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载试题 ☆☆☆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承德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共47分.1~19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20~22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 2.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冬天人们常用双手互相摩擦取暧 B.把冰块放在鲜榨的果汁里,喝时感觉很凉快 C.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D.摩托车发动机发动一段时间后,排气管热得发烫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B.将壶里的水烧开,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冬天在火炉旁烤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 D.物体的温度不变,它所具有的内能一定不变 4.(承德中考物理)在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发生内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冲程是( ) A.吸气冲程和压缩冲程 B.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 C.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 D.排气冲程和吸气冲程 5.我们说煤的热值大于木柴的热值,是指( ) A.煤比木柴含有的热量多 B.烧煤比烧木柴产生的温度高 C.烧煤比烧木柴产生的热量多 D.要使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烧的煤比烧的木柴质量要少 6.甲乙两台柴油机,甲的效率低于乙的效率,意义是( ) A.甲的功率大于乙的功率 B.甲消耗的燃料多于乙消耗的燃料 C.乙将燃料燃烧放出的能变成有用功的那部分能的比例比甲大 D.工作相同时间甲消耗的燃料一定比乙少 7.如图是用带电小球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 A. ![]() ![]() ![]() ![]() 8.如图甲所示,验电器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如图乙所示),金属棒中( ) ![]() A.有电子从A移动到B B.有正电荷从B移动到A C.电荷的移动是持续的 D.如果不用绝缘柄,用手直接拿着金属棒,也会出现这个现象 9.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某一段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跟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在电压一定条件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电阻成反比 C.导体中电流的大小由两端电压和电阻共同决定其大小 D.导体中电流跟两端电压和电阻无关 10.当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3A,如果导体两端电压再增加6V,那么导体中的电流为( ) A.0.9A B.0.6A C.0.3A D.0.1A 11.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闭合后,灯泡L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若L的阻值不变,则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将( ) ![]() A.减小,减小 B.减小,增大 C.增大,减小 D.增大,增大 1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灯L熄灭,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大,另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小.将两用电器位置互换后再次闭合开关S,两个电表指针均发生明显偏转.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灯L或电阻R上,则( ) ![]() A.灯L短路 B.灯L断路 C.电阻R断路 D.电阻R短路 13.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几乎无示数,电压表示数近似等于电源电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 A.L2短路 B.L2灯丝断了 C.L1短路 D.L1灯丝断了 14.如图,电源电压和电灯L的电阻均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后,在变阻器的滑片P从中点向下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电灯L的亮度变暗 C.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 D.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 1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A.开关S断开后,电流表的示数改变了0.5A.则R1与R2的阻值之比为( ) ![]() A.13:5 B.3:5 C.5:3 D.5:13 16.小明观察了市场上的测重仪后,设计了如图四个电路(R是定值电阻,R1是滑动变阻器).可以测量人体重的电路是( ) A. ![]() ![]() ![]() ![]() 1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示数之比为I甲:I乙=2:3;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改为电压表时,则两表的示数之比U甲:U乙为( ) ![]() A.3:1 B.2:1 C.1:3 D.3:2 18.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时,连入电路中的阻值为R,只闭合S1时,R两端电压与R1两端电压之比为1:2,只闭合S2时,R两端电压与R2两端电压之比为1:4,当滑片P移动到b端,则( ) ![]() A.只闭合S1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与R1两端电压之1:1 B.只闭合S2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与R2两端电压之1:1 C.当S1、S2闭合时,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是1:2 D.当S1、S2闭合时,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是1:1 1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4.5V不变,电阻R1标有“6Ω 0.5A”,滑动变阻器R2标有“30Ω 1A”,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为了保护各电表和元件,滑动变阻器R2允许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 ) ![]() A.3~12Ω B.0~30Ω C.0~12Ω D.3~30Ω 20.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0℃的冰块也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D.物体内能增大,不一定吸收热量 21.(承德中考物理)小灯泡L上标有“2.5V”字样,它的电阻随它两端电压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将小灯泡L和电阻R0接入图乙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小灯泡L恰好能正常发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电阻R0的阻值为2Ω B.开关S闭合时,小灯泡L的电阻为10Ω C.小灯泡L的正常发光时,电阻R的电功率为0.625W D.开关S断开时,小灯泡L的电阻为2Ω 2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2闭合.S1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3A,电压表示数为9V;若将两表互换位置,并同时闭合S1和S2时,电流表示数为0.5A.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压表示数仍为9V B.R1的阻值为18Ω C.R2的阻值为45Ω D.两表互换前后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不变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3.校门口新搬来了一个炸臭豆腐的小摊,同学们远远地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 现象.臭豆腐经煎炸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 ,其内能 .(温馨提示:请注意食品卫生!) 24.通过实验探究,同学们知道了做功可以改物体的内能.小明设计了如图的实验: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使水沸腾.他看到了水蒸气将木塞冲开,并冒“白气”,将木塞冲开的瞬间水蒸气内能 ,温度 .在这个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 ![]() 25.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可看到 ,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 增加, 升高,实验说明: . ![]() 26.(承德中考物理)某种油的质量是200g,放出1680J的热量后,温度降低4℃,这种油的比热容是 . 27.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m甲:m乙=1:2,如果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且未发生物态变化,甲、乙两物体升高温度之比为4:5,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c甲:c乙= . 28.修理电视机时,需要一个1kΩ的电阻,但师傅手边只有一些5kΩ的电阻,那么他需要用 个5kΩ的电阻 联起来才能使用. 29.如图所示,虚线框内只有两个阻值分别为5Ω、10Ω的电阻.小明想了解它们的连接方式,于是用3V的电源、电流表和开关进行了检测,闭合开关后,测得电流表的读数为0.2A,则两个电阻的连接方式是 联. ![]() 30.小明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整理的实验数据绘制成如上图所示I﹣U关系图象,则甲、乙两个电阻串联后总电阻是 Ω;这两个电阻串联后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为 A;这两个电阻并联后接在6V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为 A. ![]() 31.如图,要使L1和L2并联在电路中,闭合的开关是 ,使L1和L2串联在电路中,应闭合的开关是 . ![]() 32.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若电源电压是5V,电压表示数是2V,若L1的电阻为10欧姆,则L2的电阻为 Ω.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题;第33题6分,第34题6分,第35题7分,共19分) 33.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 (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 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2)在此实验中,水和食用油的初温相同,如果要使它们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 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老师给出一组数据(如表),对表格中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答出两点即可):
① ; ② . (4)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结论,物质的这种特性用 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 34.张华同学在做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所用电源电压为6V,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5Ω,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6Ω,他所连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有3处错误或不妥,请指出: (1) ; (2) ; (3) . ![]() 35.用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测量小灯泡正常工作电压2.5V时的电阻. (1)请在虚线框内画出与图甲对应的电路图. ![]() (2)按图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超出量程,小灯泡不发光,其原因是: . (3)排除故障后,小灯泡发光微弱,如何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呢?你的措施是: . ![]() (4)按正确方法完成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描点作出如图乙所示U﹣I图象,小灯泡的U﹣I图象应该是 (选填“a”或“b”),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5)喜欢探究的小明用另一只电流表A2和一个5Ω的定值电阻R,连接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同样测出了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具体操作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A2的示数为 A,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A1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则小灯泡的电阻为 Ω. 四、(承德中考物理)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36小题6分,第37小题8分,共14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36.小明在效率为60%的酒精炉中将质量为1500g,初温15℃的酒精加热至45℃.【酒精的比热容:2.4×103J/(kg•℃);酒精的热值:3.0×107J/kg】求: (1)被加热的酒精吸收多少热量? (2)需要燃烧多少克酒精? 37.为防止酒驾事故的出现,酒精测试仪被广泛应用.有一种由酒精气体传感器制成的呼气酒精测试仪,当接触到的酒精气体浓度增加时,其电阻值降低,如图甲所示.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R1的电阻为60Ω.在图乙所示的工作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8V,定值电阻R2=20Ω.求: ![]() (1)当被检测者的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电压的示数是多少? (2)现在国际公认的酒驾标准是0.2mg/mL≤酒精气体浓度≤0.8mg/mL,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时,试通过计算判断被检测者是否酒驾. 承德中考物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共47分.1~19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20~22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析】分子动理论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A、把瓶盖打开后,因为酒分子的运动使香气四溢,故A可以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解释; 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后,由于分子的运动彼此进入对方分子间的空隙,故B能解释; C、尘士虽小,但仍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固体小颗粒,故无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 D、樟脑球由于分子的运动,外层分子慢慢扩散到空中则使体积减小,故可以解释; 故选C. 2.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冬天人们常用双手互相摩擦取暧 B.把冰块放在鲜榨的果汁里,喝时感觉很凉快 C.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D.摩托车发动机发动一段时间后,排气管热得发烫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解答】解:A、两手之间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B、冰块放入果汁中后,热量会从果汁向冰块中传递,使果汁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所以喝时会感觉凉快,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果汁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D、发动机的热量转移给排气管,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承德中考物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B.将壶里的水烧开,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冬天在火炉旁烤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 D.物体的温度不变,它所具有的内能一定不变 【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物体内能的改变;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本题抓住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热传递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会减小.内能与温度和质量有关. 【解答】解:A、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不符合题意. B、将壶里的水烧开,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说法错误,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不符合题意. C、冬天在火炉旁烤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符合题意. D、物体的温度不变,它所具有的内能一定不变.说法错误,比如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是内能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在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发生内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冲程是( ) A.吸气冲程和压缩冲程 B.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 C.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 D.排气冲程和吸气冲程 【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分析】内燃机四个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吸气和排气冲程不发生能量转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压缩冲程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吸气和排气冲程不发生能量转化. 故选B. 5.我们说煤的热值大于木柴的热值,是指( ) A.煤比木柴含有的热量多 B.烧煤比烧木柴产生的温度高 C.烧煤比烧木柴产生的热量多 D.要使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烧的煤比烧的木柴质量要少 【考点】燃料的热值. 【分析】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煤的热值比木柴的热值大,说明相同质量的煤和木柴完全燃烧,煤放出的热量多. 【解答】解:煤的热值比木柴的热值大,说明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煤和木柴,煤放出的热量多,或使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烧煤用的质量较少,故D正确; 不能说明烧煤比烧木柴产生的热量多、产生的温度高,更不能说明煤、木柴含有热量,故A、B、C的说法都错. 故选D. 6.甲乙两台柴油机,甲的效率低于乙的效率,意义是( ) A.甲的功率大于乙的功率 B.甲消耗的燃料多于乙消耗的燃料 C.乙将燃料燃烧放出的能变成有用功的那部分能的比例比甲大 D.工作相同时间甲消耗的燃料一定比乙少 【考点】热机的效率. 【分析】热机的效率是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比值越大,热机的效率越高. 【解答】解:A、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与热机的效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A错误; B、虽然甲的效率比乙低,但不清楚两台柴油机做功多少的情况下,无法确定谁消耗的燃料多,故B错误; C、甲柴油机的效率比乙柴油机的效率低,说明乙柴油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大,故C正确; D、相同时间内消耗燃料的多少与功率有关,与效率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7.如图是用带电小球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 A. ![]() ![]() ![]() ![]() 【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分析】掌握电荷间的作用规律进行判断. 【解答】解:A、同种正电荷之间相互排斥,两球应该远离.不符合题意. B、正、负异种电荷之间相互吸引,两球相互靠近.符合题意. C、同种负电荷相互排斥,两球应该远离.不符合题意. D、正、负异种电荷之间相互吸引,两球相互靠近.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如图甲所示,验电器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如图乙所示),金属棒中( ) ![]() A.有电子从A移动到B B.有正电荷从B移动到A C.电荷的移动是持续的 D.如果不用绝缘柄,用手直接拿着金属棒,也会出现这个现象 【考点】电流的方向;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分析】人们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所以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解答】解: (1)当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相连时,电子会发生定向移动,从A移动到B,使验电器B也带上了电.由于电子带的是负电,而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所以电流方向与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故电流方向由B到A;故AC正确,B错误; (2)如果不用绝缘柄,用手直接拿着金属棒,电荷会导入人体,不会出现这个现象,故D错误. 故选:AC. 9.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某一段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跟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在电压一定条件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电阻成反比 C.导体中电流的大小由两端电压和电阻共同决定其大小 D.导体中电流跟两端电压和电阻无关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电阻是由导体自身决定的,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决定的. 根据欧姆定律公式,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电阻、电流以及电压的关系. 【解答】解:A、对某一段导体来说,即导体的电阻不变,由欧姆定律可得,导体中通过的电流既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正确; B、在电压一定条件下,由欧姆定律可得,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阻成反比,正确; CD、由I= ![]() 故选D. 10(承德中考物理).当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3A,如果导体两端电压再增加6V,那么导体中的电流为( ) A.0.9A B.0.6A C.0.3A D.0.1A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 【分析】(1)知道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导体的电阻; (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导体两端电压再增加6V时通过的电流. 【解答】解:由I= ![]() R= ![]() ![]() 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所以,当导体两端电压再增加6V即U′=9V时,导体的电阻仍为10Ω不变, 此时通过导体的电流: I′= ![]() ![]() 故选A. 11.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闭合后,灯泡L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若L的阻值不变,则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将( ) ![]() A.减小,减小 B.减小,增大 C.增大,减小 D.增大,增大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分析】分析电路图可知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考虑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电路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判断电流表、电压表读数的变化. 【解答】解: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灯L熄灭,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大,另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小.将两用电器位置互换后再次闭合开关S,两个电表指针均发生明显偏转.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灯L或电阻R上,则( ) ![]() A.灯L短路 B.灯L断路 C.电阻R断路 D.电阻R短路 【考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分析】由电路图知,灯泡和定值电阻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通过电路的电流,将每个选项代入题目一次检验,然后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 A、如果灯泡短路,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将灯泡和电阻互换位置后,电流表指针偏转,电压表指针偏转.此选项符合题意; B、如果灯L断路,电流表示数减小为零,电压表示数增大;将灯泡和电阻互换位置后,电流表仍无示数,电压表示数减小为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如果电阻R断路,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都为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如果电阻R短路,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增大.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承德中考物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几乎无示数,电压表示数近似等于电源电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 A.L2短路 B.L2灯丝断了 C.L1短路 D.L1灯丝断了 【考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分析】电压表有示数,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到电源正负极的连接是连通的; 电流表的指针几乎指在零刻度线,是因为把电压表通过灯丝、导线接在电源正负极上,电压表的电阻无限大,使得电路中的电流很小.据此判断. 【解答】解:A、L2短路,电压表测量的是导线两端的电压,示数为0,不符合题意,故A错; B、L2灯丝断了,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到电源正负极的连接是连通的,有示数;因为把电压表通过灯丝、导线接在电源正负极上,电压表的电阻无限大,使得电路中的电流很小,电流表的指针几乎无示数,符合题意,故B正确; C、L1短路,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的是加在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都有示数,不符合题意,故C错; D、L1灯丝断,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不到电源正负极,无示数,故D错. 故选B. 14.如图,电源电压和电灯L的电阻均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后,在变阻器的滑片P从中点向下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电灯L的亮度变暗 C.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 D.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分析】灯泡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电流表A1测量干路电流,A2测量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分析滑片P从中点向下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的变化. 【解答】解:因为电压表测的是电源电压,且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压表示数不变; 当滑片从中点向下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根据I= ![]() 故选D. 1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A.开关S断开后,电流表的示数改变了0.5A.则R1与R2的阻值之比为( ) ![]() A.13:5 B.3:5 C.5:3 D.5:13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分析】开关S断开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当开关S闭合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通过R1的电流不变,改变的电流是通过R2的电流,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通过R1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的阻值之比. 【解答】解:开关S断开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当开关S闭合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S断开后,通过R1的电流不变,改变的电流是通过R2的电流即I2=0.5A,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通过R1的电流: I1=I﹣I2=0.8A﹣0.5A=0.3A,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 ![]() ![]() ![]() ![]() 故选C. 16.小明观察了市场上的测重仪后,设计了如图四个电路(R是定值电阻,R1是滑动变阻器).可以测量人体重的电路是( ) A. ![]() ![]() ![]() ![]()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先识别电路,然后根据压力的改变,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的变化,再根据欧姆定律判断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 【解答】解:A、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当压力增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分压作用可知,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A选项符合题意; B、电流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流表将滑动变阻器短路,并且电流表示数不随人体重的改变而改变,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因为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而电源电压不变,所以无论压力增大还是减小,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在电路中相等于断路,所以无论压力增大还是减小,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示数之比为I甲:I乙=2:3;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改为电压表时,则两表的示数之比U甲:U乙为( ) ![]() A.3:1 B.2:1 C.1:3 D.3:2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当S断开两表全是电流表时两电阻并联,甲表测流过R2的电流,乙表测总电流,则由欧姆定律可求得两电阻之比;当S闭合,两表全是电压表时,两电阻串联,甲测总电压,乙测R2两端的电压,则由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电流相等,则由欧姆定律可先求得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再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两电表的示数之比. 【解答】解:当S断开两表全为电流表时两电阻并联,则甲表测量流过R2的电流,乙表测量总电流; 设甲表中电流为I甲=2I,则由题意可知乙表中电流为I乙=3I, 则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流过R1中的电流I1=I乙﹣I甲=I; 则可得: ![]() ![]() 由欧姆定律I= ![]() ![]() ![]() ![]() 当S闭合两电表全是电压表时,两电阻串联,则流过两电阻的电流相等; 则由欧姆定律可得,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 ![]() ![]() ![]() 由图可知电压表甲测量总电压,电压表乙测量R2两端的电压,故U甲=U1+U2,U乙=U2; 故两电表示数之比 ![]() ![]() ![]() 故选A. 18.(承德中考物理)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时,连入电路中的阻值为R,只闭合S1时,R两端电压与R1两端电压之比为1:2,只闭合S2时,R两端电压与R2两端电压之比为1:4,当滑片P移动到b端,则( ) ![]() A.只闭合S1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与R1两端电压之1:1 B.只闭合S2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与R2两端电压之1:1 C.当S1、S2闭合时,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是1:2 D.当S1、S2闭合时,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是1:1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只闭合S1时R与R1串联,只闭合S2时,R与R2串联,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R1、R2与R的关系;当滑片P移动到b端时,利用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分别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与R1、R2两端电压之比;当S1、S2闭合时R1、R2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 【解答】解:当滑片P在中点时,只闭合S1时R与R1串联,只闭合S2时,R与R2串联; 则根据U=IR和UR:U1=1:2,UR:U2=1:4可得: ![]() ![]() ![]() ![]() ![]() ![]() 联立两式可得, 即R1=2R,R2=4R; 当滑片P移动到b端时,滑动变阻器此时的阻值Rb=2R, 闭合S1时,滑动变阻器Rb与R1串联,电压之比为Ub:U1′=Rb:R1=2R:2R=1:1, 闭合S2时,滑动变阻器Rb与R2串联,电压之比为Ub:U2′=Rb:R2=2R:4R=1:2; 当S1、S2闭合时R1、R2并联,所以U1″=U2″, 根据I= ![]() 故选A. 1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4.5V不变,电阻R1标有“6Ω 0.5A”,滑动变阻器R2标有“30Ω 1A”,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为了保护各电表和元件,滑动变阻器R2允许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 ) ![]() A.3~12Ω B.0~30Ω C.0~12Ω D.3~30Ω 【考点】(承德中考物理)电路的动态分析. 【分析】从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总电流,电流表示数最大为0.5A,因为电阻R1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电压表示数最大为3V,根据欧姆定律分别算出对应的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解答】解:(1)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小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为I1=0.5A, 电阻R1两端电压为U1=I1R1=0.5A×6Ω=3V,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2=U﹣U1=4.5V﹣3V=1.5V, 所以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小为R小= ![]() ![]()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时,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最大为U大=3V, 所以R1两端电压为U3=U﹣U大=4.5V﹣3V=1.5V, 电路电流为I= ![]() ![]()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为R大= ![]() ![]() 故选A. 20.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0℃的冰块也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D.物体内能增大,不一定吸收热量 【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分析】①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②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 ③发生热传递时,大多数情况下,吸热的一方温度会升高,但是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④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所以,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体积有关. 【解答】解:A、因物体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任何物体都有内能;则0℃的冰也有内能.故A正确; B、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单比较物质的温度不能判断内能的大小;故B错误.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和液体的沸腾过程,虽然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因此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热量,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对它做功,故D正确. 故选B. 21.小灯泡L上标有“2.5V”字样,它的电阻随它两端电压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将小灯泡L和电阻R0接入图乙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小灯泡L恰好能正常发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电阻R0的阻值为2Ω B.开关S闭合时,小灯泡L的电阻为10Ω C.小灯泡L的正常发光时,电阻R的电功率为0.625W D.开关S断开时,小灯泡L的电阻为2Ω 【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电阻R0串联,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 ①由图象可以直接得到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 ②根据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和电源电压得出电路总电阻,根据电路总电阻和灯丝电阻即可求出定值电阻R0的阻值; ③由图象知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端电压和电阻,可以得到电路电流.已知电源电压和电路电流,利用公式P=UI得到电阻R的功率; ④开关S断开时,灯泡两端电压为零,由图象可知灯泡的电阻. 【解答】解: (1)由图象知,灯泡正常发光时,即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时灯丝电阻为RL=10Ω,故B正确. (2)开关闭合时,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电流为I= ![]() ![]() 因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 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总电阻为R= ![]() ![]() 所以定值电阻R0=R﹣RL=12Ω﹣10Ω=2Ω,故A正确. (3)电阻R的功率P=I2R0=(0.25A)2×2Ω=0.125W,故C错误. (4)开关S断开时,灯泡两端电压为零,由图象可知灯泡的电阻为2Ω,故D正确. 故选C. 2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2闭合.S1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3A,电压表示数为9V;若将两表互换位置,并同时闭合S1和S2时,电流表示数为0.5A.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压表示数仍为9V B.R1的阻值为18Ω C.R2的阻值为45Ω D.两表互换前后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不变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阻的串联;电路的动态分析;电功率的计算. 【分析】当开关S2闭合,断开S1时,R1、R2串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 当将两表互换位置,并同时闭合S1和S2时,R1、R2并联,电流表测R1支路的电流电压表仍测电源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2的阻值,进一步求出R1的阻值;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电路中总电流的变化,根据P=UI可知电路消耗总功率的变化. 【解答】解:当开关S2闭合,断开S1时,等效电路图如图1所示; 当将两表互换位置,并同时闭合S1和S2时,等效电路图如图2所示; ![]() 由图1可得,电源的电压U=9V, ∵I= ![]() ∴电源的电压U=I(R1+R2)=0.3A×(R1+R2)=9V﹣﹣﹣﹣① 由图2可得:电压表的示数仍为9V,故A正确; R1= ![]() ![]() 代入①式可得:R2=12Ω,故C不正确;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两表互换后电路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根据P=UI可知,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变大,故D不正确. 故选AB. 二、(承德中考物理)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3.校门口新搬来了一个炸臭豆腐的小摊,同学们远远地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 扩散 现象.臭豆腐经煎炸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 加快 ,其内能 增加 .(温馨提示:请注意食品卫生!) 【考点】扩散现象.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扩散现象的特点,以及温度对扩散现象的影响. 【解答】解:(1)同学远远闻到臭豆腐的味道,是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所致,是扩散现象;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扩散现象越明显.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增加,故其内能增加,因为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总和是内能. 故本题答案为:扩散,加快,增加 24.通过实验探究,同学们知道了做功可以改物体的内能.小明设计了如图的实验: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使水沸腾.他看到了水蒸气将木塞冲开,并冒“白气”,将木塞冲开的瞬间水蒸气内能 减小 ,温度 降低 .在这个过程中 内 能转化为 机械 能. ![]()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根据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反之,内能增大. 【解答】解: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物体对内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 所以水蒸气将木塞冲开的瞬间对木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答案是:减小;降低;内;机械. 25.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可看到 硝化棉燃烧 ,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 内能 增加, 温度 升高,实验说明: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 ![]()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物体达到燃点时就会燃烧. 【解答】解: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硝化棉的燃点时,硝化棉就会燃烧,通过此实验可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硝化棉燃烧,内能,温度,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6.某种油的质量是200g,放出1680J的热量后,温度降低4℃,这种油的比热容是 2.1×103J/(kg•℃) . 【考点】比热容的概念. 【分析】知道油的质量、油降低的温度、放出的热量,利用吸热公式Q放=cm△t变形求油的比热容. 【解答】解:根据公式Q放=cm△t得: 油的比热容为:c= ![]() ![]() 故答案为:2.1×103J/(kg•℃). 27.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m甲:m乙=1:2,如果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且未发生物态变化,甲、乙两物体升高温度之比为4:5,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c甲:c乙= 5:2 . 【考点】比热容的概念. 【分析】已知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升高的温度之比和吸收的热量之比,根据Q吸=cm△t求出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m甲:m乙=1:2,△t甲:△t乙=4:5,Q吸甲:Q吸乙=1:1, 根据Q吸=cm△t可知, 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 ![]() ![]() ![]() 故答案为:5:2. 28.(承德中考物理)修理电视机时,需要一个1kΩ的电阻,但师傅手边只有一些5kΩ的电阻,那么他需要用 5 个5kΩ的电阻 并 联起来才能使用. 【考点】电阻的并联. 【分析】电阻越串越大,大于其中的任一个;电阻越并越小,小于其中的任一个;用5kΩ的电阻得到1kΩ的电阻,只能是并联,根据并联电阻特点得出需要5kΩ电阻的个数. 【解答】解:5个5kΩ的电阻并联: R并= ![]() ![]() 故答案为:5;并. 29.如图所示,虚线框内只有两个阻值分别为5Ω、10Ω的电阻.小明想了解它们的连接方式,于是用3V的电源、电流表和开关进行了检测,闭合开关后,测得电流表的读数为0.2A,则两个电阻的连接方式是 串 联. ![]() 【考点】电阻的串联;电阻的并联. 【分析】已知电压、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总电阻,根据总电阻阻值的大小判断两个电阻的连接方式,可供选择的电阻连接方式有串联和并联两种. 【解答】解:电路的电阻为R= ![]() ![]() 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越串越大,并联电路越并越小可知,两电阻应并联. 故答案为:串. 30.小明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整理的实验数据绘制成如上图所示I﹣U关系图象,则甲、乙两个电阻串联后总电阻是 15 Ω;这两个电阻串联后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为 0.4 A;这两个电阻并联后接在6V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为 1.8 A. ![]()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阻的串联. 【分析】(1)从图象上读出一组电压值和电流值,根据R= ![]() (2)根据电阻的串联特点求出两电阻串联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串联后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 (3)两电阻并联时,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分别求出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干路中的电流. 【解答】(承德中考物理)解:(1)由图象可知,当U甲=U乙=3V时,I甲=0.3A,I乙=0.6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R甲= ![]() ![]() ![]() ![]() (2)∵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甲、乙两个电阻串联后总电阻R=R甲+R乙=10Ω+5Ω=15Ω, 当这两个电阻串联后接在电压,6V的电源上时, 电路中的电流I= ![]() ![]() (3)当这两个电阻并联后接在6电源上时,U甲′=U乙′=U=6V, I甲′= ![]() ![]() ![]() ![]()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干路电流I=I甲′+I乙′=0.6A+1.2A=1.8A. 故答案为:15;0.4;1.8. 31.如图,要使L1和L2并联在电路中,闭合的开关是 K1、K3 ,使L1和L2串联在电路中,应闭合的开关是 K2 . ![]() 【考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分析】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要使L1和L2并联在电路,若闭合K2 ,两灯不能在两个支路,不能成为并联,若闭合K1、K3两灯可在两个支路,两灯是并联; 要使L1和L2串联在电路,就要保证电流只有一条路径,不能分叉,所以只闭合K2 ,断开K1、K3. 故答案为:K1、K3; K2 . 32.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若电源电压是5V,电压表示数是2V,若L1的电阻为10欧姆,则L2的电阻为 15 Ω. ![]()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S闭合后,L1与L2串联,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电路中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L2两端的电压; 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灯L2的电阻.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S闭合后,L1与L2串联,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 则电路中的电流I= ![]() ![]() 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可知: L1两端的电压U2=U﹣U1=5V﹣2V=3V; 由I= ![]() R2= ![]() ![]() 故答案为:15.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题;第33题6分,第34题6分,第35题7分,共19分) 33.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 (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 升高的温度 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2)在此实验中,水和食用油的初温相同,如果要使它们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 水 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大于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老师给出一组数据(如表),对表格中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答出两点即可):
① 同种物质、同等质量的物质,温度升的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升高的温度与吸收的热量成正比 ; ② 液体吸收热量多少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 (4)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结论,物质的这种特性用 比热容 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 【考点】探究比热容的实验. 【分析】(1)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通过观察液体温度的变化来研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2)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加热时间多,放出的热量就多,相应受热物质吸收的热量就多;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 (4)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比热容来描述. 【解答】解:(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或温度升高的多少等)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因为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所以加热时间长的吸收的热量多.即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由表中物质水的实验数据可知,液体的种类和质量相同,液体升高的温度不同,液体吸收的热量不同,由此可得:同种物质、同等质量的物质,温度升的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升高的温度与吸收的热量成正比. 由表中水和食用油的实验数据可知,液体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等而液体种类不同,吸收的热量也不同,由此可得:液体吸收热量多少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4)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此实验中,水的吸热能力强于是食用油的吸热能力,物质的这种特性用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故答案为:(1)升高的温度(或温度升高的多少等);(2)水;大于;(3)①同种物质、同等质量的物质,温度升的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升高的温度与吸收的热量成正比;②液体吸收热量多少与液体的种类有关;(4)比热容. 34.张华同学在做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所用电源电压为6V,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5Ω,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6Ω,他所连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有3处错误或不妥,请指出: (1) 滑动变阻器接线方法错 ; (2) 电流表量程选错 ; (3) 电压表接线柱接错 . ![]() 【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电流表的使用;电压表的使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应根据电源的电压和灯泡的电阻来确定量程,还要注意接线柱的正确连接,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应是“一上一下”. 【解答】解:电源电压为6V,故应用0﹣15V的量程,“+”应靠近电源的正极,而图中的接线柱接错了; 电路中的电流I= ![]() ![]() 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应该上边和下边的接线柱各接一个才是正确的. 故本题答案为:(1)动变阻器接线方法错; (2)电流表量程选错; (3)电压表接线柱接错. 35(承德中考物理).用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测量小灯泡正常工作电压2.5V时的电阻. (1)请在虚线框内画出与图甲对应的电路图. ![]() (2)按图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超出量程,小灯泡不发光,其原因是: 灯泡断路,电压表选用了小量程 . (3)排除故障后,小灯泡发光微弱,如何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呢?你的措施是: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 ![]() (4)按正确方法完成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描点作出如图乙所示U﹣I图象,小灯泡的U﹣I图象应该是 b (选填“a”或“b”),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灯泡的阻值受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 (5)喜欢探究的小明用另一只电流表A2和一个5Ω的定值电阻R,连接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同样测出了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具体操作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A2的示数为 0.5 A,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A1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则小灯泡的电阻为 6.25 Ω. 【考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分析】(1)根据实物连接情况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根据电压电压的大小判定电压表的量程;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则电路某处断路,电压表接近于电源电压,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断路; (3)灯泡在额定电压下能正常发光,要使灯泡正常发光,可以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灯泡两端电压即电压表示数等于灯泡额定电压,灯泡可正常发光; (4)定值电阻阻值不变,定值电阻的U﹣I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灯泡电阻随温度(电压)的变化而变化,不是定值,U﹣I图象是一条曲线,据此分析答题; (5)电流表A2与定值电阻串联,相当于电压表,使并联电路电压等于灯泡额定电压2.5V时灯泡可以正常发光,由欧姆定律可以求出电流表A2的示数;确定电流表A1的量程与最小分度值,读出电流表A1的示数,然后由并联电路的特点求出流过待测电阻的电流,然后由欧姆定律求出灯泡的电阻. 【解答】解:(1)由图甲知,电流表、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由此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 ![]() (2)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某处断路,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于电源电压,说明与电压表并联的灯泡断路;电源电压为4.5V,电压表超出量程,则电压表选用了小量程; (3)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等于灯泡的额定电压2.5V; (4)定值电阻阻值不变,U﹣I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而灯泡的阻值受温度的影响,阻值会发生变化,则U﹣I图象是一条弯曲的线由图可知,b是灯泡电阻的U﹣I图象. (5)由电路图知:定值电阻与灯泡并联,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当并联电压等于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时, 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A2的示数I2= ![]() ![]() ![]() ![]() 故答案为:(1)如上图;(2)灯泡断路,电压表选用了小量程;(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5V;(4)b;灯泡的阻值受温度的变化而变化;(5)0.5;6.25.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36小题6分,第37小题8分,共14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36.小明在效率为60%的酒精炉中将质量为1500g,初温15℃的酒精加热至45℃.【酒精的比热容:2.4×103J/(kg•℃);酒精的热值:3.0×107J/kg】求: (1)被加热的酒精吸收多少热量? (2)需要燃烧多少克酒精? 【考点】热平衡方程的应用. 【分析】(1)根据热传递过程中的吸热公式Q=cm△t可计算酒精吸收的热量. (2)已知效率为60%的酒精炉,根据η= ![]() 【解答】解:(1)酒精的质量:m=1500g=1.5kg,温度升高的度数:△t=45℃﹣15℃=30℃, 酒精吸收的热量:Q吸=cm△t=2.4×103J/(kg•℃)×1.5kg×30℃=1.89×105J; (2)由η= ![]() Q放= ![]() ![]() 由Q放=mq可得, 需要燃烧酒精质量m′= ![]() ![]() 答:(1)被加热的酒精吸收1.89×105J热量; (2)需要燃烧10.5克酒精. 37.(承德中考物理)为防止酒驾事故的出现,酒精测试仪被广泛应用.有一种由酒精气体传感器制成的呼气酒精测试仪,当接触到的酒精气体浓度增加时,其电阻值降低,如图甲所示.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R1的电阻为60Ω.在图乙所示的工作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8V,定值电阻R2=20Ω.求: ![]() (1)当被检测者的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电压的示数是多少? (2)现在国际公认的酒驾标准是0.2mg/mL≤酒精气体浓度≤0.8mg/mL,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时,试通过计算判断被检测者是否酒驾.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分析】(1)由电路图可知,传感器和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测传感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压的示数; (2)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时,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传感器的电阻,由图象得出对应酒精气体的浓度,然后与酒驾标准相比较即可判断是否酒驾. 【解答】解:(1)当被检测者的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R1的电阻为60Ω. 电路中的电流I= ![]() ![]() 电压的示数U1=IR1=0.1A×60Ω=6V; (2)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时,由公式I= ![]() R1= ![]() ![]() 由甲图可知,被检测者的酒精气体浓度为0.3mg/ml. 0.2mg/ml<0.3mg/ml<0.8mg/ml, 所以被检测者属于酒驾. 答:(1)当被检测者的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电压的示数是6V; (2)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时,被检测者是酒驾. 第1页(共30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