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地理 > 模拟题 >

2017鄂州市鄂城区七年级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5-11 初三网 赵妍妍 参加讨论

    ☆☆☆ 点击下载试题 ☆☆☆
    请点击全屏查看
    2017鄂州市鄂城区七年级期中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面的答案栏内.每小题目2分,共24分)
    1.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A.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大西洋
    B.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太平洋
    C.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D.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2.(2017鄂州地理)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圆地方              B.苍天在上,厚土在下
    C.地球是两极略大的球              D.地球是两极略小的球
    3.下列关于经纬线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极位于北半球              B.东经170°位于东半球
    C.西经170°位于西半球              D.南纬位于南半球
    4.赤道穿过的大洲是(  )
    A.亚洲、非洲、南美洲              B.亚洲、非洲、欧洲
    C.非洲、南美洲、南极洲              D.亚洲、北美洲、大洋洲
    5.某地北方是北寒带,南方是北温带,东边是西半球,西边是东半球,该点是(  )
    A.66.5°S,20°W              B.66.5°N,20°W              C.66.5°S,160°E              D.66.5°N,160°E
    6.下列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是(  )
    A.热带温带寒带形成              B.白天黑夜交替
    C.四季轮回              D.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7.某人驾驶汽车在赤道上一点A上,他向正东行驶1000公里到达B,再向正南行驶1000公里到达D,然后向正西行驶1000公里到达C,最后向正北行驶1000公里,此时他位于A点的什么方向(  )
    
    A.正东              B.正南              C.正西              D.A点上
    8.(2017鄂州地理)七大洲中最大的和最小的洲是(  )
    A.亚洲,大洋洲              B.亚洲,欧洲
    C.非洲,南极洲              D.北美洲,大洋洲
    9.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是(  )
    A.麦哲伦              B.哥白尼              C.魏格纳              D.爱因斯坦
    10.喜马拉雅山是由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11.0°经线和0°纬线的交点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12.下列现象是由地球公转形成的是(  )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B.不同经度时间东早西晚
    C.昼夜交替              D.四季交替
    二、(2017鄂州地理)综合题(每空1分,共26分)
    13.读如图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C  E  F  G  
    (2)要到达山中的B处,从DEF三处看,  处比较合适爬山,  处适合攀岩.
    (3)从GDA三处看,  处适合修筑水库.
    (4)甲村位于乙村的  方向,小河的流向大致是先是  ,再向  .
    (5)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它们的实地距离为  千米.
    14.(2017鄂州地理)读如图地球仪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别写出ABCD四个点的经纬度
    A   B   C   D  
    (2)这四点位于东半球的有  ,位于西半球的有  
    (3)位于低纬度的有  .
    
    15.读下方“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当地球运转到冬至日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亚欧大陆北部进入一片冰雪世界  B、我国白天最短,但白天将会逐渐变长
    C、南极中山站处于极夜,不可进行科学考查  D、南非好望角炎热难当
    (2)从春分至夏至,正午太阳直射点将向  方向移动.
    (3)由于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发生变化,白天逐渐变长的是  
    (4)国庆节期间,地球公转进入图中  位置.(用图中已有记号标示)
    (5)夏至日,我国某地正午太阳直射井底,则这处地方位于  线上.(不用数字表示)
    16(2017鄂州地理).读图“局部地区板块示意图”,完成以下小题.
    资料:2014年11月3日凌晨 1点12分59秒,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东经103.3°)发生3.2级地震.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地区.
    
    (1)写出甲板块的名称:  板块.
    (2)鲁甸靠近的丙地震带的名称是  (选择).
    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3)喜马拉雅山是由乙板块和丁板块的  运动形成的(选填:张裂或碰撞).
    2017鄂州地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面的答案栏内.每小题目2分,共24分)
    1.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A.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大西洋
    B.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太平洋
    C.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D.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考点】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分析】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大西洋四个大洋.
    【解答】解:1519年9月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出地中海经直布罗陀海峡到达大西洋,穿越大西洋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在菲律宾折向南方,进入印度洋,在好望角南进入大西洋,再穿越直布罗陀海峡回到西班牙.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2.(2017鄂州地理)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圆地方              B.苍天在上,厚土在下
    C.地球是两极略大的球              D.地球是两极略小的球
    【考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
    【分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解答】解: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故选:D.
    3.下列关于经纬线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极位于北半球              B.东经170°位于东半球
    C.西经170°位于西半球              D.南纬位于南半球
    【考点】经线与纬线的划分.
    【分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解答】(2017鄂州地理)解: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位于北半球,故A正确.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可判定,东经170°位于西半球,西经170°位于西半球,故B错误、C正确.
    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故D正确.
    故选:B.
    4.(2017鄂州地理)赤道穿过的大洲是(  )
    A.亚洲、非洲、南美洲              B.亚洲、非洲、欧洲
    C.非洲、南美洲、南极洲              D.亚洲、北美洲、大洋洲
    【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解答】解: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其中穿过非洲、南美洲的大陆部分.依据题意.
    故选:A.
    5.某地北方是北寒带,南方是北温带,东边是西半球,西边是东半球,该点是(  )
    A.66.5°S,20°W              B.66.5°N,20°W              C.66.5°S,160°E              D.66.5°N,160°E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解答】解:北方是北寒带,南方是北温带的点位于66.5°N纬线上;东边是西半球,西边是东半球的点位于160°E经线上;由此可知,该点的经纬度是66.5°N,160°E.
    故选:D.
    6.(2017鄂州地理)下列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是(  )
    A.热带温带寒带形成              B.白天黑夜交替
    C.四季轮回              D.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考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解答】解: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7.某人驾驶汽车在赤道上一点A上,他向正东行驶1000公里到达B,再向正南行驶1000公里到达D,然后向正西行驶1000公里到达C,最后向正北行驶1000公里,此时他位于A点的什么方向(  )
    
    A.正东              B.正南              C.正西              D.A点上
    【考点】(2017鄂州地理)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地球上所有经线都等长;而纬线是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所以两条经线间纬线的长度也是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变短的.只有沿着经线走,才是正南正北;沿着纬线走,才是正东正西.因此,某人从赤道向东行1000千米,再往正南行1000千米,再往正西1000千米,再往正北行1000千米,他应回到原出发点的正西方向.依据题意.
    故选:C.
    8.七大洲中最大的和最小的洲是(  )
    A.亚洲,大洋洲              B.亚洲,欧洲
    C.非洲,南极洲              D.北美洲,大洋洲
    【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解答】解: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由此可知,七大洲中最大的和最小的洲是亚洲、大洋洲.
    故选:A.
    9(2017鄂州地理).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是(  )
    A.麦哲伦              B.哥白尼              C.魏格纳              D.爱因斯坦
    【考点】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分析】20世纪初,魏格纳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解答】解: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故选:C.
    10.喜马拉雅山是由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考点】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
    【分析】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此外,还有许多小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解答】解:全球有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喜马拉雅山位于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是由两板块不断地碰撞挤压形成的.
    故选:B.
    11.(2017鄂州地理)0°经线和0°纬线的交点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由于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
    【解答】解:0°经线和0°纬线的交点的经纬度是(0°,0°),该点位于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上,位于东半球.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12.(2017鄂州地理)下列现象是由地球公转形成的是(  )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B.不同经度时间东早西晚
    C.昼夜交替              D.四季交替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解答】解: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26分)
    13.读如图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C 鞍部 E 陡崖 F 山脊 G 山谷 
    (2)要到达山中的B处,从DEF三处看, F 处比较合适爬山, E 处适合攀岩.
    (3)从GDA三处看, D 处适合修筑水库.
    (4)甲村位于乙村的 东北 方向,小河的流向大致是先是 自西北向东南 ,再向 正南 .
    (5)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它们的实地距离为 0.2 千米.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基本方法及应用.
    【分析】(2017鄂州地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解答】解:读图可知,(1)图中字母C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E处为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F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G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2)要到达山中的B处,从DEF三处看,F处等高线最稀疏,坡度最,平缓比较合适爬山;E处为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适合攀岩运动.
    (3)从GDA三处看,D处位于盆地的出口处,这里最狭窄,且水库蓄水量大,适合修筑水库大坝.
    (4)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甲村位于乙村的东北方向;小河的流向大致是先是自西北向东南,再向正南.
    (5)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它们的实地距离为4×5000=0.2千米.
    故答案为:
    (1)鞍部;陡崖;山脊;山谷;
    (2)F;E;
    (3)D;
    (4)东北;自西北向东南;正南;
    (5)0.2.
    14.(2017鄂州地理)读如图地球仪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别写出ABCD四个点的经纬度
    A 40°W,20°N  B 40°W,70°N  C 0°,20°N  D 10°W,0° 
    (2)这四点位于东半球的有 CD ,位于西半球的有 AB 
    (3)位于低纬度的有 ACD .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40°W,20°N;B点的经纬度是40°W,70°N;C点的经纬度是0°,20°N;D点的经纬度是10°W,0°.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由此可判定,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有CD,位于西半球的有AB.
    (3)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可判定,位于低纬度的有ACD.
    故答案为:(1)40°W,20°N;40°W,70°N;0°,20°N;10°W,0°;(2)CD;AB;(3)ACD.
    15.(2017鄂州地理)读下方“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当地球运转到冬至日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亚欧大陆北部进入一片冰雪世界  B、我国白天最短,但白天将会逐渐变长
    C、南极中山站处于极夜,不可进行科学考查  D、南非好望角炎热难当
    (2)从春分至夏至,正午太阳直射点将向 北 方向移动.
    (3)由于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发生变化,白天逐渐变长的是 ①④ 
    (4)国庆节期间,地球公转进入图中 ③ 位置.(用图中已有记号标示)
    (5)夏至日,我国某地正午太阳直射井底,则这处地方位于 北回归 线上.(不用数字表示)
    【考点】(2017鄂州地理)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为3月21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解:读图可知,(1)当地球运转到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一年中最小,此时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位于北半球的亚欧大陆北部进入一片冰雪世界;故选项A符合题意.
    (2)北半球的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从春分至夏至,正午太阳直射点将由赤道向北方向移动.
    (3)由于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发生变化,从冬至到春分和从春分到夏至,白天逐渐变长;及图中的④段和①段是白昼时间逐渐增长的时段.
    (4)10月1日国庆节期间,地球公转由秋分(9月23日前后)进入冬至(12月22日前后),即位于图中的③位置.
    (5)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垂直照射现象,我国位于北半球,夏至日,我国某地正午太阳直射井底,则这处地方位于北回归线上.
    故答案为:
    (1)A;
    (2)北;
    (3)①④;
    (4)③;
    (5)北回归.
    16(2017鄂州地理).读图“局部地区板块示意图”,完成以下小题.
    资料:2014年11月3日凌晨 1点12分59秒,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东经103.3°)发生3.2级地震.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地区.
    
    (1)写出甲板块的名称: 非洲 板块.
    (2)鲁甸靠近的丙地震带的名称是 B (选择).
    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3)喜马拉雅山是由乙板块和丁板块的 碰撞 运动形成的(选填:张裂或碰撞).
    【考点】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分析】(2017鄂州地理)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解答】解:(1)图中甲是非洲板块.
    (2)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鲁甸靠近的丙地震带的名称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3)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喜马拉雅山是由于图中丁亚欧板块与乙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故答案为:(1)非洲;(2)B;(3)碰撞.
    第1页(共17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