    春晖。(孟郊《游子吟》)
    材料三:有一对年轻父母,在空中缆车坠毁的瞬间,擎起爱的双臂,将儿子高高托起。
    父母不幸遇难,儿子的生命却保住了。
    答案:
    1.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念,只要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一定会有成功的机会。成功;成功了,不要得意洋洋,应该谨慎、低调、虚心的待人处事。(5分,l、3两空各1分,2、4两空各1.5分,意近即可)
    2.文中的“泥土”不仅仅是指自然界的泥土,更是母亲的化身。母亲平凡、朴实如泥土,她巧妙地借泥土告诫儿子如何为人处世,并传达出对儿子深深的爱。(2分,意近即可)
    3.带着无比的自信。(带着灿烂的笑容;带着美好的梦想。)(2分,意近即可)
    4.画线句子意味深长。此时的儿子已深深地领悟到:这把土寄托着母亲的期盼,蕴含着为人处世之道。如果失去了这些,就意味着失去了人生的一切。(2分,意近即可)
    5.母爱是无声的,母爱是无私无畏的,母爱是无处不在的。(2分,意近即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