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载试题 ☆☆☆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东营市胜利一中中考物理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车窗 B.铁轨 C.路边的树 D.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2.(东营中考物理)针对前段时间的旱情,我市气象部门多次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良好.在空中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人工增雨”的一种常用方法,喷洒的干冰可以促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晶,冰晶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空气中的“云”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凝华和熔化 B.凝华和液化 C.凝固和熔化 D.凝固和液化 3.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的示意图.小球从a处滚下,在c处与小木块碰撞,并与小木块共同运动到d处停下.下面的一些判断正确的是( ) ![]() A.从a到b,小球的势能不变,动能增大 B.从b到c,小球的势能增大,动能增大 C.到达c处,小球的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D.到达d处,小球的动能为零,小木块的动能最大 4.(东营中考物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自行车的设计者运用了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螺母下面垫一个垫圈,是为了增大压强 B.车轴上装有滚动轴承是为了减小摩擦 C.车轮的外胎做有凹凸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D.尾灯可以将从不同方向射向它的光反射,让后面的人看到 5.(东营中考物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6.小明同学发现有人触电以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身旁的干木棒将电线挑开 B.用PVC塑料管将电线挑开 C.切断电源后用手把电线拿开 D.用身边的铝合金棒将电线挑开 7.(东营中考物理)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电磁波不仅能传递声音信号,也能传递图象信号 C.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电磁波不能发生反射 8.用电线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静止时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 A.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B.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C.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灯受到的重力 D.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受到的重力 9.(东营中考物理)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右移动时( ) ![]() A.电压表示数变大,灯变暗 B.电压表示数变小,灯变亮 C.电流表示数变小,灯变亮 D.电流表示数不变,灯变暗 10.将同物体先后放入甲乙丙三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在甲种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最大 B.在乙种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最大 C.丙种液体的密度最大 D.甲乙种液体密度相同 二、(东营中考物理)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1.观看电影时,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银幕上的景象,是由于发生了光的 ,同时,我们能分辨出银幕上不同人物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 不同. 12.“动圈式话筒”“扬声器”“电饭煲”三个电器中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相似的是 .为了防止电动机内热量的产生,我们可以选择 材料(选填“超导”“半导体”“磁体”). 13.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把一个焦距3cm的凸透镜当放大镜使用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应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cm. 14.某同学测得家用保温瓶的深度为30cm,装个满开水后,水对瓶底的压强是 Pa(g=10N/kg);若将开水全都倒入脸盆后,则水对脸盆的压强 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填“小于”“大于”“等于”) 15.“八月桂花遍地开”时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芳香,这是一种 现象,说明 . 16.某同学在完成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所设计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压4.5V,电压表示数2V,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Ω.实验中该同学将R1由5Ω更换为10Ω后,应该向 调节滑动变阻器;为了保证实验顺利完成R1的阻值不能超过 Ω. ![]() 17.(东营中考物理)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来匀速拉动钢锭,已知钢锭与地面的摩擦力F1为 1200N,若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物体匀速运动的速度为1m/s.则拉力F大小为 ,5s内所做的有用功为 . ![]() 三、(东营中考物理)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5分) 18.CD为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位于A处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位于B处的乙同学,请做出这一现象的光路图. ![]() 19.如图所示:重100N的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请你在图中画出此时“不倒翁”所受重力和桌面对“不倒翁”的支持力的示意图.(黑点表示“不倒翁”的重心) ![]() 20.(东营中考物理)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几分钟为止.数据记录如表:
①第2min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由此可判断出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2)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 21.(东营中考物理)用细线拴住一端粗、一端细的实心胡萝卜并悬挂起来,静止后胡萝卜的轴线水平,如图1所示;在拴线处沿竖直方向将胡萝卜切成A、B两段,A、B哪段重些呢?甲、乙、丙三个同学提出各自的猜想: 甲:A较重;乙:B较重;丙:A、B一样重 ![]() (1)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判断A、B的轻重. 所用器材: ;操作方法: ; (2)为进一步研究类似A、B轻重的问题,某同学在一根有等间距刻度的均匀杠杆两侧挂上每个质量都相等的钩码进行实验,杠杆静止于水平状态的三次实验情境如图2所示.根据图2的实验,可以判断 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填“甲”、“乙”或“丙”)上述实验装置也可以用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须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原因是 .该实验需要进行多次的原因是: . 22.(东营中考物理)小明同学用伏安法测额定电压为4V小灯泡L的电阻,电路图如图1所示 ![]() (1)请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为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最大,开关S闭合前,应将滑片P移至 端(填“左”或“右”). (2)开关S闭合后,移动滑片P,当电压表的示数方2.0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 A,小灯泡L的电阻是 Ω (3)在多次测量之后,小明绘制出了灯泡U﹣﹣I图象,但是却发现图象并非一条直线,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 (4)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1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3.(东营中考物理)兴凯湖旅游观光车的技术参数如下表:
根据以上参数,解答下列问题: (1)若乘员质量平均为50kg,求满载时观光车和人的总重是多少牛顿?(g=10N/kg) (2)求满载时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是多少帕斯卡? (3)若观光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1×104m过程中,牵引力所做的功为1×107J,求观光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多少牛顿? 24.王聪是班里有名的“物理迷”,他爱观察,勤思考.一天,妈妈到超市购买了一台家用豆浆机,他仔细观察了豆浆机的构造、铭牌和制作豆浆的过程,发现其中用到了许多物理知识. ![]() (1)(东营中考物理)机座底部安装有三个小橡皮碗,相当于“吸盘”,可以防止豆浆机在打浆时位置发生移动.“吸盘”是利用 起固定作用的. (2)豆浆机电源线的插头有三个脚,如图所示,其中稍长些的脚是把豆浆机的金属部分与 相连接. (3)豆浆机的机头主要由一个电热器(电热丝)和一个电动机带动的打浆器构成.制作豆浆的过程是先加热,再打浆,再加热煮熟,即加热和打浆是交替进行的.由此可知,豆浆机中的电动机和电热器的连接方式是 . (4)豆浆机铭牌上的部分技术参数如表.豆浆机在额定电压下打浆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多少?
(5)王聪粗略想测算一下豆浆机电热器的加热效率大约是多少.于是,他把80g大豆和1520g清水放入豆浆机中,测出其初温为20℃.豆浆机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当电热器加热的总时间约12min时豆浆沸腾,测其温度为100℃.设豆浆的比热容大约等于水的比热容,请你帮他计算豆浆吸收了多少热量?豆浆机电热器的加热效率大约是多少? 东营中考物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东营中考物理)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车窗 B.铁轨 C.路边的树 D.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判断参照物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逆过程,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以“谁”为参照物.当然对于此类选择题,我们可以逐项分析,找到正确的选项. 【解答】解:以车窗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车窗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小明相对于车窗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 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相对于铁轨、路旁的树及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所以以铁轨、路旁的树及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东营中考物理)针对前段时间的旱情,我市气象部门多次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良好.在空中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人工增雨”的一种常用方法,喷洒的干冰可以促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晶,冰晶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空气中的“云”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凝华和熔化 B.凝华和液化 C.凝固和熔化 D.凝固和液化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很容易升华,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 需要从水的物态变化入手,分析具体过程.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解答】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非常容易升华,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产生小冰粒.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从空气中吸热,熔化变成液态的水,形成雨滴; 故“云”的形成过程是凝华和熔化. 故选A. 3.(东营中考物理)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的示意图.小球从a处滚下,在c处与小木块碰撞,并与小木块共同运动到d处停下.下面的一些判断正确的是( ) ![]() A.从a到b,小球的势能不变,动能增大 B.从b到c,小球的势能增大,动能增大 C.到达c处,小球的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D.到达d处,小球的动能为零,小木块的动能最大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解答】解:(1)从a﹣b﹣c,小球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从c﹣d,小球质量不变,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2)从a﹣b﹣c,小球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从c﹣d,小球质量不变,小球撞击木块后,速度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减小,到d点停止,速度为零,动能为零. 故选C. 4.(东营中考物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自行车的设计者运用了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螺母下面垫一个垫圈,是为了增大压强 B.车轴上装有滚动轴承是为了减小摩擦 C.车轮的外胎做有凹凸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D.尾灯可以将从不同方向射向它的光反射,让后面的人看到 【考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光的反射. 【分析】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来改变压强;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所受压力,可以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来改变摩擦力; 光照在物体的表面时,就会发生光的反射. 【解答】(东营中考物理)解:A、螺母下面垫一个垫圈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所以A是错误的; B、车轴上装有滚动轴承是变滑动为滚动以减小摩擦力,所以B是正确的; C、车轮的外胎左右凹凸花纹是为了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所以C是正确的; D、自行车的尾灯可以将射向它的光反射出去,让后面的人看到,所以D是正确的. 故选A. 5.(东营中考物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 【分析】(东营中考物理)(1)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具有很强的能量; (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4)生活中人们常把声音的大小说成声音的高低,如:禁止高声喧哗、放声高歌、低声细语等语句中的高低都是指声音的大小. 【解答】(东营中考物理)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选项说法错误,故A错误; B、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而超声波具有很强的能量,超声波可以用来击碎身体内的结石,故B正确; C、“禁止鸣笛”是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此句中的“高声语”意思是大声说话,属于人们把大小说成高低了,应是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B. 6.小明同学发现有人触电以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身旁的干木棒将电线挑开 B.用PVC塑料管将电线挑开 C.切断电源后用手把电线拿开 D.用身边的铝合金棒将电线挑开 【考点】安全用电原则. 【分析】(东营中考物理)造成触电事故的原因都是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造成的,因此安全用电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当进行触电急救时首先要切断电源或用干木棍将电线挑开,如果是电引起的火灾不要用水泼. 【解答】解:A、干木棒是绝缘体,有人触电时用干木棒将电线挑开,做法正确; B、PVC塑料管是绝缘体,有人触电时用PVC塑料管将电线挑开,做法正确; C、发现有人触电立即去切断电源,用手将电线拿开,做法正确; D、铝合金棒是导体,有人触电时用铝合金棒将电线挑开同样会发生触电事故,做法错误. 故选D. 7.(东营中考物理)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电磁波不仅能传递声音信号,也能传递图象信号 C.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电磁波不能发生反射 【考点】电磁波的传播. 【分析】(1)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与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2)电磁波既可以传递声音信号,也可以传播图象信号. (3)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发生反射与折射. 【解答】解:A、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电磁波不仅能传递声音信号,也能传递图象信号,故B正确; C、电磁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故C错误; D、电磁波能够发生反射,故D错误. 故选B. 8.(东营中考物理)用电线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静止时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 A.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B.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C.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灯受到的重力 D.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受到的重力 【考点】平衡力的辨别. 【分析】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下,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答】解:A、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灯受到的重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9.(东营中考物理)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右移动时( ) ![]() A.电压表示数变大,灯变暗 B.电压表示数变小,灯变亮 C.电流表示数变小,灯变亮 D.电流表示数不变,灯变暗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量总电流,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电路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和灯泡亮度的变化,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判断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解答】(东营中考物理)解: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 由I= ![]() 由P=UI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 因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 所以,由P=UI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小,灯泡变暗;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故选A. 10.(东营中考物理)将同物体先后放入甲乙丙三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在甲种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最大 B.在乙种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最大 C.丙种液体的密度最大 D.甲乙种液体密度相同 【考点】(东营中考物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1)物体的浮沉条件: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漂浮或悬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据此判断浮力的大小关系. (2)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上浮;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据此判断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 【解答】(东营中考物理)解:A和B、物体在甲液体中沉底,则F甲<G,物体在乙液体中悬浮,F乙=G,物体在丙液体中漂浮,F丙=G,所以,F甲<F乙=F丙;故AB错误; C和D、物体在甲液体中沉底,则ρ甲>ρ物;物体在乙液体中悬浮,ρ乙=ρ物;物体在丙液体中漂浮,ρ丙>ρ物;所以,ρ甲<ρ乙<ρ丙;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二、(东营中考物理)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1.观看电影时,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银幕上的景象,是由于发生了光的 漫反射 ,同时,我们能分辨出银幕上不同人物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 音色 不同. 【考点】漫反射;音色. 【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东营中考物理)解:银幕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银幕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人们都能看到.因此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 不同的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故人们是通过音色辨别不同人的声音. 故答案为:漫反射,音色. 12.(东营中考物理)“动圈式话筒”“扬声器”“电饭煲”三个电器中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相似的是 扬声器 .为了防止电动机内热量的产生,我们可以选择 超导体 材料(选填“超导”“半导体”“磁体”). 【考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电热. 【分析】(1)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 动圈式话筒工作过程是:声波振动→引起膜片振动→带动线圈振动→线圈切割永磁体的磁场产生感应电流→经放大传给扬声器.由此可知其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扬声器是利用通电导体能够在磁场中运动; 电饭煲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 (2)超导体电阻为零,产生的热量为零. 【解答】(东营中考物理)解:(1)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 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制成的; 当扬声器线圈中有随声音变化的电流时,由于电流的磁效应,通电线圈相当于一个磁体,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情况,通电线圈就会受到永磁体的作用力.所以当电流方向改变时,通电线圈的磁极发生变化,受力方向就变化,线圈带动纸盆也来回振动,于是扬声器就发出了声音,即扬声器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来工作的; 电饭煲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 综上所述,扬声器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相似,都利用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2)超导体的电阻为零,电流产生的热量为零,故为了防止电动机内热量的产生可选用超导体材料. 故答案为:扬声器;超导体. 13.(东营中考物理)凸透镜对光有 会聚 作用;把一个焦距3cm的凸透镜当放大镜使用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应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cm. 【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凸透镜成像时,U<f,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凸透镜的焦距是3cm,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把凸透镜当放大镜使用,物距小于3cm. 故答案为:会聚;小于. 14.(东营中考物理)某同学测得家用保温瓶的深度为30cm,装个满开水后,水对瓶底的压强是 3000 Pa(g=10N/kg);若将开水全都倒入脸盆后,则水对脸盆的压强 小于 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填“小于”“大于”“等于”)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压强大小比较. 【分析】(1)知道水深和水的密度,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求水对杯底的压强; (2)由于脸盆底面积大于保温瓶的横截面积,所以水的深度小于30cm,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1)保温瓶瓶胆的最大深度: h=30cm=0.3m, 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3m=3000Pa. (2)当将瓶中的开水全部倒入脸盆中时,水的深度小于30cm,由p=ρgh可知,脸盆底受到水的压强小于保温瓶底部的压强. 故答案为:3000;小于. 15.(东营中考物理)“八月桂花遍地开”时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芳香,这是一种 扩散 现象,说明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 【考点】扩散现象. 【分析】两种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解答】解:“八月桂花遍地开”时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芳香,是芳香物质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故答案为:扩散;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16.(东营中考物理)某同学在完成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所设计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压4.5V,电压表示数2V,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Ω.实验中该同学将R1由5Ω更换为10Ω后,应该向 右 调节滑动变阻器;为了保证实验顺利完成R1的阻值不能超过 16 Ω. ![]()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有关,要“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将R1由5Ω更换为10Ω后,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然后判断电压表示数变化时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进一步得出滑片移动的方向; (2)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2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得出等式即可得出R1阻值的表达式,然后结合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得出定值电阻的最大阻值. 【解答】(东营中考物理)解:(1)要“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将R1由5Ω更换为10Ω后,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 由I= ![]() 由U=IR可知,滑片不动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 要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2V不变,应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即滑片右移,直至电压表的示数2V不变; (2)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2=U﹣U1=4.5V﹣2V=2.5V,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I= ![]() ![]() 解得:R1= ![]() ![]() 当R2=20Ω时,R1的阻值最大,即R1= ![]() ![]() 故答案为:右;16. 17.(东营中考物理)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来匀速拉动钢锭,已知钢锭与地面的摩擦力F1为 1200N,若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物体匀速运动的速度为1m/s.则拉力F大小为 500N ,5s内所做的有用功为 6000J . ![]() 【考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功的计算. 【分析】(1)由图知,使用滑轮组n=3,拉力端移动的距离等于物体移动距离的3倍,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有用功,拉力做的功为总功,知道滑轮组机械效率,可求拉力大小; (2)利用s=vt求5s内物体运动的距离,再利用W=Fs求5s内所做的有用功. 【解答】(东营中考物理)解: (1)由图知,n=3,设物体前进距离为s物,则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3s物, 克服摩擦力做的有用功:W有用=F1s物, 拉力做的总功:W总=F×s=F×3s物,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 ![]() ![]() 则绳端的拉力: F= ![]() ![]() (2)由v= ![]() s物=vt=1m/s×5s=5m, 5s内所做的有用功: W有用=F1s物=1200N×5m=6000J. 故答案为:500N;6000J. 三、(东营中考物理)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5分) 18.CD为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位于A处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位于B处的乙同学,请做出这一现象的光路图. ![]()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标出光的传播方向,甲同学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乙同学,是因为乙同学反射的光进入了甲同学的眼睛,然后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可作出B的像的位置. 【解答】(东营中考物理)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可确定乙的像的位置B′,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所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连接AB′,与平面镜交于一点0,连接AO,BO即可,如图所示: ![]() 19.如图所示:重100N的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请你在图中画出此时“不倒翁”所受重力和桌面对“不倒翁”的支持力的示意图.(黑点表示“不倒翁”的重心) ![]() 【考点】力的示意图. 【分析】(东营中考物理)根据力的示意图的定义,将“不倒翁”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即可. 【解答】解:“不倒翁”受到的重力大小为100N,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支持力作用在“不倒翁”与水平面的接触点,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100N,如图所示: ![]() 20.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几分钟为止.数据记录如表:
①第2min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94 ℃;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由此可判断出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小于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2)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 ![]()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1)①水每分钟吸收热量相同,温度变化也相同;②水沸腾时,有固定的沸点,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00°C,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沸点低于100°C; (2)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液化的概念: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知道“白气”是由小水珠组成. 【解答】(东营中考物理)解:(1)①由表格可知,水的温度,每分钟升高2°C,由1分钟到2分钟升高2°C,故为94°C;②由表格可知,水在沸腾时,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此时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2)水面上的“白气”是小水滴,是由水蒸气液化成的. 故答案为:(1)①94;②98;小于;(2)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21.(东营中考物理)用细线拴住一端粗、一端细的实心胡萝卜并悬挂起来,静止后胡萝卜的轴线水平,如图1所示;在拴线处沿竖直方向将胡萝卜切成A、B两段,A、B哪段重些呢?甲、乙、丙三个同学提出各自的猜想: 甲:A较重;乙:B较重;丙:A、B一样重 ![]() (1)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判断A、B的轻重. 所用器材: 弹簧测力计 ;操作方法: 分别测出A、B的重GA和GB比较即可 ; (2)为进一步研究类似A、B轻重的问题,某同学在一根有等间距刻度的均匀杠杆两侧挂上每个质量都相等的钩码进行实验,杠杆静止于水平状态的三次实验情境如图2所示.根据图2的实验,可以判断 甲 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填“甲”、“乙”或“丙”)上述实验装置也可以用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须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原因是 便于测量力臂 .该实验需要进行多次的原因是: 得出普遍性规律,避免偶然性 . 【考点】(东营中考物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分析】(1)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A、B两段萝卜的重力进行比较; (2)从三幅中可看出,当钩码的个数越少时,其力臂就越长.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甲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力臂; 实验中需多次实验,得出平衡条件,使结论更普遍性. 【解答】(东营中考物理)解: (1)所用器材:弹簧测力计; 操作方法:分别测出A、B的重GA和GB比较即可.若GA>G B,则甲猜想正确;若GA<GB,则乙猜想正确,若GA=GB则丙猜想正确; (2)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幅图左右钩码个数相等,力臂格数也相等; 第二幅图左边钩码个数为3个,力臂为2格.右边钩码个数为2个,力臂为3格; 第三幅图左边钩码个数为3个,力臂为2格,右边钩码个数为1个,力臂为6格.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三幅图中左边钩码个数和力臂都不变,但右边随着钩码个数的减少,力臂在变大,所以重力越大,其力臂越小.即甲同学猜想正确; 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杠杆本身才与竖直方向上的重力方向垂直,此时的力臂正好在杠杆上,是相应的杠杆的长度,所以测量起来会非常方便; 实验中多次实验,是为了得出普遍性结论,避免偶然性. 故答案为:(1)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A、B的重GA和GB比较即可;(2)甲;便于测量力臂;得出普遍性规律,避免偶然性. 22.(东营中考物理)小明同学用伏安法测额定电压为4V小灯泡L的电阻,电路图如图1所示 ![]() (1)请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为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最大,开关S闭合前,应将滑片P移至 右 端(填“左”或“右”). (2)开关S闭合后,移动滑片P,当电压表的示数方2.0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 0.2 A,小灯泡L的电阻是 10 Ω (3)在多次测量之后,小明绘制出了灯泡U﹣﹣I图象,但是却发现图象并非一条直线,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灯丝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 (4)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1 W. 【考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分析】(1)连接实物时,要注意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达到最大阻值出,是为了让电路中有较大的电阻,防止电路中电流过大而烧坏用电器;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判定电压表的量程;根据题意判定电流表的量程;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 (2)当电压表的示数方2.0V时,读出电流表示数,根据欧姆定律解答; (3)灯泡的灯丝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这是造成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的真正原因. (4)根据公式P=UI求出额定功率. 【解答】(东营中考物理)解:(1)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小灯泡额定电压为4V,故电压表量程为0﹣15V,由图象可知,电流表量程为0﹣0.6A;闭合开关前,为防止电路中电流过大而损坏电路设备,应将滑片滑到最大阻值处即最右端;如图: ![]() (2)当电压表的示数方2.0V时,电流表示数为0.2A,电阻R的阻值为:R= ![]() ![]() (3)图线弯曲代表了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在变化,也就是灯泡的电阻值在变化,这是因为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造成的,温度升高、电阻会增大,所以图线不是直线. (4)在额定电压为4V时的电流为0.25A,故额定功率为:P=UI=4V×0.25A=1W. 故答案为:(1)如图;右;(2)0.2;10;(3)灯丝电阻受温度的影响;(4)1. 四、(东营中考物理)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1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3.兴凯湖旅游观光车的技术参数如下表:
根据以上参数,解答下列问题: (1)若乘员质量平均为50kg,求满载时观光车和人的总重是多少牛顿?(g=10N/kg) (2)求满载时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是多少帕斯卡? (3)若观光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1×104m过程中,牵引力所做的功为1×107J,求观光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多少牛顿? 【考点】重力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 【分析】(1)求出满载时人和车的总质量,利用重力公式求满载时观光车和人的总重; (2)求出满载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总重),又知道受力面积,利用压强公式求满载时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3)知道车运动距离和牵引力做的功,利用功的公式求牵引力的大小,又知道车匀速行驶,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为一对平衡力,据此求阻力大小. 【解答】(东营中考物理)解:(1)满载时观光车和人的总重: G=mg=×10N/kg=1.6×104N; (2)∵在水平地面上, ∴满载时观光车对地面的压力: F=G=1.6×104N, 满载时观光车对地面的压强: P= ![]() ![]() (3)∵牵引力所做的功W=F′s, ∴牵引力:F′= ![]() ![]() ∵观光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受到的阻力与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f=F′=1000N. 答:(1)满载时观光车和人的总重是1.6×104N; (2)满载时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是1.6×105Pa; (3)观光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1000N. 24.(东营中考物理)王聪是班里有名的“物理迷”,他爱观察,勤思考.一天,妈妈到超市购买了一台家用豆浆机,他仔细观察了豆浆机的构造、铭牌和制作豆浆的过程,发现其中用到了许多物理知识. ![]() (1)(东营中考物理)机座底部安装有三个小橡皮碗,相当于“吸盘”,可以防止豆浆机在打浆时位置发生移动.“吸盘”是利用 大气压 起固定作用的. (2)豆浆机电源线的插头有三个脚,如图所示,其中稍长些的脚是把豆浆机的金属部分与 大地 相连接. (3)豆浆机的机头主要由一个电热器(电热丝)和一个电动机带动的打浆器构成.制作豆浆的过程是先加热,再打浆,再加热煮熟,即加热和打浆是交替进行的.由此可知,豆浆机中的电动机和电热器的连接方式是 并联 . (4)豆浆机铭牌上的部分技术参数如表.豆浆机在额定电压下打浆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多少?
(5)王聪粗略想测算一下豆浆机电热器的加热效率大约是多少.于是,他把80g大豆和1520g清水放入豆浆机中,测出其初温为20℃.豆浆机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当电热器加热的总时间约12min时豆浆沸腾,测其温度为100℃.设豆浆的比热容大约等于水的比热容,请你帮他计算豆浆吸收了多少热量?豆浆机电热器的加热效率大约是多少? 【考点】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大气压的综合应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分析】(东营中考物理)(1)当把豆浆机放在平整的桌面上时,把橡皮碗内的空气排出,大气压将皮碗紧紧的压在桌面上,防止豆浆机在打浆时位置发生移动; (2)稍长些的脚与豆浆机的金属外壳相连,当插入三孔插座时,就将豆浆机的金属外壳与大地相连,以防触电; (3)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相互影响,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4)由表格数据找出电动机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利用P=UI求电动机工作的电流; (5)先求出豆浆的质量,知道豆浆的比热容约等于水的比热容,知道豆浆的初温和末温,利用Q吸=cm(t1﹣t0)求吸收的热量(有用能量);利用W电=Pt求消耗的电能(总能量),再利用效率公式η= ![]() 【解答】(东营中考物理)解:(1)“吸盘”在使用时需排出内部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盘紧紧的压在桌面上,所以“吸盘”是利用大气压起固定作用的; (2)豆浆机电源线的插头有三个脚,其中稍长些的脚是把豆浆机的金属部分与大地相连接,以防触电; (3)豆浆机的加热和打浆是交替进行的,说明电热器和电动机在工作时互不影响,因此它们是并联连接的. (4)由表格数据可知,电动机额定功率P电机=200W, 根据P=UI可得,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I电机= ![]() ![]() (5)由题意可知,豆浆的质量:m=80g+1520g=1600g=1.6kg; 则豆浆吸收的热量为: Q吸=cm(t1﹣t0)=4.2×103J∕(kg•℃)×1.6kg×=5.376×105J; 由表格数据可知,电热器的额定功率P=800W, 由P= ![]() W电=Pt=800W×12×60s=5.76×105J, 电热器的加热效率: η= ![]() ![]() 答:(1)大气压; (2)大地; (3)并联; (4)豆浆机在额定电压下打浆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0.91A; (5)豆浆吸收了5.376×105J的热量,豆浆机电热器的加热效率大约是93.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