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四) 【2015·湖北省黄石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共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请简要分析。(2分) 2.词的下片运用的两个典故“遣冯唐”、“射天狼”,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2分) 答: 【答案】1.词的上阕记叙了一个壮观的狩猎场景。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从马狂奔,并表现出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 2.①希望得到朝廷重用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015·湖北省襄阳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________ ”和“_________”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2分)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2分) 【答案】1.“凄凉地”;“弃置身”。(每空1分,共2分) 2.“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或“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或“此三字表明作者态度,不消极气馁,要抖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意对即可,2分) 【2015·湖北省十堰卷】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 ,右擎苍,锦帽貂 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面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描绘冬猎盛况,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B.写作此词时,作者刚刚四十岁,而词中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之感。 C.词中运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示: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D.季羡林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 天才。”苏轼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在词的创作上,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 2.请你自选角度,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做点赏析。 答: 【答案】1.(2分)B 2.(2分)角度一:描绘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荚武豪迈;角度二,抒写作者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角度三:运用修辞.比喻,雕弓如满月,生动形象地展示力量,表明决心。引用,用“射天狼”,委婉地指出边防重点.(任逸一个角度,内容具体,表述明确即可;,从其他角度赏析,合理亦可) 【2015·湖北省荆州卷】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核舟记(节选)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记核桃念珠 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入定于龛中者、萌树跌坐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议论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驱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荷策、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错杂期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质绮绣,或衣袈裟水田絺褐,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节选自《虞初新志》) 1.(2分)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B.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寤寐:睡觉的时候。 C.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D.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2.(2分)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B.左臂挂念珠倚之 C.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 D.先帝称之曰能 3.(2分)下面对《关 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笔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4.(2分)下面对《核舟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方式。 B.选段运用摹状貌、作比较的方法表现三个人不同的衣着、姿态、动作和表情。 C.文中连用“执、抚、指、语、矫、视”等动词,使人物活灵活现。 D.《核舟记》逼真生动地表现了“大苏泛赤壁”的主题。 5.(2分)下面对《记核桃念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先总说念珠数量、材质和形状,再分别从人物、器具、纹饰等多方面进行说明。 B.文段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C.整个念珠有一百零八枚珠子,每 枚刻有三到六尊不等的罗汉,总数达五百之多。 D.初看念珠,作者并不特别喜欢,待细看以后才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6.(3分)用“/”给《记核桃念珠》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三处) 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栗梵相奇古 7.(3分)用现 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译文: 【答案】1.(2分)B(“寤寐”指醒时和睡觉的时候,意为日日夜夜。) 2.(2分)C(此为舒缓语气,另外三项为代词。) 3.(2分)D(此为表现男子,不是“窈窕淑女”。) 4.(2分)D(应为表现了“技亦灵怪矣哉”的主题。) 5.(2分)D(初看念珠,作者看得并不特别清晰,待细看以后才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6.(3分)息心谛听/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断对一处得1分。) 7.(3分)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与苏、黄不相同。(重点解释“绝类”“矫首昂视”“不属”,错一处扣1分,句子翻译意近即可。) 【2015·湖北省荆门卷】 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作一点赏析。(3分) 【答案】①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2分) ②诗人乘船前行,群山渐渐远去,用“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问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气势磅礴。(答出大意即可) (3分) 【2015·湖北省鄂州卷】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前 三联运用设问、对偶和等修辞手法,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 的气势。(2分) 2.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3分) 【答案】1.比喻、夸张、拟人(任答一种即可) 高大雄伟(意近即可)(每空1分,共2分。) 2.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意近即可,3分。) 【2015·湖北省孝感卷】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中间两联写诗人出蜀漫游途中的风景,景象雄浑壮阔;尾联则用拟人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 的依恋之情,情感真挚动人。(1分) 2.欣赏诗歌需要“置身诗境”,进行丰富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请依此描绘出“山随平野尽”这句诗的景象。(2分) 【答案】1.故乡(家乡)(1分) 2.示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随着小舟的前行逐渐展开,最后消失在广阔的原野。(要有联想或想象,2分) 【2015·湖北省黄冈卷】 闻洮西捷报①(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⑤此处指边塞。⑥指宋朝廷。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⑩帝王的容颜。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答: 【答案】1.D 2.不计较个人得失,渴望国家强盛,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情感。 【2015·湖北省咸宁卷】 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①-②小题。(共4分,每小题2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①词的上片有一个字笼罩全篇,你认为是哪一字?说说它的好处。 ②请对全词的最后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略作赏析。 【答案】①“狂”;“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突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忑。(2分)②示例:直抒胸臆。“狂”态毕露,抒发了词人杀敌报国的豪情。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之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2分) 【2015·湖北省随州卷】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这首诗是作者贬为龙标尉时所作。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醉别”叙事,“江楼”点出地点,“桔柚香”写景并点明时令,描绘了送别的环境,含蓄地写出了与友人分别的心情。 B.潇潇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船”,这些意象是暖色调的,烘托出朋友相送,内心那无尽的温暖和惬意。 C.第三、四句想象友人和自己分别后的情景。一个“遥”字,既写出与友人相隔的距离之远,又暗示分别后相见之难,依依惜别之情传达得委婉动人。 D.古歌谣有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句“愁听清猿梦里长”以凄清的环境烘托愁苦心情,这两句在表达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该诗前两句写实,后两句从“忆”和“梦里”这些词可以看出是诗人的想象,这样虚实相间,寓情于景,巧妙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说说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分) 【答案】1.B(3分) 2.传达出诗人给友人送别时孤寂与悲苦的心情,同时表达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3分)(意近即可。) 【2015·湖北省恩施州卷】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 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 (1) 请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呈现的画面。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边关将士怎样的矛盾心理? 【答案】(1)(2分)示例:连绵起伏的群峰像千里屏障一样,烟雾迷茫中,落日朦 胧,暮霭沉沉,一座边城伫立在崇山峻岭间的荒漠上,孤零零的,城门紧紧地关闭着。 【2015·湖北省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神农架林区卷】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①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①〔曾〕通“层”。 (1)全诗是围绕着“ ”字来写的。(1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了诗人什么决心?(2分) 【答案】(1)望(或:看、观、岳、山)(1分)(2)示例:①表明了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也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决心。 ②表明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决心。(2分。意对即可。) 【2015·广东省广州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谦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2分)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1)表面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合和月圆。实际是词人当时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落和对团圆的向往。 (2)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2015·广东省佛山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题。(6分) 【 双调•拔不断 】 马致远 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绿水青山任自然,旧时王谢堂前燕,再不复海棠庭院。 1.说说你对曲中“堂前燕”的理解(3分) 2.本曲“龙楼凤阁”与“绿水青山”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1.曲中的“堂前燕”引自刘禹锡的《乌衣巷》诗句,此处是作者自比(或自况)(1分)。原来寄居“龙楼凤阁”之下,飞翔在“海棠庭院”之中,现在,要“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发誓“再不复海棠庭院”(1分),宣告他以隐退的方式与官场做彻底决裂(1分) 2.“龙楼凤阁”指官场,“绿水青山”指隐居的地方(1分)。隐居生活的快意自由强烈反衬出官场生活的不自由、不得志(1分)。在强烈的对比中显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1分)。 【2015·广东省梅州卷】 诉衷情(4分)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 下面对《诉衷情》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这首词情感 真挚,用典自然,悲壮处见沉 郁,愤懑却不消沉,感人至深。 B.“尘暗”句借用了苏秦说秦王的典故,表达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失落。 C.“谁料” 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流露出对南宋投降派的不满。 D.“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作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壮心不已,充满 豪情壮志。 2. “觅封侯”用了什么典故?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1.D(“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2.“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抒发了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豪情壮志。 【2015·甘肃省兰州卷】 送友人 薛涛 水国①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②杳如关塞长。 【注】①水国:水乡。 ②离梦:离人的梦。 1.诗歌首句中“夜有霜”与下句中“____ ”一词相照应,表现了送别时节的凄冷。(2分)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离梦杳如关塞长”一句中“杳”的理解。(3分) 【答案】1.(2分)月寒 2.(3分)“杳”是远而不见踪影的意思。诗中是指对友 人的思念(离梦)如长长的关塞一般遥远、深长,写出了思念之深。或者:“杳”是远而不见踪影的意思。诗中是指离别后遥远的连“梦魂”也难以飞越,写出了思念之苦。答出“杳”的含义的,给1分; 结合诗歌具体分析的,给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