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物理 > 模拟题 >

2018遂宁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5-11 初三网 赵妍妍 参加讨论

    ☆☆☆ 点击下载试题 ☆☆☆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遂宁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 
    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
    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越高,所含有的热量越多
    C.物体的温度是0℃,其内能也是零
    D.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3.如图所示实验或事例,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
    由滑梯上滑下臀部会有灼热感
    B.
    搓手取暖
    C.
    钻木取火
    D.
    水蒸气将软木塞冲出
    4.小文在做“开水煮白菜”这道菜的过程中,有以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放一点盐,汤就有了咸味,说明分子可以在液体中运动
    B.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
    C.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
    D.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
    5.一个轻质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小球(  )
    A.一定不带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不带电
    6.楠楠同学在中考备考中,准备有:①透明塑料笔袋,②金属刀片,③塑料三角板,④铅笔芯,⑤橡皮擦等物品.上述五种物品中,其中属于绝缘体的有(  )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7.(遂宁市中考物理)如图所示电路图中与右侧的实物图一致的是(  )
    
    A.               B.               C.               D.
    8.某同学使用电流表时,估计待测电路中的电流应选用0~0.6A的量程,但他误用0~3A的量程来测量.这样做的结果是(  )
    A.指针摆动角度大,会损坏电流表
    B.指针摆动角度小,会损坏电流表
    C.指针摆动角度小,读数比较准确
    D.指针摆动角度小,读数不够准确
    9.同一电路中的两个小灯泡,通过它们的电流相同,则这两个小灯泡(  )
    A.一定串联              B.一定并联
    C.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              D.串联、并联都不是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流为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一定越小
    C.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D.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11.一个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50Ω  1.5A”的字样它的意义是(  )
    A.电阻的最小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
    B.电阻的最小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小电流是1.5A
    C.电阻的最大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小电流是1.5A
    D.电阻的最大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和电压表都可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B.电流表可以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而电压表不行
    C.电压表可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而电流表不行
    D.电流表和电压表都不能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13.有甲、乙两个导体,当通过相同的电流时,甲两端的电压比乙两端的电压高,则两者的电阻相比(  )
    A.R甲>R乙              B.R甲=R乙              C.R甲<R乙              D.无法判定
    14.如图所示,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4种情况,当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使电路中电阻减小的是(  )
    A.               B.               C.               D.
    15.已知:R1<R2,将图中的四种不同接法接到同一电源的两极间,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的是(  )
    A.               B.               C.               D.
    16.如图所示,要使两个小灯泡L1,L2并联,应(  )
    
    A.断开开关S1,S2,闭合开关S3              B.断开开关S1,S3,闭合开关S2
    C.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2,S3              D.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S3
    17.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单刀双掷开关打到1时,电压表示数为3V,打到2时,电压表示数为9V,则R1与R2之比为(  )
    
    A.1:1              B.1:2              C.1:3              D.无法判定
    18.如图所示的电路,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分别是(  )
    
    A.变大,变大              B.变小,变小              C.变小,不变              D.变大,不变
    19.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K1由断开到闭合,电流表表示数(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20.(遂宁市中考物理)有两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R1、R2,它们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I﹣U图线如图所示.如果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串,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并,则关于R串、R并的I﹣U图线所在的区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R串在Ⅱ区域,R并在Ⅲ区域              B.R串在Ⅲ区域,R并在Ⅰ区域
    C.R串在Ⅰ区域,R并在Ⅱ区域              D.R串在Ⅰ区域,R并在Ⅲ区域
    二、细心填一填(每空1分,共23分)
    21.美丽的遂宁,有广袤的“湿地公园”.市区及周边的湖泊,可以大大减弱该地区的“热岛效应”,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      (选填“大、小”)的特性;春夏季节,漫步在洋澜湖畔,可以闻到阵阵的花香,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分子在永不停歇的做      运动.(选填“无规则、规则”)
    22.用煤气灶把2kg,初温为30℃的水烧到80℃,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则水吸收的热量为      J,消耗的煤气质量为0.02kg,煤气的热值为4.2×107J/kg,则,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J,煤气灶烧水的效率为      %.
    23.内燃机有四个工作冲程,如图是内燃机的      冲程,活塞下降时,燃气内能      (选填“减少”或“增加”).
    
    24.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电,与验电器接触后验电器带      电,说明验电器      (选填“失去”,“得到”)电子.
    25.家庭电路中的电灯、电视机、电风扇等电器都是      联的,它们工作时互不影响;同时工作的家用电器越多电路中的总电阻越      .
    26.如图所示的是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已知 的示数是6V,则灯L1、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和      ,电源电压为      .
    
    27.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
      的原因.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的
      作用的,其它条件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28.已知两个导体的电阻分别为R1=2Ω,R2=4Ω.若将它们串联接入电路,则总电阻为      Ω,它们各自两端的电压U1:U2=      .
    29.如图,电灯L1、L2、L3中的电流分别是I1、I2、I3,电阻分别为R1、R2、R3,且电流表A1示数为0.6A,A2示数为0.8A,A3示数为1.2A,电源电压为6V,则R1=      Ω、R2=      Ω、R3      Ω.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6分)
    30.某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      .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
    D.盛放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
    (2)加热到一定时刻,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这表明实验时的大气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而另一种液体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的多.请你就此现象进行分析,本实验的初步结论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选填“相同”或“不同”).
    (4)本实验除了能够说明上述问题之外,还能够说明许多问题,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个问题:      .
    
    31.小芳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下列两组数据:
    表一                                 
    
电压/V电阻/Ω电流/A

    4
50.8
100.4
200.2

    表二
    
电阻/Ω电压/V电流/A

    5
20.4
40.8
61.2

    (1)分析表一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2)分析表二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32.(遂宁市中考物理)小丽同学手里有一个标有“3.8V”字样小灯泡,她想知道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于是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一些器材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电源电压恒定.
    
    (1)小丽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原理是 R=      .
    (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连接完整.
    (3)图乙是实验电路图,图上的圆圈表示电表,请在圆圈内填入相应的字母.(选填“A、V”)
    (4)连接电路时,开关要      ,(选填“断开”、“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最      阻值处(选填“大”、“小”).
    (5)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她发现灯泡始终不亮,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其故障原因是      .
    (6)故障排除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如图丙所示,示数为       A,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      Ω.
    四、计算题(必须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步骤,格式必须规范,共21分)
    33.地球人造卫星上的电子设备是由太阳能电池板供电.每块电池的电压为0.6V,若用这块电池给某设备供电,通过的电流为300mA,则该设备的电阻是      Ω.
    34.已知电流表的示数为I1=0.3A,R1=10Ω,R2=20Ω.求:
    (1)电阻R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2)电阻R2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3)流过R2的电流I2大小为?
    
    35.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合上后,变阻器滑片P移动到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电流表示数为0.5A,当滑片P移动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3A.(若忽略温度对小灯泡电阻的影响)求:
    (1)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
    (2)灯泡L的阻值为?
    (3)电源的电压为?
    
    遂宁市中考物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
    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考点】扩散现象.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扩散是指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一切物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解答】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固体、液体或气体之间都会发生扩散现象.所以A错误,C正确;
    B、扩散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小,故B错;
    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错误,分子是看不见的,看见的是分子团,故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比较简单.
    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越高,所含有的热量越多
    C.物体的温度是0℃,其内能也是零
    D.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
    (2)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
    (3)热量是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的内能,是一个过程量.
    【解答】解:A、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热量是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的内能,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达,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修饰,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内能、热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从分析内能和温度、状态的关系,内能和热量的区别,发生热传递的条件去判断.
    3.如图所示实验或事例,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
    由滑梯上滑下臀部会有灼热感
    B.
    搓手取暖
    C.
    钻木取火
    D.
    水蒸气将软木塞冲出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能量都可以相互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就是利用内能来做功的过程.
    分析清楚图示物理情景即可正确解题.
    【解答】解:A、由滑梯上滑下,臀部会有灼热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C、搓手取暖,钻木取火,都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故B、C错误;
    D、水蒸气顶开软木塞,是利用水蒸气的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内能的利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主要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的新理念.
    4.小文在做“开水煮白菜”这道菜的过程中,有以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放一点盐,汤就有了咸味,说明分子可以在液体中运动
    B.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
    C.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
    D.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
    【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的运动.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改变物体的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解答】解:A、放一点盐,汤就有了咸味,说明分子可以在液体中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
    B、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白菜的内能增加是热水加热的结果,因此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该选项说法正确;
    D、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水加热实现的,属于热传递,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C.
    【点评】本题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考查蕴含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一个轻质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小球(  )
    A.一定不带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不带电
    【考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
    说明这个小球可能带与橡胶棒不同的电荷(正电荷),也可能不带电.
    故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评】考查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6.(遂宁市中考物理)楠楠同学在中考备考中,准备有:①透明塑料笔袋,②金属刀片,③塑料三角板,④铅笔芯,⑤橡皮擦等物品.上述五种物品中,其中属于绝缘体的有(  )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考点】绝缘体.
    【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包括: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等.
    【解答】解:铅笔芯、金属刀片、塑料三角尺、塑料笔袋、橡皮这五种物质中属于绝缘体的是:塑料三角尺、塑料笔袋和橡皮;
    故选A.
    【点评】对生活中的常见绝缘体要认识,此题属于基础知识.
    7.如图所示电路图中与右侧的实物图一致的是(  )
    
    A.               B.               C.               D.
    【考点】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专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根据电流流向法,从电源的正极开始,观察电流的流向变化,确定电路的串并联性质,再与电路图进行对照.
    【解答】解:读取实物图可以看出,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先经过开关S,再依次流经灯泡L1和L2,最后回到电源的负极,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故是串联电路.对照选项中的电路图可知,只有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能正确读取实物图,准确判断电路的串并联性质,并能对照电路图做出判断,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某同学使用电流表时,估计待测电路中的电流应选用0~0.6A的量程,但他误用0~3A的量程来测量.这样做的结果是(  )
    A.指针摆动角度大,会损坏电流表
    B.指针摆动角度小,会损坏电流表
    C.指针摆动角度小,读数比较准确
    D.指针摆动角度小,读数不够准确
    【考点】电流表的使用.
    【分析】应该用小量程时而用了大量程,则指针偏转角度变小,读数将不准确.
    【解答】解:估计待测电路中的电流应选用0~0.6A的量程,但误用0~3A的量程来测量,则分度值变大了,读数就不太准确了,且指针摆动角度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注意选择量程要适当,太大会读数不准确,太小会损坏电表.
    9.同一电路中的两个小灯泡,通过它们的电流相同,则这两个小灯泡(  )
    A.一定串联              B.一定并联
    C.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              D.串联、并联都不是
    【考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串联电路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中的电流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根据欧姆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两个灯泡,当它们组成串联电路时,通过它们的电流一定相等;
    当它们并联时,因为并联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当它们各自的电阻也相等时,由公式 I= 可知通过它们的电流也相等;
    所以,通过每个灯泡的电流都相等时,这两个灯泡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的了解和掌握.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流为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一定越小
    C.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D.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考点】电阻.
    【专题】定性思想.
    【分析】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它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解答】解: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的,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而与它两端所加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因而无论导体两端加不加电压,导体中有无电流,导体的电阻都是一定的.故选项A、B、C是均错误的,只有选项D正确.
    故选 D.
    【点评】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也就理解了为什么说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电阻与自身因素有关,而与电流、电压无关.
    11.一个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50Ω  1.5A”的字样它的意义是(  )
    A.电阻的最小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
    B.电阻的最小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小电流是1.5A
    C.电阻的最大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小电流是1.5A
    D.电阻的最大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
    【考点】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压和电阻.
    【分析】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的电流值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标有的电阻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
    【解答】解:一个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50Ω  1.5A”的字样,表示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是50Ω,1.5A
    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
    故选D.
    【点评】掌握滑动变阻器工作原理、接线柱接法、在电路中的作用、铭牌参数的含义等等.
    12.(遂宁市中考物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和电压表都可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B.电流表可以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而电压表不行
    C.电压表可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而电流表不行
    D.电流表和电压表都不能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考点】电流表的使用;电压表的使用.
    【专题】应用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电流表的内阻很小,不能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可以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
    【解答】解:电流表电阻很小,若直接把电流表接到电源的两极上,根据I= 可知电流会很大,会将电流表和电源烧坏,所以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
    而电压表电压表的内阻很大,根据I= 可知电流会很小,不会将电压表和电源烧坏,所以可以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电表的内阻特点,只要知道电流表的内阻很小、电压表的内阻很大,根据I= 判断即可.
    13.有甲、乙两个导体,当通过相同的电流时,甲两端的电压比乙两端的电压高,则两者的电阻相比(  )
    A.R甲>R乙              B.R甲=R乙              C.R甲<R乙              D.无法判定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欲知两者的电阻大小,就需要根据欧姆定律来判断.比较通过甲、乙两个导体的电流及甲乙两端的电压的大小.
    【解答】解:通过两导体的电流相同,甲两端的电压比乙两端的电压高,由欧姆定律I= 得,R= .则甲导体电阻大.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熟练应用,此题属于基础题,一定要掌握.
    14.如图所示,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4种情况,当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使电路中电阻减小的是(  )
    A.               B.               C.               D.
    【考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专题】应用题;电压和电阻.
    【分析】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选择一上一下接线柱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部分取决于接入的下面接线柱.移动滑片时,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从而改变连入电路电阻的大小.
    【解答】解:A、滑动变阻器接入了左半段,滑片右移,连入电路的电阻丝变长,电阻变大.不符合题意;
    B、滑动变阻器接入了右半段,滑片右移,连入电路的电阻丝变短,电阻变小.符合题意.
    C、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全部接入电路,故移动滑片时,电阻的阻值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D、滑动变阻器接入了左半段,滑片右移,连入电路的电阻丝变长,电阻变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取决于接入电路的下面接线柱,和上面接入电路的接线柱无关.因此必须明确接入电路的部分,然后判断滑片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的变化,来判断电阻的变化.
    15.已知:R1<R2,将图中的四种不同接法接到同一电源的两极间,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的是(  )
    A.               B.               C.               D.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串联;电阻的并联.
    【专题】应用题.
    【分析】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源电压不变时电路电阻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小.
    【解答】解:A中只有电阻R1;B中只有电阻R2;C中电阻R1和R2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并联的电阻;D中两电阻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串联的电阻;
    所以串联的总电阻最大,串联时电路电流最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欧姆定律和电阻串、并联的规律,关键知道串联电阻的总阻值大于任何一个串联的电阻,并联电阻的总阻值小于任何一个并联的电阻.
    16.如图所示,要使两个小灯泡L1,L2并联,应(  )
    
    A.断开开关S1,S2,闭合开关S3              B.断开开关S1,S3,闭合开关S2
    C.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2,S3              D.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S3
    【考点】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电路元件的连接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由于串联电路只有一条电流路径,流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流过另一个元件,因此各元件相互影响;而并联电路中有多条支路,所以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解答】(遂宁市中考物理)解:A,如图所示,断开开关S1,S2,闭合开关S3,只有L1连入电路,L2断路,故不符合题意;
    B、断开开关S1,S3,闭合开关S2,灯泡L1,L2串联,故不符合题意;
    C、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2,S3,L2发生短路,故不符合题意;
    D、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S3,此时电流有两条路径,分别经过两个灯泡,故两个小灯泡L1、L2并联,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开关组合.
    17.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单刀双掷开关打到1时,电压表示数为3V,打到2时,电压表示数为9V,则R1与R2之比为(  )
    
    A.1:1              B.1:2              C.1:3              D.无法判定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动态预测题;欧姆定律.
    【分析】当单刀双掷开关打到1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当打到2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2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的阻值之比.
    【解答】解:当单刀双掷开关打到1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即U1=3V;
    当打到2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即U=9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R2两端的电压:
    U2=U﹣U1=9V﹣3V=6V,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由I= 可得,两电阻的阻值之比:
     = = = =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要注意开关打到不同位置时两电阻串联的方式不变,电压表所测的电路元件发生变化.
    18.如图所示的电路,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分别是(  )
    
    A.变大,变大              B.变小,变小              C.变小,不变              D.变大,不变
    【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专题】推理法;图析法.
    【分析】由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并联在R两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滑片的移动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的变化;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及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解答】解:由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并联在R两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
    根据I= 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根据U=IR可知,电阻R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示数变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电路中变化的判断.
    19.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K1由断开到闭合,电流表表示数(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应用题;动态预测题;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K1断开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通过R2的电流;当K1闭合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通过R2的电流不变,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干路电流的变化.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K1断开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通过R2的电流;
    当K1闭合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所以,通过R2的电流不变,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干路中的电流表示数变大.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利用好并联电路的特点是关键.
    20.(遂宁市中考物理)有两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R1、R2,它们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I﹣U图线如图所示.如果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串,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并,则关于R串、R并的I﹣U图线所在的区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R串在Ⅱ区域,R并在Ⅲ区域              B.R串在Ⅲ区域,R并在Ⅰ区域
    C.R串在Ⅰ区域,R并在Ⅱ区域              D.R串在Ⅰ区域,R并在Ⅲ区域
    【考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欧姆定律;电阻的串联;电阻的并联.
    【专题】压轴题;图析法.
    【分析】由于是确定关于R串、R并的I﹣U图线的所在区域,而区域是以定值电阻R1、R2,它们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I﹣U图线来划分的,所以了解R1、R2、R串、R并之间的大小关系是此题的突破口.
    【解答】解: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知:R串比每一个串联的分电阻都要大,根据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可知:R并比每一个并联电路的分电阻都要小.在这四个电阻值中,R串最大,R并最小,所以,当它们两端加相同的电压时,通过R串的电流最小,故它的I﹣U图线在I区;通过R并的电流最大,故它的I﹣U图线在III区.
    综上分析,故选D.
    【点评】做关于图象的题目时,首先要弄清楚图象中横纵坐标的物理含义.
    二、细心填一填(每空1分,共23分)
    21.美丽的遂宁,有广袤的“湿地公园”.市区及周边的湖泊,可以大大减弱该地区的“热岛效应”,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 大 (选填“大、小”)的特性;春夏季节,漫步在洋澜湖畔,可以闻到阵阵的花香,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分子在永不停歇的做 无规则 运动.(选填“无规则、规则”)
    【考点】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分子的热运动.
    【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1)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据此分析;
    (2)闻到花香属于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解答】解:(1)湿地公园,湖泊水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沙石、土壤等)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对周围气温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可以大大减弱该地区的“热岛效应”;
    (2)闻到阵阵花香,是香气分子运动到了我们身边,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的结果,这属于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大;无规则.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分子的运动的知识,难度不大,但综合性强、密切联系生活,属于中考的热点.
    22.用煤气灶把2kg,初温为30℃的水烧到80℃,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则水吸收的热量为 4.2×105 J,消耗的煤气质量为0.02kg,煤气的热值为4.2×107J/kg,则,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8.4×105 J,煤气灶烧水的效率为 50 %.
    【考点】热量的计算;能量利用效率;燃料的热值.
    【专题】计算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1)根据吸热公式Q=cm△t就可算出水吸收的热量;
    (2)应用热值公式Q=mq可以求出煤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3)由效率公式可以求出煤气灶烧水的效率.
    【解答】解:(1)水吸收的热量为:
    Q吸=cm水△t=4.2×103J/kg•℃×2kg×(80℃﹣30℃)=4.2×105J,
    (2)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煤气q=0.02kg×4.2×107J/kg=8.4×105J,
    (3)煤气灶烧水的效率:
    η= ×100%= ×100%=50%,
    故答案为:4.2×105J;8.4×105;50%.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Q吸=cm△t、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Q放=mq、效率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因条件已给出,难度不大.
    23.内燃机有四个工作冲程,如图是内燃机的 做功 冲程,活塞下降时,燃气内能 减少 (选填“减少”或“增加”).
    
    【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图析法.
    【分析】当汽油机的火花塞喷出电火花点燃燃气时是做功冲程,这是做功冲程的特点;在做功冲程中,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图中火花塞正在喷出电火花,该冲程是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在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的燃气膨胀做功,推动活塞下降,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燃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做功;减少.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做功冲程特点及能量转化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24(遂宁市中考物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正 电,与验电器接触后验电器带 正 电,说明验电器 失去 (选填“失去”,“得到”)电子.
    【考点】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摩擦起电的实质.
    【专题】定性思想;电流和电路.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同时知道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
    【解答】解: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所以接触验电器上的金属球后,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说明验电器带了正电;验电器带正电,说明它失去了电子.
    故答案为:正;正;失去.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灵活利用验电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
    25.家庭电路中的电灯、电视机、电风扇等电器都是 并 联的,它们工作时互不影响;同时工作的家用电器越多电路中的总电阻越 小 .
    【考点】家庭电路的连接;电阻的并联.
    【专题】应用题;电压和电阻;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既可以单独工作又互不影响.
    同时工作的家用电器越多相当于增加了电阻的横截面积,所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解答】解:因为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既可以单独工作又互不影响,因此家庭电路中的台灯和电视机间的连接方式为并联.
    家庭电路中并联的用电器越多,相当于并联电阻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所以增加同时工作的家用电器个数,家庭电路总电阻越小.
    故答案为:并;小.
    【点评】知道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的连接方式为并联连接及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
    26.如图所示的是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已知 的示数是6V,则灯L1、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6V 和 6V ,电源电压为 6V .
    
    【考点】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专题】图析法;电压和电阻.
    【分析】分析电路结构,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答题.
    【解答】解:由图可知,灯L1、L2并联,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U1=U2=6V.
    故灯L1、L2两端的电压以及电源电压都为6V.
    故答案为:6V;6V;6V.
    【点评】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是一道基础题;分析清楚电路结构、熟练掌握并联电路的特点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7.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
    电流 的原因.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的
    阻碍 作用的,其它条件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考点】电压;电阻.
    【专题】简答题.
    【分析】根据电压的作用和电阻的定义即可解答.
    【解答】解:要使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电路两端必须要有电压,电压能使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导体虽然容易导电,但同时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在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故答案为 电流,阻碍.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压的作用和电阻的定义,由这两个内容我们可得出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定性关系:电阻一定时,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掌握了这两个定性关系,就能为我们学习后面的欧姆定律打下一个基础.
    28.已知两个导体的电阻分别为R1=2Ω,R2=4Ω.若将它们串联接入电路,则总电阻为 6 Ω,它们各自两端的电压U1:U2= 1:2 .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欧姆定律.
    【分析】两电阻串联时,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
    【解答】解:两个导体的电阻串联时,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总电阻:
    R=R1+R2=2Ω+4Ω=6Ω,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
     = = = =
    故答案为:6; 1:2.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目.
    29.(遂宁市中考物理)如图,电灯L1、L2、L3中的电流分别是I1、I2、I3,电阻分别为R1、R2、R3,且电流表A1示数为0.6A,A2示数为0.8A,A3示数为1.2A,电源电压为6V,则R1= 10 Ω、R2= 30 Ω、R3 15 Ω.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三灯泡并联,电流表A1测L2与L3支路的电流之和,电流表A2测L1与L2支路的电流之和,电流表A3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通过三灯泡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三灯泡的电阻.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三灯泡并联,电流表A1测L2与L3支路的电流之和,电流表A2测L1与L2支路的电流之和,电流表A3测干路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通过三灯泡的电流分别为:
    I1=IA3﹣IA1=1.2A﹣0.6A=0.6A,
    I2=IA2﹣I1=0.8A﹣0.6A=0.2A,
    I3=IA3﹣IA2=1.2A﹣0.8A=0.4A,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由I= 可得,三灯泡的电阻分别为:
    R1= = =10Ω,R2= = =30Ω,R3= = =15Ω.
    故答案为:10;30;15.
    【点评】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电路连接方式的判断和电流表所测电路元件的判断.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6分)
    30.某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 B .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
    D.盛放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
    (2)加热到一定时刻,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98 ℃,这表明实验时的大气压强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而另一种液体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的多.请你就此现象进行分析,本实验的初步结论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4)本实验除了能够说明上述问题之外,还能够说明许多问题,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个问题: 在气压相同时,不同液体的沸点与什么因素有关 .
    
    【考点】比热容的概念.
    【专题】实验题;压轴题;控制变量法.
    【分析】(1)探究物质比热容的大小需要控制的变量包括:吸收的热量,不同物质的质量,加热的时间和加热的方式.
    (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要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的液面相垂直;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3)已知液体和水的质量相同,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但温度变化不同,说明它们的吸热能力不同.
    (4)当水达到沸点开始沸腾时,液体没有沸腾,说明它们的沸点不同.由此可以提出探究的问题.
    【解答】解:
    (1)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因为引起温度变化的因素是吸热的多少、物质的质量、加热时间和方式,与酒精的多少无关,所以B选项多余.
    (2)在丙图中,水的沸点为98℃;因为沸点低于100℃,所以实验时的大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在质量、吸收的热量相同时,不同液体升高的温度不同,说明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4)水沸腾时,液体没有沸腾,由此可以想到:在气压相同时,不同液体的沸点与什么因素有关?
    故答案为:
    (1)B;
    (2)98;小于;
    (3)不同;
    (4)在气压相同时,不同液体的沸点与什么因素有关.
    【点评】“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是热学最主要的实验.此实验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过程的掌握情况,更进一步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最后一问设计新颖,值得重点关注.
    31.小芳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下列两组数据:
    表一                                 
    
电压/V电阻/Ω电流/A

    4
50.8
100.4
200.2

    表二
    
电阻/Ω电压/V电流/A

    5
20.4
40.8
61.2

    (1)分析表一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
    (2)分析表二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
    【考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即电阻不变时,研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电压不变时,研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解答】解:(1)由表二中的数据可知,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时,通过电阻电流的变化倍数与电阻阻值变化倍数的倒数相等,故可得出结论是: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由表一中的数据可知,电阻的阻值不变时,通过电阻电流的变化倍数和其两端电压变化倍数相等,
    故可得出结论是: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故答案为:(1)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在研究时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是物理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要熟练掌握.
    32.(遂宁市中考物理)小丽同学手里有一个标有“3.8V”字样小灯泡,她想知道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于是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一些器材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电源电压恒定.
    
    (1)小丽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原理是 R=   .
    (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连接完整.
    (3)图乙是实验电路图,图上的圆圈表示电表,请在圆圈内填入相应的字母.(选填“A、V”)
    (4)连接电路时,开关要 断开 ,(选填“断开”、“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最 大 阻值处(选填“大”、“小”).
    (5)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她发现灯泡始终不亮,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其故障原因是 灯泡断路 .
    (6)故障排除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如图丙所示,示数为 0.38  A,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 10 Ω.
    【考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欧姆定律的变形式;
    (2)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向左移灯泡变亮,说明滑动变阻器的左下方接线柱必须接入电路中;根据电流流向法,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串联各电路元件,然后把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即可;
    (3)电压表与被测电路并联,电流表应与被测电路串联,根据电路图确定电表类型,完成实验电路;
    (4)在电路的连接中,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应置于阻值最大处;
    (5)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通路,电压表无示数且灯泡不亮,说明电压表并联部分短路;
    (6)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示数,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解答】解:(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R=
    (2)滑动变阻器的左下方接线柱与任意上方接线柱串联在电路中,如下图所示:
    
    (3)与灯泡并联的是电压表,与灯泡串联的是电流表,电路图如图所示:
    
    (4)为了保护电路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阻值最大处;
    (3)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发现灯泡始终不亮,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并联部分短路,即小灯泡短路;
    (4)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3.8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8A,
    则灯泡的电阻R= = =10Ω.
    故答案为:
    (1) ; (2)如上图所示;(3)如上图所示;(4)断开;大;(5)灯泡短路;(6)0.38;10.
    【点评】本题考查了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实物电路图的连接、根据实物电路图画出电路图、电路故障的判断、电流表的读数、欧姆定律的应用等,要注意电路图和实物电路图的连接要一一对应.
    四、计算题(必须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步骤,格式必须规范,共21分)
    33.地球人造卫星上的电子设备是由太阳能电池板供电.每块电池的电压为0.6V,若用这块电池给某设备供电,通过的电流为300mA,则该设备的电阻是 2 Ω.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流的单位换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实际应用中,知道U、I利用欧姆定律求R,注意单位统一.
    【解答】解:I=300mA=0.3A
    
    故答案为:2.
    【点评】使用欧姆定律公式计算时注意:一是三量(I、U、R)同体;二是单位统一(I﹣A、U﹣V、R﹣Ω)
    34.(遂宁市中考物理)已知电流表的示数为I1=0.3A,R1=10Ω,R2=20Ω.求:
    (1)电阻R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2)电阻R2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3)流过R2的电流I2大小为?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欧姆定律.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端并联,电流表测R1支路的电流.
    (1)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R1两端的电压;
    (2)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阻R2两端的电压;
    (3)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流过R2的电流.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端并联,电流表测R1支路的电流.
    (1)由I= 可得,电阻R1两端的电压:
    U1=I1R1=0.3A×10Ω=3V;
    (2)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电阻R2两端的电压:
    U2=U1=3V;
    (3)流过R2的电流:
    I2= = =0.15A.
    答:(1)电阻R1两端的电压是3V;
    (2)电阻R2两端的电压是3V;
    (3)流过R2的电流I2大小为0.15A.
    【点评】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目.
    35.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合上后,变阻器滑片P移动到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电流表示数为0.5A,当滑片P移动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3A.(若忽略温度对小灯泡电阻的影响)求:
    (1)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
    (2)灯泡L的阻值为?
    (3)电源的电压为?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欧姆定律.
    【分析】(1)开关闭合后,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求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2)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规律,列出方程组求出灯泡的阻值和电源电压的大小.
    【解答】解:(1)变阻器滑片P移动到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电流表示数为0.5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 R= = =6Ω;
    所以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R=2×6Ω=12Ω;
    (2)电源电压不变,当变阻器滑片P移动到中点时,电路电流I1= =0.5A;﹣﹣﹣①
    当滑片P移动到最右端时,电路电流I2= =0.3A;﹣﹣﹣②
    ①②联立解得RL=3Ω,U=4.5V.
    答:(1)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12Ω;
    (2)灯泡L的阻值为3Ω;
    (3)电源的电压为4.5V.
    【点评】本题考查电阻、电压的计算,关键是欧姆定律应用,要知道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规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