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载试题 ☆☆☆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张家口市中考地理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请同学们把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纸的表格内.) 1.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与160°W相对的经线是( ) A.20°E经线 B.20°W经线 C.0°经线 D.180°经线 据报道,2012年4月某日,我国渔民在南海某海域附近进行海上捕捞作业时,受到某邻国军舰的干扰.为保护我国渔民的合法权益,我国渔政船从甲地出发立即前往事发海域维权.结合图,回答2﹣3题. ![]() 2.事发地点位于图中( ) A.a海域 B.b海域 C.c海域 D.d海域 3.为了尽快抵达事发地点,渔政船选择的前进方向大致是(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正南方向 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a、b、c、d为二分二至日地球所在位置),回答4~8题. ![]() 4.(张家口市中考地理)关于地球绕日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绕转中心为太阳 B.方向为自东向西 C.周期为一年 D.地轴空间指向不变 5.春分日(3月20日或21日),地球处于图中(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6.11月中旬我校举行期中考试期间,地球公转位置在( )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a之间 7.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地方时的差异 D.季节变化 8.地球上,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界线是( )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北极圈 9.下列有关地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B.面向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C.等高线呈闭合的地区,表示的是山地 D.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代表平原 10.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河流总出现在山谷的部分 B.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是缓坡 C.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 D.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是缓坡 1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是( ) A.8693米 B.9003米 C.8690米 D.8999米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12~16题. ![]() 12.山峰a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 A.200米 B.300米 C.350米 D.450米 13.b点的海拔高度为( ) A.0米 B.100米 C.200米 D.300米 14.c、d两点的相对高度为( ) A.0米 B.100米 C.200米 D.300米 15.图中比例尺的类型是( ) A.数字式 B.文字式 C.线段式 D.表格式 16.该图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地距离( ) A.2000千米 B.2千米 C.800千米 D.1000千米 17.下列地形类型中,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表峰峦起伏、坡度较陡的是( ) A.盆地 B.山地 C.丘陵 D.高原 18.地球的陆地面积占全球面积的百分比是( ) A.21% B.71% C.29% D.79% 19.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大洲是( ) A.亚洲、大洋洲 B.欧洲、非洲 C.南美洲、北美洲 D.大洋洲、南极洲 20.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厘米至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B.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C.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D.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21.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痕迹,说明过去的陆地变成了现在的海洋,造成这一海陆变迁实例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板块碰撞 B.海平面下降或地表隆起 C.海平面上升或地表下陷 D.人类的活动 22.北冰洋周围的大洲是( ) A.亚洲、大洋洲、北美洲 B.非洲、亚洲、大洋洲 C.亚洲、欧洲、北美洲 D.南美洲、大洋洲、欧洲 23.两大洲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用以作为哪一学说的证据( ) A.海底扩张学说 B.大陆漂移说 C.板块构造学说 D.宇宙爆炸学说 2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中比较活跃的地带是( ) A.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B.板块内部 C.陆地与海洋交界地带 D.大陆内部 25.两个板块的张裂地带,常形成( ) ①裂谷 ②山脉 ③火山 ④海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6.下列叙述中,有关天气的是( ) A.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B.昆明四季如春 C.北京春季多风沙,秋季凉爽 D.华北地区气温将下降,并有霜冻 27.中国北方地区遭遇了今年入冬以来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大的沙尘暴,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下列符号与此次天气变化相符合的是( ) A. ![]() ![]() ![]() ![]() 28.卫星云图上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当北京为绿色时,说明北京地区当时是( ) A.晴朗天气 B.阴雨天气 C.阴转晴天气 D.晴转阴天气 29.下列措施有利于降低空气污染指数的是( ) A.用煤炉做饭 B.焚烧秸秆肥田 C.植树造林 D.增加私家车数量 30.下列关于等温线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等温线就是海拔相等点的连线 B.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都相等 C.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 D.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大 表是某气象站观测到当地某天不同时间的气温,读后完成31~33题.
31.该地日平均气温是( ) A.12.25℃ B.13℃ C.11.25℃ D.13.25℃ 32.该地气温日较差( ) A.等于12.25℃ B.等于12℃ C.小于12℃ D.大于12℃ 3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气温的分布具有从北向南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 B.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是一样的 C.一般来说,陆地受热快、放热慢,海洋受热慢,放热快 D.在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比平原地区的气温低 34.(张家口市中考地理)若某雪山海拔2000米处的气温为﹣8℃,则该雪山海拔3000米处的气温约为( ) A.﹣2℃ B.﹣5℃ C.﹣11℃ D.﹣14℃ 35.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的悉尼,其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 ) A.7月 B.1月 C.8月 D.2月 张家口市中考地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请同学们把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纸的表格内.) 1.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与160°W相对的经线是( ) A.20°E经线 B.20°W经线 C.0°经线 D.180°经线 【考点】经线与纬线的划分. 【分析】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之和180°,一条是西经度数,另一条是东经度数)组成的经线圈都可将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 【解答】解: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与160°W相对的经线是20°E经线. 故选:A. 据报道,2012年4月某日,我国渔民在南海某海域附近进行海上捕捞作业时,受到某邻国军舰的干扰.为保护我国渔民的合法权益,我国渔政船从甲地出发立即前往事发海域维权.结合图,回答2﹣3题. ![]() 2.事发地点位于图中( ) A.a海域 B.b海域 C.c海域 D.d海域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依据经纬度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a海域的经纬度范围是105°E﹣110°E,15°N﹣20°N;b海域的经纬度范围是115°E﹣120°E,15°N﹣20°N;c海域的经纬度范围是105°E﹣110°E,5°N﹣10°N;d海域的经纬度范围是115°E﹣120°E,5°N﹣10°N.依据事发地点的经纬度117°E,16°N可知,事发地点位于图中的b海域.依据题意. 故选:B. 3.为了尽快抵达事发地点,渔政船选择的前进方向大致是(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正南方向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甲地的经纬度是110°E,20°N;事发地点的经纬度是117°E、16°N,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得,事发地点位于甲地的东南方向,所以为渔政船选择的前进方向应该是东南方向. 故选:C. 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a、b、c、d为二分二至日地球所在位置),回答4~8题. ![]() 4(张家口市中考地理).关于地球绕日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绕转中心为太阳 B.方向为自东向西 C.周期为一年 D.地轴空间指向不变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解答】解: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地球公转时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故选项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5.春分日(3月20日或21日),地球处于图中(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形成66.5°的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地球公转到图中的d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6.11月中旬我校举行期中考试期间,地球公转位置在( )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a之间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解:读图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的b处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地球公转到图中的c处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11月中旬我校举行期中考试期间,地球公转在b(秋分)和c(冬至)之间.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7.(张家口市中考地理)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地方时的差异 D.季节变化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解答】解: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8.地球上,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界线是( )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北极圈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上,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界线是北回归线,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9.(张家口市中考地理)下列有关地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B.面向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C.等高线呈闭合的地区,表示的是山地 D.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代表平原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地图上有三大要素,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指向标.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解答】解: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故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面向地图,在没有指向标的时候,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故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故C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代表平原,蓝色代表水域,黄色代表高原;故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河流总出现在山谷的部分 B.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是缓坡 C.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 D.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是缓坡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解答】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故A正确. 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故B正确,D错误. 等高线地形图中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故C正确.根据题意. 故选:D. 1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是( ) A.8693米 B.9003米 C.8690米 D.8999米 【考点】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 【分析】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解答】解: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计算两地相对高度是:8844米﹣(﹣155)米=8999米. 故选:D.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12~16题. ![]() 12.(张家口市中考地理)山峰a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 A.200米 B.300米 C.350米 D.450米 【考点】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 【解答】解: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100米,山峰a的海拔高度在300米到400米之间.根据题意,选项C符合. 故选:C. 13.b点的海拔高度为( ) A.0米 B.100米 C.200米 D.300米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解答】解: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读图分析可知,b点的海拔高度为300米. 故选:D. 14.c、d两点的相对高度为( ) A.0米 B.100米 C.200米 D.300米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图中c点的海拔为200米,d点的海拔为100米,两点的相对高度是200﹣100=100米. 故选:B. 15.图中比例尺的类型是( ) A.数字式 B.文字式 C.线段式 D.表格式 【考点】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分析】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解答】解:从图中看出,该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为数字式比例尺. 故选:A. 16.(张家口市中考地理)该图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地距离( ) A.2000千米 B.2千米 C.800千米 D.1000千米 【考点】地图上的比例尺应用. 【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解答】解:从数字式比例尺1:100000得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则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地距离2千米. 故选:B. 17.下列地形类型中,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表峰峦起伏、坡度较陡的是( ) A.盆地 B.山地 C.丘陵 D.高原 【考点】陆地地形. 【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解答】解: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表峰峦起伏、坡度较陡的是山地. 故选:B. 18.地球的陆地面积占全球面积的百分比是( ) A.21% B.71% C.29% D.79% 【考点】海陆分布概况. 【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解答】解: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 故选:C. 19.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大洲是( ) A.亚洲、大洋洲 B.欧洲、非洲 C.南美洲、北美洲 D.大洋洲、南极洲 【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解答】解:太平洋位于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之间.其中,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大洲是亚洲、大洋洲. 故选:A. 20.(张家口市中考地理)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厘米至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B.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C.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D.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考点】板块的运动. 【分析】运用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解答. 【解答】解: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中国地处亚欧板块,美国地处美洲板块,两大板块挤压运动,使得太平洋的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有可能会拼合在一起,美国和中国就会成为陆上邻国. 故选:D. 21.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痕迹,说明过去的陆地变成了现在的海洋,造成这一海陆变迁实例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板块碰撞 B.海平面下降或地表隆起 C.海平面上升或地表下陷 D.人类的活动 【考点】海陆变迁. 【分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解答】解: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痕迹,说明过去的陆地变成了现在的海洋,造成这一海陆变迁实例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海平面上升或地表下陷. 故选:C. 22.北冰洋周围的大洲是( ) A.亚洲、大洋洲、北美洲 B.非洲、亚洲、大洋洲 C.亚洲、欧洲、北美洲 D.南美洲、大洋洲、欧洲 【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分析】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大西洋四个大洋. 【解答】解:北冰洋位于北极地区,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所环抱.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23.两大洲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用以作为哪一学说的证据( ) A.海底扩张学说 B.大陆漂移说 C.板块构造学说 D.宇宙爆炸学说 【考点】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分析】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解答】解:魏格纳是一位德国科学家.1910年的一天,他正望着世界地图出神,突然发现南美洲东岸的凸出部分,刚好与大西洋彼岸的非洲西岸凹入部分遥相对应.他不由得猜测,大西洋两岸的大陆会不会本来就是一个整块,后来才破裂漂移分开的呢?经过反复观察后,他还发现北美大陆、格陵兰岛和欧洲大陆轮廓正好也可嵌合在一起.魏格纳坚信这些决不是巧合,便沿着这条思路进行研究,并经过实地考察,南美洲和非洲两大洲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是大陆漂移假说的有力依据.根据题意,选项B符合. 故选:B. 24.(张家口市中考地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中比较活跃的地带是( ) A.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B.板块内部 C.陆地与海洋交界地带 D.大陆内部 【考点】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此外,还有许多小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解答】解: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根据题意. 故选:A. 25.两个板块的张裂地带,常形成( ) ①裂谷 ②山脉 ③火山 ④海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考点】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解答】解: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两个板块的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慢慢形成新的大洋. 故选:D. 26.下列叙述中,有关天气的是( ) A.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B.昆明四季如春 C.北京春季多风沙,秋季凉爽 D.华北地区气温将下降,并有霜冻 【考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分析】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解答】解:天气是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是经常变化的;气候是多年天气平均状况,是相对稳定的.A、B、C三项都是描述气候的. 故选:D. 27.(张家口市中考地理)中国北方地区遭遇了今年入冬以来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大的沙尘暴,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下列符号与此次天气变化相符合的是( ) A. ![]() ![]() ![]() ![]() 【考点】常用天气符号与天气图. 【分析】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它们都有特定的意义. 【解答】解:读图可知,A图表示雷雨,B图表示雾,C图表示沙尘暴,D图表示霜冻.根据题意. 故选:C. 28.卫星云图上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当北京为绿色时,说明北京地区当时是( ) A.晴朗天气 B.阴雨天气 C.阴转晴天气 D.晴转阴天气 【考点】卫星云图与天气预报. 【分析】在卫星云图上,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看卫星云图我们最关心的是看白色,因为它覆盖的区域可能有降水,白色越浓表示当地降水可能越多,其他两种颜色都表示晴天. 【解答】解:A.晴朗天气出现在卫星云图上蓝色和绿色覆盖的区域.故正确. B.阴雨天气出现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覆盖的区域.故不符合题意. C.阴转晴天气在卫星云图上看不出,只能用天气符号表示.故不符合题意. D.晴转阴天气在卫星云图上看不出,只能用天气符号表示.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9.下列措施有利于降低空气污染指数的是( ) A.用煤炉做饭 B.焚烧秸秆肥田 C.植树造林 D.增加私家车数量 【考点】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大雾天气导致呼吸病人增多因为雾霜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工业废气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大量的植树造林、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解答】解:家庭用煤炉做饭、增加汽车数量、农民焚烧秸秆都会污染空气;植树造林不会污染空气,该措施会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提高空气质量. 故选:C. 30.(张家口市中考地理)下列关于等温线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等温线就是海拔相等点的连线 B.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都相等 C.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 D.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大 【考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解答】解:等温线就是把气温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的线,故A叙述错误. 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都相等,故B叙述正确. 等温线大致是东西走向,影响气温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纬度因素,故C叙述错误.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小,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大,故D叙述错误.根据题意. 故选:B. 表是某气象站观测到当地某天不同时间的气温,读后完成31~33题.
31.该地日平均气温是( ) A.12.25℃ B.13℃ C.11.25℃ D.13.25℃ 【考点】气温及其测定方法. 【分析】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 【解答】解:据题干中表格中的数据可得,该地日平均气温是(10℃+18℃+15℃+6℃)÷4=12.25℃. 故选:A. 32.该地气温日较差( ) A.等于12.25℃ B.等于12℃ C.小于12℃ D.大于12℃ 【考点】气温及其测定方法. 【分析】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气温的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解答】解:气温的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读图可得,该地最高气温是18℃,最低气温是6℃,气温日较差是12℃. 故选:B. 3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气温的分布具有从北向南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 B.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是一样的 C.一般来说,陆地受热快、放热慢,海洋受热慢,放热快 D.在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比平原地区的气温低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温及其测定方法. 【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解答】解:由于地球是个球体,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较高,地面获得热量较多,气温高,高纬度相反,所以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由于海洋与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陆地吸热快,散热快,因此同纬度地带陆地和海洋的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比平原地区的气温低. 故选:D. 34.(张家口市中考地理)若某雪山海拔2000米处的气温为﹣8℃,则该雪山海拔3000米处的气温约为( ) A.﹣2℃ B.﹣5℃ C.﹣11℃ D.﹣14℃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解答】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若某雪山海拔2000米处的气温为﹣8℃,该雪山海拔3000米处的气温为:÷100×0.6℃=6℃,﹣8℃﹣6℃=﹣14℃. 故选:D. 35.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的悉尼,其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 ) A.7月 B.1月 C.8月 D.2月 【考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分析】世界气温年变化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7月,海洋上出现在8月,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1月,海洋上出现在2月;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1月,海洋上出现在2月,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7月,海洋上出现在8月. 【解答】解:一年当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7月,海洋上出现在8月,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1,海洋上出现在2月.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第1页(共20页) (责任编辑:admin) |