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手机版
|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首页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
中考论坛
搜索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搜索
热门标签:
2022中考
数学知识点
化学知识点
中考政治真题
生物知识点
优秀作文
中考语文试题
化学模拟试题
中考数学试题
中考化学试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化学
>
模拟题
>
2018资阳市中考化学压轴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5-11 初三网 赵妍妍
参加讨论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资阳市中考化学压轴试题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燃放烟花爆竹 B.玻璃破碎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D.冰川融化
2.武广高速全程都是无缝铁轨.无缝铁轨不可能一次成型,它是在铺设时将短轨通过反应:2Al+X
Al2O3+2Fe焊接而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是( )
A.FeO B.Fe3O4 C.FeO2 D.Fe2O3
3.下列四种结构示意图中,最容易失电子的粒子是( )
A.
B.
C.
D.
4.下列事实与解释相符的是( )
A.制糖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氧气可用于焊接金属﹣氧气具有可燃性
C.冬天用煤取暖时紧闭门窗﹣不会产生煤气中毒
D.空气中CO2体积分数达到4%﹣5%,会使人感到头痛、眩晕﹣CO2有毒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粒子含有相同的质子数,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B.一切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6(资阳市中考化学).实验室用FeS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S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FeS+H2SO4═FeSO4+H2S↑.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易溶于水形成一种无氧酸,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可用过氧化氢的发生装置制取H2S气体
B.可用排水法收集H2S气体
C.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H2S气体
D.可用水来吸收H2S气体防治污染空气
7.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澄清石灰水、硫酸、二氧化锰、C60
B.液氮、冰水混合物、硫酸铜、食醋
C.矿泉水、蒸馏水、椰子水、雨水
D.大理石、浓盐酸、干冰、水银
8.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收集完成后,先停止加热后移导气管
B.硫、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瓶底要装少量水,但水的作用有差异
C.电解水的实验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一定是1:2
D.实验室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因为它们不发生反应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7.5g的食盐时,发现指针指向左边,应将游码往右边调整
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
C.空气污染物有PM2.5、SO2、NO2、CO2
D.自来水的净化步骤中投药消毒属于化学变化
10.下列灭火实例的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A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B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隔绝可燃物
D
图书室失火时,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隔绝空气或氧气
A.A B.B C.C D.D
11.下列图示中的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除盐水的过滤
B.
滴加液体
C.
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D.
量取液体
12.干燥的空气通过灼热的炭层,逸出的气体冷却后,再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最后主要剩下的气体是( )
A.N2和CO B.N2和CO2 C.CO和CO2 D.CO和O2
13.密闭容器中有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8.0
16.8
3.4
2.0
反应后的质量/g
11.4
10
x
2.0
A.该反应中甲与乙的质量比是57:50
B.x=3.4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丁一定是催化剂
14.下列知识的整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物质与结构
B
化学与环境
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氯化钾﹣由钾元素和氯元素组成
水净化程度最高﹣蒸馏
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是有益的
化学实验室的废弃物﹣处理排放
C
化学与生活
D
化学与健康
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煤气和天然气﹣点燃看火焰颜色
简阳羊肉汤香气四溢﹣分子在运动
大量吸纯氧﹣有益身体健康
用干冰保存食物﹣防止受潮腐烂
为提高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48分)
15.请用最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2)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
(3)调味品食盐中的阳离子 ;
(4)氦气 ;
(5)氯化亚铁 ;
(6)两个钡离子 ;
(7)两个硫酸根离子 ;
(8)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16. 2016年10月17日,我国的神舟十一号航天飞船成功飞天,并与天宫二号完美对接,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在太空中进行了多项实验,历时33天,顺利返航.
此次运送神舟十一号的长征二号FY11型火箭所使用的化学推进剂,动力燃料偏二甲肼,常规氧化剂为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种无色易燃液体,四氧化二氮(N2O4),是一种无色气体,容易转化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NO2),其反应为:N2O4
2NO2,运载火箭点火后,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发生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氮气.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偏二甲肼(C2H8N2)的物理性质 ,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配平化学方程:□C2H8N2+□N2O4
□CO2+□H2O+□N2;通过该反应谈谈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
(3)四氧化二氮(N2O4)与二氧化氮(NO2)比较,不同点是
A.氮元素的化合价 B.化学性质 C.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D.组成元素
(4)NiFe2O4可将航天员呼出的废气转化为航天员需要的气体,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化,NiFe2O4是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消毒剂
(5)(资阳市中考化学)在太空中,如果想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中进行以下实验,你认为其中最难完成的是
A.养蚕实验 B.用过滤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
C.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D.牛奶溶解于水.
17.如图所以课本中的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图进行实验,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Ⅰ、Ⅳ纸花变红;Ⅱ、Ⅲ纸花不变色.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Ⅳ中使紫色的纸花变为红色的原因是 .
(2)将Ⅰ、Ⅳ纸花用吹风机小心烘干后,Ⅰ纸花观察到现象是 ,Ⅳ纸花观察到的现象是
(3)你认为可以不进行Ⅱ、Ⅲ两项实验,能得到本组实验的结论吗?说明理由
(4)实验Ⅰ若改为喷稀盐酸,实验结论是一致的,其理由是
(5)有同学认为将Ⅰ改为喷碳酸很合理更科学,你的看法及理由是 .
18. A、B、C、D、E、F是初中化学上册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短线“﹣”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箭头“→”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A、B组成元素相同,A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种药品,E、F组成元素相同,D是一种黑色固体,常温下很稳定,试推断: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C ,F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C .D→E .
(3)请写出D元素形成的常见的两种单质的名称 .
19.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相关问题:
(1)氩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2)画出15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氟元素与氯元素位于同一列的原因是 ,它们在化学反应中都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12号元素与17号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5)第三周期的元素原子相同的是
(6)R3+与Ne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R元素的名称为 .
20.实验室里有块状石灰石、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稀硫酸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指出图中仪器⑧的名称 .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实验前首先检验装置的 ,反应的方程式为 .收集的CO2验满的方法是 .
(3)若补充一种仪器 (填仪器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 .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的方程式为 ,该气体的发生装置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但由于不慎将棉花放入太深与药品高锰酸钾接触了,加热后可能会产生的安全隐患是 .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0分)
21.百米赛跑中,裁判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就开始计时,不能等听到枪响才开始计时,否则会使成绩偏高,发令枪弹丸中含有红磷,白烟主要成分是反应产生的五氧化二磷,若0.31g红磷完全燃烧能产生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是多少?
22.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共10g,用一氧化碳完全还原后铜粉的质量为8.4g.求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资阳市中考化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燃放烟花爆竹 B.玻璃破碎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D.冰川融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和判断依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燃放烟花爆竹酒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冰川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2.武广高速全程都是无缝铁轨.无缝铁轨不可能一次成型,它是在铺设时将短轨通过反应:2Al+X
Al2O3+2Fe焊接而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是( )
A.FeO B.Fe3O4 C.FeO2 D.Fe2O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来推断.
【解答】解:反应前即等号左端有2个铝原子,一个X;反应后即等号右端有2个铝原子,3个氧原子,2个铁原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可知X中应该含有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Fe2O3.
故选D.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应该抓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通过比较化学方程式等号两端同类原子的个数来确定所求物质的化学式.
3.(资阳市中考化学)下列四种结构示意图中,最容易失电子的粒子是( )
A.
B.
C.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性质较稳定,故选项错误.
B、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性质稳定,故选项错误.
C、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最外层电子数为1,为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阳离子,故选项正确.
D、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最外层电子数为6,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4.下列事实与解释相符的是( )
A.制糖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氧气可用于焊接金属﹣氧气具有可燃性
C.冬天用煤取暖时紧闭门窗﹣不会产生煤气中毒
D.空气中CO2体积分数达到4%﹣5%,会使人感到头痛、眩晕﹣CO2有毒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一氧化碳的毒性;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B、根据氧气不具有可燃性分析;
C、根据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分析.
【解答】解:A、制糖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A正确;
B、氧气可用于焊接金属﹣氧气具有氧化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B错误;
C、冬天用煤取暖时紧闭门窗,会使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会产生煤气中毒,故C错误;
D、空气中CO2体积分数达到4%﹣5%,会使人感到头痛、眩晕,是由于CO2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碳的单质和氧化物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粒子含有相同的质子数,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B.一切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两种粒子含有相同的质子数,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B.根据原子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分子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据此解答.
【解答】解:A.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例如氢氧根离子含有9个质子,氟原子也含有9个质子,但不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故说法错误;
B.原子不一定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例如氢原子不含有中子,故说法错误;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故正确;
D.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不同的分子、原子无法比较大小,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构成的微观粒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实验室用FeS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S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FeS+H2SO4═FeSO4+H2S↑.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易溶于水形成一种无氧酸,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可用过氧化氢的发生装置制取H2S气体
B.可用排水法收集H2S气体
C.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H2S气体
D.可用水来吸收H2S气体防治污染空气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用FeS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S气体,因此不需要加热;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易溶于水形成一种无氧酸,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解答】解:A、实验室用FeS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S气体,因此不需要加热;可用过氧化氢的发生装置制取H2S气体,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H2S气体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易溶于水形成一种无氧酸,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H2S气体易溶于水,可用水来吸收H2S气体防治污染空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空气的污染,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7.(资阳市中考化学)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澄清石灰水、硫酸、二氧化锰、C60
B.液氮、冰水混合物、硫酸铜、食醋
C.矿泉水、蒸馏水、椰子水、雨水
D.大理石、浓盐酸、干冰、水银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解:A、澄清石灰水属于混合物、硫酸属于化合物、二氧化锰属于氧化物、C60属于单质,故A正确;
B、液氮属于单质、冰水混合物属于氧化物、硫酸铜属于化合物、食醋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矿泉水属于混合物、蒸馏水属于氧化物、椰子水属于混合物、雨水属于混合物,故C错;
D、大理石属于混合物、浓盐酸属于混合物、干冰属于氧化物、水银属于单质,故D错.
故选A.
【点评】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否由一种元素组成.
8.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收集完成后,先停止加热后移导气管
B.硫、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瓶底要装少量水,但水的作用有差异
C.电解水的实验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一定是1:2
D.实验室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因为它们不发生反应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电解水实验.
【专题】空气与水;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A、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时的注意事项解答;
B、根据硫、铁在氧气中的燃烧时的注意事项解答;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分析解答;
D、根据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解答.
【解答】解:
A、氯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收集完氧气后先停止加热后将导气管移出水槽是错误的,应该先将导气管移出水槽,在熄灭酒精灯,以防水倒流入试管,将试管炸裂,故错误;
B、硫、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瓶底要装少量水,但水的作用有差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了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集气瓶里预先要装少量的水或细砂;粉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该实验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正确;
C、电解水的实验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大约是1:2,不是一定是1:2,故错误;
D、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能够反应,只是会生成微溶性的硫酸钙,包在大理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故错误.
答案: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实验操作中的药品的处理和注意事项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还要注意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7.5g的食盐时,发现指针指向左边,应将游码往右边调整
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
C.空气污染物有PM2.5、SO2、NO2、CO2
D.自来水的净化步骤中投药消毒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称量器-托盘天平;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空气与水;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天平指针偏左,说明药品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
B、根据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空气的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D、根据杀菌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解答】解:A、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先向右边托盘添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说明食盐的质量大于需要的质量,应减少食盐,故A错误;
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错误.
C、空气的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C错误;
D、杀菌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注意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0.下列灭火实例的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A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B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隔绝可燃物
D
图书室失火时,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隔绝空气或氧气
A.A B.B C.C D.D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解答】解:A、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能降低温度并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灭火,故正确;
B、用水灭火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故错误;
C、森林着火设置隔离带的目的则是利用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的原理灭火,故正确.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可以隔绝空气或氧气达到灭火,故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
11.(资阳市中考化学)下列图示中的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除盐水的过滤 B.
滴加液体
C.
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D.
量取液体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从操作要领上来分析.
【解答】解:A、过滤操作要用玻璃棒引流,故错误;
B、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能伸入试管内,要悬空滴加,故正确;
C、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否则会引起火灾,故错误;
D、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错误;
故选B.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12.干燥的空气通过灼热的炭层,逸出的气体冷却后,再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最后主要剩下的气体是( )
A.N2和CO B.N2和CO2 C.CO和CO2 D.CO和O2
【考点】气体的净化(除杂).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据空气的成分,氧气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不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空气通过通过灼热的炭层,碳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得到的混合气在通过石灰水后,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而将二氧化碳除去,N2、稀有气体性质稳定,不发生反应,CO不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稀有气体含量较低,所以反应后冷却到室温剩余的气体主要是:N2、CO.
故选:A.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气体的性质和所通过的试剂的性质,然后根据它们之间会发生的反应进行分析.
13.密闭容器中有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8.0
16.8
3.4
2.0
反应后的质量/g
11.4
10
x
2.0
A.该反应中甲与乙的质量比是57:50
B.x=3.4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丁一定是催化剂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物质质量守恒;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本题可分析甲、乙、丁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丙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可以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了11.4g﹣8.0g=3.4g,故甲是生成物,生成的甲的质量为3.4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6.8g﹣10g=6.8g;丁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丙应生成物,且生成的丙的质量为6.8g﹣3.4g=3.4g,故x的数值为3.4g+3.4g=6.8g.
A、该反应中甲与乙的质量比是3.4g:6.8g=1:2,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上述分析,x=6.8,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乙,生成物是甲和丙,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丁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4.(资阳市中考化学)下列知识的整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物质与结构
B
化学与环境
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氯化钾﹣由钾元素和氯元素组成
水净化程度最高﹣蒸馏
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是有益的
化学实验室的废弃物﹣处理排放
C
化学与生活
D
化学与健康
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煤气和天然气﹣点燃看火焰颜色
简阳羊肉汤香气四溢﹣分子在运动
大量吸纯氧﹣有益身体健康
用干冰保存食物﹣防止受潮腐烂
为提高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A.A B.B C.C D.D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二氧化碳的用途;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解答;
B、根据蒸馏可以得到纯水,焚烧秸秆易造成空气污染,化学实验室的废弃物处理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解答;
C、根据区分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煤气和天然气燃烧都是淡蓝色火焰,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解答;
D、根据大量吸纯氧不益身体健康,用干冰保存食物,可以防止受潮腐烂,为提高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易造成水污染解答.
【解答】解:A、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氯化钾是由钾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故选项归纳有正确.
B、蒸馏可以得到纯水,水净化程度最高的;焚烧秸秆易造成空气污染,化学实验室的废弃物处理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故选项知识归纳有错误.
C、区分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煤气和天然气燃烧都是淡蓝色火焰,不能区分,简阳羊肉汤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运动,故选项知识归纳有错误.
D、大量吸纯氧不益于身体健康,干冰升华吸热,用干冰保存食物可以防止受潮腐烂,为提高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易造成水污染,故选项知识归纳有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选用排除法(即只要发现选项中有一种不符合排列要求,即可排除该选项)是解题此类题的捷径.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48分)
15.请用最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O ;
(2)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O2 ;
(3)调味品食盐中的阳离子 Na+ ;
(4)氦气 He ;
(5)氯化亚铁 FeCl2 ;
(6)两个钡离子 2Ba2+ ;
(7)两个硫酸根离子 2S
;
(8)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H2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进行分析;
(2)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进行分析;
(3)根据调味品食盐中的阳离子是钠离子进行分析;
(4)根据氦气是单原子分子,可以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进行分析;
(5)根据化合物的正确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6)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7)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8)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分析.
【解答】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化学式为:O;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进,所以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O2;
(3)调味品食盐中的阳离子是钠离子,离子符号为:Na+;
(4)氦气是单原子分子,可以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化学式为He;
(5)氯化亚铁的化学式为:FeCl2;
(6)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钡离子表示为2Ba2+;
(7)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2S
;
(8)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H2
.
故答案为:(1)O;
(2)O2;
(3)Na+;
(4)He;
(5)FeCl2;
(6)2Ba2+;
(7)2S
;
(8)H2
.
【点评】(资阳市中考化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6.2016年10月17日,我国的神舟十一号航天飞船成功飞天,并与天宫二号完美对接,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在太空中进行了多项实验,历时33天,顺利返航.
此次运送神舟十一号的长征二号FY11型火箭所使用的化学推进剂,动力燃料偏二甲肼,常规氧化剂为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种无色易燃液体,四氧化二氮(N2O4),是一种无色气体,容易转化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NO2),其反应为:N2O4
2NO2,运载火箭点火后,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发生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氮气.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偏二甲肼(C2H8N2)的物理性质 无色液体 ,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1
(2)配平化学方程:□C2H8N2+□N2O4
□CO2+□H2O+□N2;通过该反应谈谈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
(3)四氧化二氮(N2O4)与二氧化氮(NO2)比较,不同点是 B
A.氮元素的化合价 B.化学性质 C.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D.组成元素
(4)NiFe2O4可将航天员呼出的废气转化为航天员需要的气体,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化,NiFe2O4是 C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消毒剂
(5)在太空中,如果想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中进行以下实验,你认为其中最难完成的是 B
A.养蚕实验 B.用过滤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
C.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D.牛奶溶解于水.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化学与新科技.
【分析】(1)根据物理性质的概念以及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方法来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即可;根据题意,结合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分子结构以及元素组成来分析;
(4)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特性来分析本题;
(5)所谓失重,就是重力为零,而过滤需要利用重力作用使水透过滤纸,留下泥沙.所以很难再失重条件下完成过滤操作.
【解答】解:(1)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种无色液体,颜色状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2):(1×8)=3:1;故填:无色液体;3:1;
(2)偏二甲肼在点燃的条件下与四氧化二氮反应,生成氮气、水和二氧化碳,由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
3N2+4H2O+2CO2;偏二甲肼在点燃的条件下与四氧化二氮反应,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故填:1;2;2;4;3;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3)A.四氧化二氮(N2O4)与二氧化氮(NO2)中,氮元素均显+4价,故错误;
B.四氧化二氮(N2O4)与二氧化氮(NO2)中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正确;
C.四氧化二氮(N2O4)与二氧化氮(NO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故错误;
D.根据两物质的化学式NO2与N2O4,可得知两物质都由N、O两种元素组成,故错误.
故选B;
(4)由题意可知NiFe2O4促进了反应的发生,但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符合催化剂的定义,属于催化剂,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C是正确的;故填:C;
(5)因为在太空中的空间站中没有重力,所以养蚕可以、化学反应可以发生和混合容易完成而分离不易完成,特别是过滤操作需要利用重力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故填: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催化剂的概念、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辨别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如图所以课本中的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图进行实验,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Ⅰ、Ⅳ纸花变红;Ⅱ、Ⅲ纸花不变色.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Ⅳ中使紫色的纸花变为红色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
(2)将Ⅰ、Ⅳ纸花用吹风机小心烘干后,Ⅰ纸花观察到现象是 纸花变成红色 ,Ⅳ纸花观察到的现象是 纸花变成红色
(3)你认为可以不进行Ⅱ、Ⅲ两项实验,能得到本组实验的结论吗?说明理由 不能,Ⅱ实验是证明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Ⅲ实验是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不能缺少.
(4)实验Ⅰ若改为喷稀盐酸,实验结论是一致的,其理由是 盐酸呈酸性,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5)有同学认为将Ⅰ改为喷碳酸很合理更科学,你的看法及理由是 不能,由于碳酸不稳定不宜长时间保存 .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石蕊试液遇酸变红,二氧化碳本身不显酸性,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显酸性,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资阳市中考化学)解:(1)在实验Ⅳ中使紫色的纸花变为红色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2)将Ⅰ、Ⅳ纸花用吹风机小心烘干后,Ⅰ纸花观察到现象是纸花变成红色,Ⅳ纸花观察到的现象是纸花变成红色.
(3)不进行Ⅱ、Ⅲ两项实验,不能得到本组实验的结,理由是:Ⅱ实验是证明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Ⅲ实验是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不能缺少.
(4)实验Ⅰ若改为喷稀盐酸,实验结论是一致的,其理由是盐酸呈酸性,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5)有同学认为将Ⅰ改为喷碳酸很合理更科学,你的看法及理由是不能,由于碳酸不稳定不宜长时间保存 答案:
(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2)纸花变红色;纸花变红色;
(3)不能,Ⅱ实验是证明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Ⅲ实验是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不能缺少.
(4)盐酸呈酸性,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5)不能,由于碳酸不稳定不宜长时间保存.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课本知识结合题干叙述的内容进行.
18.A、B、C、D、E、F是初中化学上册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短线“﹣”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箭头“→”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A、B组成元素相同,A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种药品,E、F组成元素相同,D是一种黑色固体,常温下很稳定,试推断: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C 氧气 ,F 一氧化碳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C 2H2O2
2H2O+O2↑ .D→E C+O2
CO2 .
(3)请写出D元素形成的常见的两种单质的名称 金刚石、石墨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A、B、C、D、E、F是初中化学上册常见的物质,A、B组成元素相同,A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种药品,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C是氧气,E、F组成元素相同,D是一种黑色固体,常温下很稳定,所以D是碳,所以E、F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F会与水反应,所以F是一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B、C、D、E、F是初中化学上册常见的物质,A、B组成元素相同,A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种药品,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C是氧气,E、F组成元素相同,D是一种黑色固体,常温下很稳定,所以D是碳,所以E、F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F会与水反应,所以F是一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是氧气,F是一氧化碳;
(2)A→C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D→E的反应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
CO2;
(3)碳元素形成的常见的两种单质的名称金刚石、石墨.
故答案为:(1)氧气,一氧化碳;
(2)2H2O2
2H2O+O2↑;
C+O2
CO2;
(3)金刚石、石墨.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9.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相关问题:
(1)氩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0 ;
(2)画出15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氟元素与氯元素位于同一列的原因是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它们在化学反应中都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12号元素与17号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MgCl2
(5)第三周期的元素原子相同的是 电子层数
(6)R3+与Ne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R元素的名称为 铝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来分析;
(3)根据元素的周期律、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
(4)根据元素符号以及化学式的书写方法书写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5)根据位于同一周期的原子结构特点来分析;
(6)依据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和离子符合的表示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解:(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氩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故填:40;
(2)15号元素是磷元素,核内质子数为15,核外电子排布为2、8、5结构,所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填:
.
(3)氟元素与氯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位于同一纵行,它们的最外层均为7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一个电子,故填: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得到;
(4)12号元素为镁元素,17号元素为氯元素,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镁,故填:MgCl2;
(5)第三周期的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数;故填:电子层数;
(6)和N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三种阳离子是钠离子、镁离子和铝离子;其中铝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属于铝元素;故填:铝.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进行.
20.实验室里有块状石灰石、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稀硫酸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指出图中仪器⑧的名称 长颈漏斗 .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 ①②⑦⑧ (填序号);实验前首先检验装置的 气密性 ,反应的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收集的CO2验满的方法是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
(3)若补充一种仪器 试管 (填仪器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 催化剂 .
(4)(资阳市中考化学)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的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该气体的发生装置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但由于不慎将棉花放入太深与药品高锰酸钾接触了,加热后可能会产生的安全隐患是 爆炸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实验前首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解答】解:(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①②⑦⑧,实验前首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故答案为:①②⑦⑧;气密性;CaCO3+2HCl=CaCl2+H2O+CO2↑;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3)若补充一种仪器试管,就可以制氧气;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其中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答案为:试管;2KClO3
2KCl+3O2↑;催化剂;
(4)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该气体的发生装置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但由于不慎将棉花放入太深与药品高锰酸钾接触了,加热后可能会产生的安全隐患是爆炸;故答案为:2KMnO4
K2MnO4+MnO2+O2↑;爆炸;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验满方法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0分)
21.百米赛跑中,裁判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就开始计时,不能等听到枪响才开始计时,否则会使成绩偏高,发令枪弹丸中含有红磷,白烟主要成分是反应产生的五氧化二磷,若0.31g红磷完全燃烧能产生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是多少?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提示,发令枪中发生的反应是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条件可以写成撞击或者点燃,这个条件不是那么苛刻,建议阅卷老师也要留意),根据红磷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求算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解答】解:设0.31g红磷完全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为x.
4P+5O2
2P2O5
124 284
0.31g x
=
x=0.71g
答:0.31g红磷完全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为0.71g.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首先要根据给定的信息写出对应的正确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已知量和化学方程式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求算待求量.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
22.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共10g,用一氧化碳完全还原后铜粉的质量为8.4g.求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用差量法解答本题.由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CuO+CO
Cu+CO2可以看出,原混合物的质量与还原后共得到铜的质量之差,就是固体减少的质量,据此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混合物中含氧化铜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出原混合物中含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设原混合物中含氧化铜的质量为x,
CuO+CO
Cu+CO2 固体质量减少
80 64 80﹣64=16
x 10g﹣8.4g=1.6g
x=8g
则原混合物中含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80%.
答: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8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差量法和化学方程式解答问题的能力.利用差量法解答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问题,是较常见的一种解题方法,关键是分析清楚差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第2页(共29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
2018巴中市中考化学冲刺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下一篇:
2018年苏州中考化学模拟测试卷【精选word版 含答案】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综合辅导
物质构成
化学方程式
酸碱盐
溶液
碳与金属
化学实验
知识点总结
学习方法
压轴题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随便看看
中秋节保存月饼一定要低温通风
中学生一日三餐食谱四
中考饮食之午餐营养菜谱
家长应该怎样在饮食上帮助孩子迎战中
2015中考语文成语解题技巧
2015年中考语文古诗必考篇目
2015年最新强化语文知识之白居易
2015中考语文必背古文:陋室铭
2015中考语文必背的四种语文学习的方
2015年同步语文知识点简要概括
中考语文
综合辅导
基础知识与运用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
古诗词
名句名著
语文素材
题型、解题技巧
中考作文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数学
综合辅导
数学公式
数学定理
题型、解题技巧
学习方法
代数
几何
函数
圆
三角函数
知识点总结
压轴题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英语
综合辅导
英语语法
英语阅读
英语词汇
英语写作
英语听力
学习方法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物理
综合辅导
物理方法
物理公式
力学
光学
电学
热学
声学
学习方法
知识点总结
压轴题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化学
综合辅导
物质构成
化学方程式
酸碱盐
溶液
碳与金属
化学实验
知识点总结
学习方法
压轴题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政治
综合辅导
政治知识
心理健康
知识点总结
学习方案、课件
答题技巧
学习方法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中考历史
综合辅导
学习方法
答题技巧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地理
综合辅导
学习方法
答题技巧
中国地理
世界地理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生物
综合辅导
学习方法
答题技巧
生物与生物圈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历史与社会
综合辅导
试题
备考经验
经验交流
学习方法
常见问题
家长必读
心理指导
考生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