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济宁市)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B.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C.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D.①老马之智可用也 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 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 是因为他相信 (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6分) 答案: 1. D 评分:共3分。答对得3分。 2.①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3、人才 根本原因是“不知马”;老马识途 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 评分:共6分。每问3分。填空1分,回答2分。意思对即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