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化学 > 模拟题 >

2018年湖北恩施中学中考化学试题【精选word版 可下载】

http://www.newdu.com 2019-05-11 初三网 许君 参加讨论

    ☆☆☆ 点击下载试题 ☆☆☆
    2018年湖北恩施中学中考化学试题【精选word版 可下载】
    由于格式问题,部分试题会存在乱码的现象,请考生点击全屏查看!
    第I卷 选择题
    (13~22题为化学试题,每题2分,共10小题,共计20分)
    选择题10个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3.近期某地市场发现“脚臭盐”,因其中含有H2S。下列属于H2S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有臭鸡蛋气味    B.能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大    D.有还原性
    14.化学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世界,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C )
      A.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B.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C.地壳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D.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开发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均属于合成材料
       B.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可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可将进风口调大
       D.运动员大量出汗后,常饮用含钠、钾等元素的运动饮料
    16.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联合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4个新合成元素的中文定名,依次为“鉨(nǐ)、镆(mò)、(tián)、(ào)”。其中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内含有179个中子,属稀有气体元素。下列对118号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质子数为118   B.化学性质活泼   C.相对原子质量约为297   D.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8
    17.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B.1个维生素C分子共含有20个原子
       C.相对分子质量为176g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8.生活中一些食物近似pH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食物葡萄汁苹果汁牛奶鸡蛋清
pH3.4~3.52.9~3.36.3~6.67.6~8.0

       A.牛奶和鸡蛋清均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应多饮牛奶
       C.葡萄汁和苹果汁均显酸性    D.葡萄汁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19.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R、M、N均是混合物             B.变化Ⅰ、Ⅱ、Ⅲ均属于物理变化
      C.变化Ⅱ、Ⅲ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R、M、N中共有两种分子
    2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
       D.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21.如图是小红学习《常见的碱》课题后,总结出的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①中的酚酞溶液变红
       B.②中的盐酸反应的实质是H++OH- = H2O
      C.③中硝酸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D.④可解释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质
    
    2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a2℃时,甲和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甲、乙、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第II卷 非选择题
    (23~28题为化学试题,其中23~27题每空1分、28题5分,共计30分)
    23.(4分)根据要求完成空格:
    
符号3N2CH3COOH
名称或意义磷元素氢氧化钾

    24.(3分)请按要求填空:
    (1)口罩中填充活性炭是利用其            。
    (2)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简便的方法鉴定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请完成下列表格。
    
主要操作现象结论
取样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浮渣多,泡沫少该水样是硬水

    25.(3分)“湖北氢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取得重大突破”被评为2016年度湖北十大科技事件之一。其原理是将传统汽车改装为醇氢汽车,安装甲醇(CH4O)裂解器。据查甲醇与水蒸气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1升甲醇可替代1升汽油,有利于减少雾霾。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甲醇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由甲醇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64g甲醇完全反应可制得氢气             g。
    26.(6分)如图是常见气体的制取、收集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A           B         C        D           E           F
    (1)装置B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除F装置外,还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其中在常温条件下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如果用B、F装置制取并收集CO2气体,则B装置中的导管应与F装置中的________端相连(填“m”或“n”),检验F装置中CO2气体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9分)现有一包黑色粉末,可能由铁粉、碳粉和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黑色粉末的成分进行探究并提炼其中的某种金属。
    【提出问题】黑色粉末是什么?
    【初步实验】把少许黑色粉末与足量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气泡,且反应后无固体剩余。
    【查阅资料】①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②氢气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初步结论】黑色粉末可能是          或            。
    同学们为了进一步确定黑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现象】试管底部有红色物质生成。
    【实验结论】黑色粉末是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拓展探究】为了提炼其中的某种金属,同学们取相同质量的黑色粉末,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1)步骤2和步骤3中物质分离的操作名称是                     。
    (2)方案中的五个步骤,其中不能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的步骤是         。方案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D、E是同一种溶质形成的溶液,但不能判断其中溶质质量大小,理由是                    。
    (4)请你分析哪种方案合理并说明理由                                                     。
    28.(5分)我国规定饮用水的硬度不能超过25度,硬度的表示方法是将水中的Ca2+和Mg2+都看作Ca2+,并将其质量折算成CaO的质量。1L水中含有10mg CaO称为1度,含有20mg CaO称为2度,依次类推。8度或以上的水为硬水,8度以下的水为软水。现取我州某地山泉水100mL,通过实验测定其中Ca2+、Mg2+的含量,折算成CaO的质量为0.028g,试通过计算说明该水能否直接作为饮用水?
    解:100mL该山泉水中含有氧化钙的质量为0.028g,则1L该山泉水中含氧化钙的质量为:
        == 0.28g == 280mg
        故该山泉水硬度为28度>25度,该山泉水不能直接作为饮用水
       答:该山泉水不能直接作为饮用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